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目前葡萄苗木栽植作业工序繁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以及栽植机株距难以调节等问题,设计一种株距可调式葡萄苗木栽植机。该栽植机可根据前进速度和设置的株距值,实时调节电机转速,从而完成在不同株距下的夹苗和投苗作业;通过开沟器、镇压轮和覆土轮完成开沟、镇压和覆土作业,从而实现葡萄苗木栽植的整套工序流程。理论分析确定了苗夹、开沟器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和参数,并确定了栽植株距与传动比的拟合关系,设计一套基于人机交互的株距可调式控制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人工输入的株距值,实现任意株距下精确栽植葡萄苗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设定的株距值分别为200、150和100 cm时,栽植的实际株距分别为200.07、150.08和100.18 cm,对应的栽植深度合格率分别为97.67%、98.00%和97.34%,倒伏率1.33%、1.67%和1.33%,埋苗率1.00%、0.67%和1.33%,栽植深度18 cm,最大栽植频率30株/min,无漏栽、重栽、露苗和伤苗现象,机具栽植效果满足葡萄苗木栽植的作业要求和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植苗机构进行栽植试验,分析蔬菜移栽机开沟植苗机构在不同开沟深度、不同覆土轮工作位置、不同转速条件下钵苗栽植直立度情况。由试验可知,该植苗机构在最理想条件下直立度合格率可达97.50%。  相似文献   

3.
根据林业苗圃床作苗木移植换床作业的需要。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苗木移植机。该设备由主机架,前后开沟机构,传动系统,栽植机构,整形装置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树种,可在每平方米内栽植100 ̄200株苗木。并可一次连续完成夹苗,开沟,植苗,覆土,镇压和平整床面作业,经生产应用试验,可提高工效6 ̄7倍,降低作业成本5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1机械扦插造林技术1.1优势分析机械扦插造林在操作上比较简单,使用链轨拖拉机牵引液压植苗机进行造林,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栽植、覆土和镇压的工作,突出有高效率(每一台植苗机每天能够造林约12 hm2)、减少劳动力投入(每一台植苗机仅需配备5个工人)、成本投入小(仅为人工造林的1/12)。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5.
35杨2种造林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植苗和插干2种造林方式对35杨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35杨苗木,植苗造林方式选取苗高大于3.5m,胸径大于2.0cm,进行3m×8m株行距常规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方式采用带水扦插造林,栽植深度为80cm,插条长90cm。测定不同造林方式下35杨的树高和胸径,统计造林成活率。[结果]植苗造林方式的35杨平均成活率为89.25%,而插干造林方式的平均成活率为99.50%,比植苗造林方式高出10.25%,插干造林方式的35杨第1年和第2年的树高平均净生长量分别为3.75m和3.60m,比植苗造林方式的高出135.85%和9.09%,造林成本则降低了63.35%。[结论]插干造林具有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的特点,可缩短造林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技术,包括苗龄和苗木规格、造林季节、苗木栽植前的保护和处理、栽植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在于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介绍了苗木类型、苗木栽植准备和栽植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种不同方式培育河北杨苗木成效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培育方式对河北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考虑,培育胸径<2.0 cm杨河北苗木最佳方式是扦插;培育胸径2.0~3.0 cm河北杨苗木最佳方式是第一年扦插,第二年平茬留床培育;培育胸径>3.0 cm河北杨苗木最佳方式是第一年扦插,第二年平茬留床,第三年间苗,每公顷保留合理密度进行大规格苗木培育。  相似文献   

9.
1选择最佳的造林时期 雄县春季造林最佳时期是3~4月。 2选择优质壮苗 适宜春栽的树种主要有杨、柳、刺槐、臭椿等。杨树主要品种有毛白杨、沙兰杨、冀廊杨及107、108杨等品种,栽植成活率较其它杂交杨高。栽植时,选择宜栽树种中适应性较强的大苗。苗木规格:杨柳树苗木胸径必须达到3cm以上,且无病虫害、干形通直、无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0.
薛勇 《吉林农业》2005,(5):21-21
一、苗木假植苗木运到后,如不是栽植季节应先进行假植。假植方法:选择房后背阴处挖沟,一般沟深40cm、宽80cm,长度根据苗木多少而定。如土壤干燥,先灌透水,待水透后再挖沟。把苗木剪到定干高度以上约10cm,解开捆扎苗木根系的绑绳,将苗木倾斜  相似文献   

