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州市2007~2009年中稻新品种联合区试的30个杂交中稻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观测数据分析,为鉴定、评选高产稳产中稻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差异性分析表明,粒重变异系数最小,性状相对稳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丛穗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偏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2.
3.
4.
以两优培九和天优华占两个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播种量和厢宽对免耕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播种量、厢宽以及品种×播种量的互作、品种×厢宽的互作、品种×播种量×厢宽的互作对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在产量构成因素方面,播种量对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穗粒数等因素影响达显著水平,厢宽对基本苗、最高苗、穗粒数等因素影响达显著水平,但厢宽对有效穗影响不明显。在本试验因素水平范围内,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或厢宽宽度的扩大而增加,达到最高产量后再增加播种量或扩大厢宽,产量反而降低;不同品种所要求的最适播种量和厢宽不同,品种、播种量、厢宽三者互作最佳处理组合为:两优培九、播量为225kg/hm^2、1.8m^2沟3厢处理。平均产量达9252.13kg/hm^2。 相似文献
5.
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栽培密度和肥料对水直播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品种条件下(盐粳56),最佳基本苗6万株/666.7m^2,产量可稳定达到627.12kg/666.7m^2左右:随基本苗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不大;随基本苗的提高,高峰苗提高,成穗率下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关系,施氮14.14kg/666.7m^2,产量最高,为590.96kg/666.7m^2;随施氮量的提高穗数增加,粒数有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氮肥运筹以基蘖肥:穗肥为7:3产量最高,为642.63kg/666.7m^2,以增粒增产为主,结实率随后期肥料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6.
7.
8.
<正>旱秧移栽后3天就开始分蘖,水秧一周后才分蘖,相差一个叶龄,且旱秧在本田不论一次分蘖还是二次分蘖都较水秧低一个节位,低位蘖多,一次分蘖平均较水秧多0.5~1个,够苗期和高峰苗期都比水秧提前5天左右,且高峰苗数也显著高于水秧。 相似文献
9.
中稻品种产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近年来引进的7个水稻新品种在建瓯市玉山镇种植的丰产性,于2007年在建瓯市玉山镇长布村溪西洋以当地主栽品种两优2186为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川优12号、宜优673两组合表现好、产量高、米质优,分别比对照两优2186增产7.21%和6.2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可作为当地当家组合推广;宜优1659、宜香优2292、丰两优1号产量中等,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适当推广和扩大试种示范;红莲优6号、宜香优1577比对照减产达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0.
11.
12.
采取品种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春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为天津市春玉米品种选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京农科728”较其他4个参试品种以及“郑单958”(CK)生育期更短,植株农艺性状、穗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比其他4个参试品种更具显著优势,干物质积累总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参试品种,但低于“郑单958”(CK);在参试品种中,“京农科728”产量最高。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海河平原春玉米易获得高产的最佳品种为“京农科728”,产量接近12 000 kg·hm-2。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法]在露天盆栽的条件下,以亚有限抗旱品种合丰50号(H50)、无限抗旱品种嫩丰18号(N18)、亚有限抗旱品种黑农48号(H48)和无限抗旱品种合丰55号(H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豆品种根冠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不同大豆品种(除H50外)根冠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V6期为最高点,最大值合丰55号与最小值嫩丰18号分别为0.252、0.173;最低点出现在R5期,此时最大值为黑农48号(0.159),最小值为嫩丰18号(0.114)。根冠比与单株荚数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均呈负相关,V6期根冠比与单株荚数负相关值最小(r=-0.814);根冠比与荚粒数在R6期呈正相关(r=0.647),而在R7期负相关值最小(r=-0.367);根冠比与百粒重在R5期正相关值最大(r=0.919);根冠比与单株粒重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均呈现负相关,并在V6期达到最大值(r=-0.922)。[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1996年早晚两季采用两个水稻品种试验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育秧和旱育秧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差异,统计分析表明,旱育秧比水育秧每公顷增产稻谷293.0~729.0kg增产幅度为4.9%~12.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在旱育稀植条件下,植株高度明显增高,有效分蘖提前结束,但其他产量性状未见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覆膜直播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7)
为了探讨水稻在覆膜直播栽培条件下物质生产及其产量变化,以杂交籼稻早熟品种香早优2017、安优136和迟熟品种金优785、Ⅱ优838这2种类型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覆膜直播栽培和育秧手栽2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覆膜直播栽培条件下,金优785、香早优2017、安优136和Ⅱ优838的产量比常规手栽分别高14.38%,13.69%,12.71%,11.22%;单茎和群体干物质的积累量都表现为覆膜直播高于常规手栽。说明水稻在覆膜直播栽培条件下其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的吸收、转化利用效率更高,同比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效率增强,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