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随着黑龙江省东部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重迎茬地块增多,大豆胞囊线虫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更有效地防止大豆胞囊线虫病,保证大豆产量,文章对黑龙江省东部大豆产区种植抗线虫大豆品种及技术 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由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侵染引起的,危害世界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和黄淮海两个大豆主产区,每年发生面积150万hm2以上.要想解决大豆胞囊线虫病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种植抗线虫病品种[2].由于抗线虫高油品种滞后于生产,因此加快抗线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步伐是当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并探讨其防治技术,对不同品种、品种混播、不同耕作方式胞囊线虫病进行了田间鉴定。利用烘干称重法等对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单株胞囊数量和产量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选用抗线品种可有效地减少大豆植株根际胞囊的数量;品种混播对防治大豆胞囊线虫没有明显的效果;不同耕作方式中,原垄卡种产量高于其它方式。表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可以通过应用抗线品种、不同耕作方式等防治措施进行有效控制,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种植期常见的线虫病害。气温、土壤条件等多种条件都可以导致这种病害的发生。这种病害可以导致大豆大面积减产,而且在中国各大豆类种植区都有发生。该病害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或者改善种植环境等方式防治。病原形态特征:胞囊线虫的雌雄虫形态不同,老熟雄虫  相似文献   

5.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引起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和群体产量严重下降。为了进一步研究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分化以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基因和分子机制,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研究及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病害发生尤为严重,对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文中主要阐述了危害最严重的3种病害,即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危害状况及相应的实用防治技术,旨为大豆病害的研究和合理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内蒙古大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病害,是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残留过多引起的毁灭性病害,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是无污染的、高效的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肥料。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大豆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大豆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黑龙江省依靠优越的土壤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发展大豆生产,不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随着大豆种植年限的增加,大豆生产出现了一种严重的病害一大豆胞囊线虫病。它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大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1,(8)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的常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特点、危害及发病规律,并从品种选择、栽培轮作及生化防治等不同角度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多种常见的防治方法。旨在减轻大豆胞囊线虫病对大豆生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分布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轻的减产5%~10%,中等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大豆胞囊线虫病(一)分布与危害大豆胞囊线虫病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亍、内蒙古、河北、北京、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发病轻的减产5%~10%,中等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介绍淮北地区大豆常见病虫害如食心虫、蚜虫、豆天蛾、斜纹夜蛾、花叶病毒病和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大豆种植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种植面积过于集中,会使病虫害问题严重,常发性的病虫害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胞囊线虫、大豆根腐病,爆发性的病虫害有草地螟、大豆灰斑病。其中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可导致根系活力下降,形成大豆早期病苗、弱苗。  相似文献   

15.
付国会 《新农业》2023,(18):21-22
<正>1大豆胞囊线虫病1.1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危害表现及发生规律大豆胞囊线虫病可发生于大豆整个生长周期。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土壤中的线虫侵入大豆根系,吸取大豆营养,导致大豆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茎叶呈淡黄色、开花迟缓、结荚率降低和结瘪荚、籽粒萎缩褶皱,严重时大豆不结荚,导致大豆产量严重下降。病株根部可见乳白色小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和虫害主要是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腐病、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容易造成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每年的大豆种植中,尤其是重迎茬大豆地块必须做好上述病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大豆主要病虫草害如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根结线虫病、大豆食心虫、马齿苋等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大豆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办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病害之一。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休眠体(胞囊)存活时间长,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东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发生较普遍。一般可使大豆减产5%~10%,严重的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1症状识别大豆胞囊线虫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受到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  相似文献   

19.
<正>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odera glycies Lchinohe)又名大豆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一直是世界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该病于19世纪80年代首先在中国和日本发现。1954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发现了该病。2002年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美国大豆产量损失360万kg,约合7.84亿美元[1]。事实上,巴西每年有数百万公顷大豆遭受大豆胞囊线虫危害[2]。我国自20世纪80  相似文献   

20.
吴伟 《农村科技》2011,(1):30-30
胞囊线虫是一种定居型内寄生线虫,危害大豆根部,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发病初期叶片褪绿黄化,症状表现不明显,与大豆缺素症或缺肥症十分相似,只有发病十分严重时才表现出独特的症状。随着本县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大豆胞囊线虫病危害日益严重,一般减产10%~35%,严重则造成毁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