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2.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内染茧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柞蚕卵的不同保存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繁蜂的影响,为松毛虫赤眼蜂繁蜂生产中柞蚕卵合理保存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应用新鲜的柞蚕雌蛾取卵粒来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其寄生率、羽化率、单卵出蜂数等各项主要繁殖指标均最高,其次是冷藏柞蚕雌蛾的保存方式,而保存干的柞蚕卵粒的方式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各项主要繁殖指标均明显下降,保存湿的柞蚕卵粒的方式最低。因此,赤眼蜂生产上尽量保证应用新鲜的柞蚕雌蛾卵粒,此外可以采用冷藏柞蚕雌蛾的保存方式,并辅助少量的保存干柞蚕卵粒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微生物学手段对繁蜂寄主柞蚕卵腐败的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柞蚕卵腐败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葡萄球菌性污染,其次是真菌性感染。感染的主要方式是水平传播。采取消毒措施和无菌操作后,腐败卵粒大幅度减少,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紫外线处理米蛾卯时杀胚效果较好的照射时间、间距及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明确缩短距离、延长时间照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是否有负面影响,研究了米蛾卵在距离单管40 W紫外灯10、20、30、40 cm处,分别照射10、20、30、40、50、60 min后米蛾的孵化率,以及照射后的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的差异.结果显示,照射20 min以上的处理组孵化率为0%或极低,间距较大的处理组(30、40 cm)孵化率高于间距较小的处理组(10、20 cm).为保证杀胚效果,紫外线照射米蛾卵时应控制在间距10~20 cm,时间20~60 min;紫外线处理后,赤眼蜂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由对照(不经过紫外线处理)的39.33粒增加到50~60粒,羽化率由61.15%提高到70%~80%,两者与对照差异显著;缩短紫外灯和米蛾卵之间的距离至10、20 cm,或延长照射时间至50、60 min,对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邢华 《现代农业》2011,(10):29-29
随着社会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逐渐重视,应用赤眼蜂防治的面积越来越大,繁育赤眼蜂已进入工厂化流水线式的作业模式,现就北方普遍应用的利用柞蚕卵人工繁育赤眼蜂的生产方法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9.
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受到繁育寄主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繁育寄主对赤眼蜂品系在梨小食心虫卵的趋性中是否存在差异,本试验通过Y-管行为选择试验研究了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品系,以及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本地优势种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品系对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趋性。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松毛虫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在仅有米蛾卵时对米蛾卵表现出了显著趋性,而在仅有梨小卵、以及梨小卵和米蛾卵共存的处理中未表现出对任一寄主卵的趋性;玉米螟赤眼蜂米蛾卵品系和梨小卵品系,以及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卵均未表现出显著趋性。仅有米蛾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显著短于除玉米螟赤眼蜂梨小卵品系外的其余三种赤眼蜂品系;而在仅有梨小卵时,暗黑赤眼蜂梨小卵品系选择时间最长,松毛虫赤眼蜂米蛾卵品系选择时间最短;而两种繁育寄主同时存在时,玉米螟赤眼蜂米...  相似文献   

