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是我国水车灌溉事业最发达的时期。在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中国传统的各种类别的水车——如王祯《农书》中所列举的翻车、筒车、牛转翻车、驴转筒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刮车等,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使用地区上不断扩大,在某些先进区如西蜀、江浙一带甚至形成了水车灌溉网;明末传入我国的西洋龙尾车、风车,入清以后,特别是在清朝晚期,在江南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使用,部分地解决了龙骨车立踏、坐踏之劳;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水稻田的开发,积极地发展立井及河流所用的水车灌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成就了卓越的农业科学技术。水车则是众多科学发明中,一种优秀的大型木质灌溉农具。水车亦称"翻车"、"踏车"等。在民间,因它有一条长长的逐节用木梢子衔接起来的刮水行道带,犹如龙的骨架,人们假想着它能象祥龙降水一样,保佑丰收,所以更加乐意地把它称为--龙骨水车。关于水车的记载始见于东汉,《后汉书·宦者列传》记毕岚:"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三国志·杜夔传》记载三国时扶风人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为囿,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我国广大蚕区正在宣传推广一种新蔟具——方格蔟。方格蔟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称之为回转蔟),这已众所周知。可是,目前还没有人再向上追溯,寻找方格蔟的渊源出自何处!其实,方格蔟最早的创制者是中国人,我国杭嘉湖蚕区,早在宋代就见有这种蔟具了。方格蔟图形初见于南宋楼(王寿)的《耕织图》。楼(王寿)绘的宋本《耕织图》现在虽已不可得,但自宋以后依照楼(王寿)《耕织图》描绘、临摹和翻刻者,元、明、清各代都有。《耕织图》在代代相传重绘、翻刻之中,虽在艺术性方面各有千秋,而其中技术内容的格局毫无疑问是从宋代沿袭下来的。所以说,方格蔟至迟自南宋以来,我国东南蚕区已收入当时的“科普”图谱——《耕织图》了。就现有史料表明,我国宋代以来使用的“力格蔟”很可能出自杭嘉湖地区养蚕家的创造,但元,明以来,这种“方格蔟”在当时的农书、蚕书中已不再见有应用和记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斗茶习俗,究竟始于何时?有的认为始于宋代,也有的认为起于五代,众说不一。笔者最近查到一幅顾炳摹绘阎立本《斗茶图》(见图一)。顾炳字黯然,号怀泉,浙江钱塘人,是明代以善画花鸟著称的画家。阎立本系唐代著名画家,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继承家学并师从当代名家张僧繇等人,工人物、车马、台阁,尤善写真。笔力圆劲雄浑,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神情,兼能书法。他所绘《历代帝王图》享誉后世,原图至今被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珍藏。阎立本所绘《斗茶图》及顾炳摹绘的原图是否传世?现藏何处?以及该图是否阎氏手绘的真品,均有待进一步查考。但从全图画面来看,笔者认为,确是一幅难得的描绘唐代民间斗茶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历来就有重农的思想传统。元代,蒙古族统一中国后,也制订了一系列的重农政策,并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宣教。《豳风·七月》因其"陈稼穑之艰难,叙农桑之节序"的诗义,在元代重农的历史背景下,成为元代画家热衷的题材,赵孟頫、塔失不花、陈琳等人均绘有《豳风图》。元代统治者借《豳风图》以传达重农、劝农、恤农的意志,并用以教育皇位继承人。元代《豳风图》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元朝廷对农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豳风·七月》的解读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史传文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自司马迁首创记传体《史记》以来,二十四史连缀不绝,数千年风云人物的音容笑貌尽载其中。也许是受这一传统的影响,产生了以物拟人为物作传的文学形式。这一形式肇始于唐代韩愈为毛笔所作的传记《毛颖传》,其后有司空图以镜拟人而作的《容成侯传》,元代王冕写了《梅华传》,明代方清又作了《清虚居士传》,分别抒写梅、竹的高洁品质。苏东坡作为宋代大文学家,在诗、词、赋、散文各领域均有极高成就,他也曾用拟人方式为物撰写过几篇传记,如《万石君罗文传》(写砚)、《江瑶柱传》(江瑶柱系一种海产贝类,味美)、《黄甘陆古传》(写柑桔)以及写茶的《叶嘉传》,而《叶嘉传》尤为出色。  相似文献   

7.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虫果果绘本系列》的策划为例,分析如何对表现传统文化的绘本从内容和风格进行创新,打造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和底色,又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的原创精品,推出能为生活在科技高度发展社会中的当代中国孩子真正喜爱和接受,能传之久远的优秀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8.
《蚕桑图》与《木棉图》赏析中国农业博物馆王潮生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明代吴门绘画集》中有《蚕桑》、《木棉》二图。作者系明人孙艾,字世节,自号西川翁,江苏常熟人,生卒年月不详,约在弘治(公元1488-1505年)前后,学诗于书画家、吴门画派领袖沈周,工绘事...  相似文献   

