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为研究湖北省稻田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及生物学特性,对湖北省武汉市城郊、沙洋县城郊、远安县城郊以及蕲春县株林镇、檀林镇的稻田稗草用盆栽喷雾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远安稗草为敏感型稗草,EC50为248.32 mg/L,株林镇、武汉、檀林镇、沙洋稗草的EC50依次升高,各地稗草与远安稗草EC50比值(IR)分别为1.53、2.02、3.57、4.20,表明株林稗草抗性正在形成,武汉、檀林、沙洋稗草已经产生抗性。田间生物学观测发现,对二氯喹啉酸敏感的远安稗草相对于其他各地稗草株高较矮,盛穗期较晚,但后期的分蘖能力较强,其剑叶表现出宽而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田间试验表明,50%克稗灵可湿性粉剂杀稗效果好,在稗草2 ̄3叶期施药,每100m^2用3.75 ̄4.50g,除稗效果可达91.6%以上,对水鳖、四叶萍等阔叶杂草和莎草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稻田稗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稻区稗草抗药性的现状及形成、抗药性主要机制,探讨了对抗性稗草治理的主要策略。并提出了我国稻田稗草抗药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每公顷撒布五氯酚钠20—30公斤,间隔6—7天播种,不仅有效的消灭稻稗及其他杂草,而且对水稻发芽和生育亦无不良影响。药效期一般可维持15—20天,因而对于晚发芽的杂草无杀伤作用。今后有必要探索在水稻生育期施药以消灭晚期杂草的问题。同时在不影响某除稗效果的前提下,如何减少用药量以降低成本以及进一步简化使用方法以便于推广,也是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稻田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990年开始,针对我国三大类型水稻区稗草的化学防除历史,采用四种系统的方法,测定了稗草对丁草胺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丁草胺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地区的稗草,未测得其有明显的抗药性,但使用年限在8~12年的,产生了比较明显的抗药性.抗性水平由北向南有逐渐明显增高的趋势,双季稻区高于单季稻区,单双季稻区处于两者之间.毒力抗性比值在1.9~2.9;α-淀粉酶活性比为2.3~4.1;等浓度效果降低2/3;生长量敏感性比为2.5~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水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耐药性机制。[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二氯喹啉酸对耐性生物型稗草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的影响。[结果]水稻田耐药性稗草在二氯喹啉酸胁迫下,SOD和POD活性先增强后减弱,而GSH含量先降低后升高,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水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耐药性与几种防御酶的活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国中部和南方稻区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对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稻区中的近20个地区稗草品系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湖南省安乡县稗草已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极明显的抗性,以50%芽长抑制中浓度IC50为标准,其相对抗性比值高达28.74%;湖南省常德市郊、汉寿县和湖北省黄梅县的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也可能正在形成,其相对抗性比值在2.13-2.78之间;而广东省,福建省等一些地区的稗草尚未对二氯喹啉酸表现出抗性,用等浓度效果法和茎叶喷雾处理法也同样一致的得到了此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正>二氯喹啉酸又名快杀稗、杀稗王,是防除水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属于激素类抑制剂,主要是通过抑制稗草的生长点,使其心叶不能抽出而达到防除稗草的目的。此外,二氯喹啉酸还能防除水芹、鸭舌草、雨久花、田菁、皂角等阔叶杂草。药物能被萌发的种子、根、叶吸收,具有激素型除草剂的特点,与生长素类物质的作用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