11.
<正>1当年栽植与管理1.1园地选择。园地选在土壤pH为6.5~7的偏酸性土壤,忌土壤黏重、低洼易涝。25℃以下坡地,用挖掘机开沟整地或人工整地,按水平线挖成4m宽平台,每个平台栽2行栗树。1.2苗木选择。选用二年生一级实生苗,地径粗1cm左右,苗高1.2m以上,10~15cm长的主侧根5条以上,无病虫害、无检疫对象、无机械损伤。1.3栽植。树坑挖完后,坑内撒施发酵过的有机  相似文献   

12.
<正>作物在育成秧苗后,将其移植到田间的机械称作栽植机械或移栽机械。移栽机根据自动化程度,可分为简易移栽机、半自动移栽机和自动移栽机。简易移栽机具有开沟和覆土压密器,栽植时,人工将秧苗直接放入开沟器开出的沟内。半自动移栽机增加一个栽植器,人工将秧苗放到栽植器内,再由栽植器将秧苗栽入沟内。自动移栽机可全部完成分秧、栽植、覆土压密等工序。  相似文献   

13.
<正>1选择优质壮苗苹果苗选择一年生苗木;高度1 m以上;接口以上品种粗度0.8 cm以上;根系完好;苗木愈合部位良好;无机械损伤,枝条充实,无皱皮失水。2做好苗木处理2.1苗木分级。按苗木高低和粗细进行分级,保持新建园苗木整齐一致,生长正常。2.2苗木假植。开一条深50 cm、宽100~150 cm、长视假植苗木数量而定,将假植苗根系朝下,均匀摆放到坑内,铺满一层需用湿土把根系埋好,然后  相似文献   

14.
在祁连山东段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区调查研究了自然植被、栽植苗木和补植苗木生长变化。结果表明:2016年-2018年自然植被盖度由58.40%提高到96.54%,高度由110.28cm提高到125.64cm。栽植不同高度50-225cm青海云杉苗木时,苗高150cm的保存率最高,不同年份保存率均90%;栽植不同高度30-100cm沙棘苗木时,苗高60cm的保存率最高,但不同年份保存率均21%;在同一栽植点补植不同高度50-225cm青海云杉苗木和30-100cm沙棘苗木后,成活率变化趋势与栽植苗木保存率变化趋势相同。建议在实施造林+封育项目时,参照自然植被高度来设计苗木规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枣树苗木栽植成活率,促进枣业发展,对树苗木不同种植方式和栽植时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开沟后阳坡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和春季栽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绒毛白蜡盐碱地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平整耕地、挖栽植沟或栽植穴、造林前苗木的保护与处理、苗木栽培技术、植苗后的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绒毛白蜡盐碱地造林技术,为今后大力发展盐碱地区林业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作为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栽植造林,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造林方法。一、苗木的准备1、苗木旺盛的生机是苗木存活生长的重要前提,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是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苗木若失水过多,其生理机能就要遭到破坏,苗木就可能死亡。保护苗木,特别是保护苗木根系对保持苗木体内的含水率非常重要。2、苗木保护是为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缩短苗木造林后根系恢复的时间,提高树木的存活率。苗木从苗圃土  相似文献   

18.
设人工撒施、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旋耕施肥、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2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1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20 cm、不施肥旋耕、不施肥中间犁耕、不施肥双侧旋耕10个处理,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显著增加了行间1535 cm范围土壤的无机氮含量,机械旋耕使深层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增加;人工撒施、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旋施处理土壤有效钾含量均较高,其中人工撒施处理有效钾含量最稳定,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处理效果最差;土壤有效磷含量以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20 cm、3个不施肥处理最高,机械旋耕、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2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10 cm处理较低。  相似文献   

19.
1 栽植前的准备工作葡萄苗木在栽植前,必须进行开沟、回填、施肥和浇水工作。1.1 规划行距为4m,株距0.75m,亩定植苗木222株。  相似文献   

20.
茶园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人工撒施、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旋耕施肥、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2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1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20 cm、不施肥旋耕、不施肥中间犁耕、不施肥双侧旋耕10个处理,研究了3种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显著增加了行间15~35 cm范围土壤的无机氮含量,机械旋耕使深层土壤无机氮含量明显增加;人工撒施、人工开沟施肥、机械旋施处理土壤有效钾含量均较高,其中人工撒施处理有效钾含量最稳定,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处理效果最差;土壤有效磷含量以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20 cm、3个不施肥处理最高,机械旋耕、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10 cm、机械中间犁耕施肥深20 cm、机械双侧旋耕施肥深10 cm处理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