10.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优势寄生蜂,为了明确米蛾卵冷藏后对稻螟赤眼蜂繁蜂质量的影响,在0,3,6,10℃4个温度和0,3,6,12,20,25,30,40 d 8个冷藏时间条件下冷藏米蛾卵,调查了稻螟赤眼蜂对冷藏米蛾卵的寄生能力、羽化及性比。结果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温度下,以0℃最为敏感,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已不能寄生;其次为3℃,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0.93粒)、羽化率(21.11%)和性比(0.2♀∶1♂)均显著低于未冷藏米蛾卵。6~10℃冷藏的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较缓慢,至12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达22~26粒,寄生后羽化率可82%,雌雄蜂比例可达6.5,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最佳冷藏温度为6~10℃,冷藏时间为12 d。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不同寄主产地柞蚕生物茧的剖腹卵被赤眼蜂寄生后.在人工气候务件下冷藏15、30、45、60d的赤眼蜂的羽化率。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柞蚕生物茧剖腹卵繁殖赤眼蜂的羽化率存在差异(永吉80.8%,西丰77.4%,营口77.2%,敦化66.2%),但主要受冷藏时间的影响,冷藏30d以上差异极显著。建议加强柞蚕生物茧的标准化生产,科学利用柞蚕卵寄生蜂的耐贮性,提高繁放蜂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质的人造卵液对赤眼蜂寄生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的质量在整个人造卵液配方中起重要作用。试验用深井地下水、自来水、无离子水配制的人造卵液制成卵卡接蜂,在接蜂量和接蜂时间一致的条件下,其寄生率、化蛹卵率、羽化卵率、畸形蜂率均存在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地下水,其值分别为83.3%,92.5%,94.6%,5.3%;其次是自来水,其值分别为52.5%,80.0%,71.3%,12.7%;无离子水最差,其值分别为45.6%,62.5%,52.4%,21.3%。  相似文献   

13.
柞蚕茧质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供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柞蚕雌茧 不同种级,茧质,不同出库时期,暖茧温度对卵量的多因子互作试验研究。有明:用克蛹转化卵粒数衡量柞蚕雌性生殖力较单蛾产卵量更科学。  相似文献   

14.
用米蛾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时,每个米蛾卵平均仅可寄生1.12个拟澳洲赤眼蜂,一卵一蜂的频率达90%以上,繁蜂时不合适的蜂、卵配合比例可影响米蛾卵的有效寄生率、繁蜂系数等效果。不同蜂卵比与米蛾卵寄生率的相关性呈一不对称波形曲线,有关部分的相关方程式为y=17.26 14.01lnx。根据实验并综合考虑繁蜂效益所求得的拟澳洲赤眼蜂和米蛾卵的配合比例在1:25~30左右。  相似文献   

15.
16.
贮存后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贮存后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寄生率、羽化出蜂率和雌蜂出蜂率的分析认为,米蛾卵的贮存时间长短对赤眼蜂的寄生影响较大,对羽化出蜂有一定影响,对雌蜂出蜂率没有影响。采用米蛾卵繁殖赤眼蜂时,在4℃冰箱中贮存米蛾卵不宜超过15 d,贮存时间超过50 d,赤眼蜂几乎不能够寄生。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贮存时间的柞蚕雌蛾取卵后繁殖赤眼蜂,通过对寄生率、羽化率、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雄蜂率等繁殖指标的调查,结果表明:贮存后的柞蚕雌蛾用于生产对赤眼蜂繁殖有影响,随着雌蛾贮存时间的增加赤眼蜂寄生率、羽化率明显下降;平均单卵蜂数、羽化出蜂率略有下降;雄蜂率略有增加,柞蚕雌蛾贮存0~5 d各繁殖指标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19.
以柞蚕卵为中间繁殖寄主,研究螟黄赤眼蜂在不同接蜂时间处理下对其繁殖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蜂时间对螟黄赤眼蜂繁殖有明显的影响,大量生产时应掌握在36~48 h之间,以48h为最好,表现为羽化率最高、单卵有效蜂数最多。  相似文献   

20.
室内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行为,以及两种赤眼蜂在单独和竞争情况下的寄生及其子代蜂受寄主卵龄的影响。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完成1次寄生所需时间显著短于玉米螟赤眼蜂,而产卵次数占总寄生次数的比例(40.16%)显著低于玉米螟赤眼蜂(66.26%)。单独寄生时,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在竞争情况下,两种赤眼蜂子代总雌蜂数均增加;寄生6h和36h玉米螟卵产出的子代蜂显著小于单独寄生时的子代蜂;寄生12h卵的子代蜂死亡数(21头)显著高于寄生其他龄期的卵,但在其他卵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