9.
《王祯农书》在我国古代农书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齐民要术》。书中的"农器图跳龙具特色,是对元暨元以前农业生产工具的一次』总结,代表了那个时代农具的最高水平,以后各家农具图谱大多源自于此。其书向来作为研究中国农史和中国传统农具的必读之作,为世人所重,但由于其版本形成两个传系,又各有短长,不搞清楚优劣拿来使用,很可能发生歧义,因此很有必要分清良莠,择善而用之。王祯,字伯善,元人。曾任宣州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尹。元史无传,任内提倡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族德县志》记载其"莅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耕织图丰富多采,它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桑并举、男耕女织的生产内容和特征,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研究农业历史可贵的参考资料。据古籍著录,我国历史上绘制的系统成套的耕织图最早见于宋代,其中又以南宋楼(王寿)的《耕织图》较为著名,但此图已佚。现将明清时期据楼(王寿)《耕织图》绘制、摹刻或按其艺术手法创作的几种耕织图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器械发明中,利用静水压力差输送液体的虹吸和倒虹吸是独具特色的。它们不仅在机械发明史上应有一定地位,而且也是我国古代水力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过长时期来,这两种器械并未为人们所熟知,并由此产生各种猜测。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并阐述它们在水力学史中的地位。有关虹吸管的最早记载见于《后汉书·张让传》。范晔在这里记述了这样一件史实: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有一个名叫毕岚的能工巧匠,制造了许多灵巧的机械,其中“(毕岚)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翻车一般公认作龙骨水车。至于渴乌是何种引水器械,后代人则解释不一。李贤在唐初首先为《后汉书》的这段文字作了注解,他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也就是说,渴乌是一个弯曲的筒状物。其  相似文献   

12.
从渴乌到撞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渴乌到撞井山东济宁农机所周昕《后汉书》卷一0八《张让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灵帝时……令毕岚……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入宫。又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弗。”唐·李贤注说:“渴乌为曲筒,以气引水上也。”宋·杨侃...  相似文献   

13.
汉魏文献中关于"东墙"的记载及"史源"问题"东墙"作为植物名称,在汉魏文献中至少见有三处,即《史记.司马相如传》所载《子虚赋》中子虚曰:"东蔷雕胡,莲藕菰芦",(1)《后汉书.乌桓传》中所记:乌桓"其土地宜芕及东墙。东墙似蓬草,实如葵子,至十一月熟",(2)及《三国志.乌桓传》引《魏书》云:乌桓"俗识鸟兽孕乳,时以四节,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采自我国西藏地区的个木虱科的3个新种,并绘有详细特征图。  相似文献   

15.
农史通信     
主编同志: 感谢惠赐《农业考古》1985年第一期。我很喜欢这个刊物,认为这是刊物中的奇葩。你们多年辛勤劳动,结下此硕果,如今又得江西社科院的扶持,令人赞佩,使人感奋。相信刊物会越办越好、越活。我因今年编《李约瑟文集》,接触过李约瑟的一些作品,想借此向贵刊提个建议。李约瑟曾从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中看到纺车的结构,从敦煌壁画中看到风箱、蒸馏器、火枪,得出了相应的科技史结论。他在研究中国科技史时,很重视从中国古代绘画中吸取营养,发掘史料,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实这类作品我们有的是。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卷一中列举26项中国发明西传后对欧洲有不小影响,其中与农业有关的龙骨车、石碾、水排、风扇车、扬谷机、提花机、缫丝机、磨车、手推车等,都可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找到。农  相似文献   

16.
子荷 《新农村》2010,(3):47-47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风俗画之一,由北宋末期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作者通过对清明节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古代时期的首部诗歌总集,其中有许多诗篇涉及到对农业现象的描绘,因此《诗经》也是研究我国周代农业文明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梁启超先生认为:"现存先秦古籍,真膺杂揉,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精金美玉、字字可信可宝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要籍问题及其读法》)一部《诗经》,忠实地记录周人  相似文献   

18.
宋人《蚕织图》长卷,绢本,线描,淡彩,长513厘米,高27.5厘米。据卷尾跋语和文献考证,此卷为南宋高宗初年翰林图画院的摹本。原本是南宋建炎初年临安於潜令楼(王寿)进献给宋高宗的。楼(王寿)所进的图卷是耕织两部分。耕图部分共绘二十一图,织图共绘二十四图,每图皆系五言八句诗一章。原图已不知去向,只在《宋史·艺文志》卷四有一笔记载:“楼(王寿)耕织图一卷”。现存的翰林图画院织图摹本题签为《宋人蚕织图》。描写的是南宋初年浙东一带蚕织户由“腊月浴蚕”开始到“织帛下机”为止,共二十四段,无题诗,但每段画面下有宋高宗吴皇后楷书题写的标题。有的标题下或旁注以小字,补充或阐释画面内容。卷后元初人郑子有跋语记载此摹本曾制版,可能是准备印发各州县的。  相似文献   

19.
文物对农耕史特别是农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农耕文物的史料价值,以及辨识一些伪造文物(赝品),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辨两件文物和一组赝品"文物",揭示了真实文物蕴含的农具史价值,揭露了伪造文物的破绽: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陶漏斗应当是风扇车(明器)上盛装、倾泻谷物的粮斗;山东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馆藏的一组"汉代农耕图"画像砖,有改造、沿袭已有文物图案的痕迹,结合其他疑点,可判定系今人伪造;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汉画长廊的汉画像石"牛耕图"不但描绘了带有马鞍形的犁壁,还绘有迄今唯一的汉代"耒耜耕"画面,对农具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该画像石上"耒耜耕"全图的解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六: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了年(秦)t气象】 分元前221年一公元前177年△出现《天文气象杂占)),书中绘有各种云气图,这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云气图象。 《考古学和科技史》:“湖南一氏沙马王堆三号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绘有各种彗星 和云气图形。”(1页)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内容简述》:“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种以 星、彗、云、气等占验吉凶的书。··一帛书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开头的一段,无论标明是 云的,和大部份没有标明是什么的,看来都是云。画的那些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器物, 都是代表云的形状的。……书中称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