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承担的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两熟制粮田规模化生产现代耕作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4年4月28日顺利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引进了适合小麦玉米田机械化灌溉的卷盘行走式高效节水灌溉设备,并进行了智能化改进提升。研制了通用高地隙拖拉机底盘,为小麦玉米中后期管理提供了动力机具。研究提出了小麦玉米微灌模式下水肥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形成了适于冬小麦一夏玉米现代耕作模式的技术体系,制定并颁布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冬小麦、夏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规程"。该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全年小麦玉米粮食亩产达到1340千克,3年示范推广180万亩,总增粮食1.06亿千克,总增效益4.38亿元。该项目的实施,对小农户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发挥了引领、示范及带动作用,对促进河北省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2010年至2017年在夏县尉郭村进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高产技术研究,通过采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二水二肥一拌种,宽幅播种增群体,一喷三防促粒重"和玉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硬茬直播,以产定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适时晚收"。使夏县尉郭村高产样板田的小麦亩产平均达到600kg左右,玉米达到750kg左右。为当地小麦,玉米高产技术提供了示范,促进了当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舞钢市自2009年实施小麦、玉米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扎实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从夏玉米品种选择、机械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等环节,提升了我市夏玉米生产科技水平、促进了夏玉米生产由单纯高产技术向高效技术跨越,实现了夏玉米高产、优质、生态、高效。经过多年努力工作与探索,总结出夏玉米从选种到收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兖州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发展方向,以小麦"双宽"种植技术和玉米机械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栽培管理措施,组装集成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对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均衡增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探讨河南省自然条件和小麦-玉米两熟生产现状与潜力,分析影响小麦-玉米两熟生产能力的因素。[结果]河南省粮食的增长主要是靠小麦、玉米产量的增长实现的,而玉米增产潜力较大。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一体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为周年两熟均衡增产奠定了技术基础。[结论]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全国粮食生产也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呈点片分布的保浇地,光热水土资源及生产条件配台好,是我省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区和重要商品基地。在技术集成条件下,两熟持续高产高效仍有潜力。省农科院在“无极试区”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示范和追踪调查表明,“冀中南小麦夏玉米两熟超吨粮高产高效技术”,两熟稳产15000kg/hm~2以上,高产达16500~20250kg/hm~2(小麦6750~8250kg/hm~2,夏玉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岐山县近五年小麦、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适合岐山县小麦、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模式,为以后岐山县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冀东山前平原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资源日渐匮乏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优化和系统集成高产、优质、节水等先进技术措施,形成一套冀东节水型冬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优质一体化技术高产高效模式,以其实现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9.
针对冀东山前平原区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资源日渐匮乏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条件,优化 和系统集成高产、优质、节水等先进技术措施,形成一套冀东节水型冬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优质一体化 技术高产高效模式,以其实现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龙港沧州平原区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但产量水平不高的现实,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从而实现了对光、热、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了小麦、玉米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小麦玉米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生产与高产栽培技术之间存在的种植方式、农艺环节、配套机械种类、收获方式、良种质量等相关问题,探讨了影响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艺融合的历史、传统观点、经营模式、科技体制等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政策措施和技术措施,旨在推动建设持续稳定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小麦、玉米"双晚"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是通过有效调控作物生育进程,最大限度利用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优化周年资源分配,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周年高产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一年两熟栽培制度,在冀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但是由于热量条件的限制,两者争时、争肥矛盾较多,两者衔接播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栽培是把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两熟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把品种、投入、管理统筹安排,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科学搭配品种,运用综合管理技术,实现两茬均衡增产,达到超"吨粮"的高产目标。一体化栽培有三  相似文献   

14.
固镇县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稳定持续发展,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固镇县加快粮食绿色增产技术的推广,促进粮食生产由数量向质量数量效益并重转变,从而带动粮食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和效益提升。固镇县现有耕地面积8.81万公顷,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33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小麦6.67万公顷、玉米4.67万公顷。主要种植制度为小麦与玉米、大豆、夏花生轮作,春花生-小麦-夏玉米两年三熟制。主要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将加快小麦生产从高产向绿色高质转变。文章在东海县多年从事小麦高产创建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措施。希望进一步推广优良品种,提升当地小麦的产量及品质,实现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的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是利用小麦、玉米共生期"空间差"和"时间差",较复播玉米多获得≥10 ℃的积温600 ℃左右,实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双高产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7.
山西南部夏播玉米抗旱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在山西省"十一五"重大专项"山西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在分析国内外玉米育种方向、生产技术状况和近年来各地玉米高产、超高产示范典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加密度为核心的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策略,并研究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玉米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针对山西省不同玉米生态区的生产实际,开展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和提出科学实用有效的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旨在指导和规范玉米种植技术,促进山西省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技术模式按照"科学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配方施肥,科学使用农药,全程遵循"四节"(节种、节水、节肥、节药)安全生产,组装配套优化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绿色高效的目的为扎实推进邓州市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9.
刘丽君 《河北农业》2011,(10):15-16
小麦、玉米“两晚”栽培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玉米60余万亩,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项适合本地小麦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即"两适、两配套、两抢、两增、两节、两灭"技术。实施此项技术后,每亩增产小麦30~40 kg,增产玉米50~60 kg,亩节水80 m3,共增收节支150~170元/亩。1"两适"即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玉米收获期应为10月1~5日,小麦播种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