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了影响,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进行户籍制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扶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国内外的具体研究等方面对学术界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力图反映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大致情况,同时也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营制度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营制度经历了蜿蜒曲折的变迁过程,并由此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兴衰更替。文中首先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变迁历程,接着阐述了各方学者对农村经营制度变迁内在规律的理解,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我国未来农村经营制度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及其相配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成为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化壁垒。破除这些制度障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制度平台,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天津市1978~2010年农民教育的历史沿革及现状,研究了天津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变化并探讨了天津市农村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农民教育观念、政府管理、投资、培训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因素,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改善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顺利进城就业,福建省决定从今年开始,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重点联系制度,目前已确定了永泰、南靖,仙游等三十个重点县。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背后都伴随着深刻的制度变迁。本文从制度视角分析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常的“二元”现象,即以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为核心的户籍管理、福利制度、工资歧视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人为地隔离城乡的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形成二元格局。笔者试着找出其中的若干原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影响下的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的一般因素,沿着制度变迁的途径逐步展开,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941-4944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老农保到新农保的变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产物,政府的干预起关键性作用。在设计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社会意识的因素,要充分考虑制度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学界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所展开的系列研究和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对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与培训相关的研究和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供给与需求、内容与模式、问题与对策、成效与满意度、政府在培训中的职责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与启示,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王开良  朱巧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81-7983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促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对策。但对于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就业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知识结构状况、职业培训状况、生存权利、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状况等方面,以便有针对性地建设农村劳动力市场,并按照兼顾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原则作出就业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经历起始、加速、缓慢发展和迅猛扩张后,已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新阶段.阐述了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暴露的诸多问题,进而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分析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认为主要是缺乏就业条件和制度条件,并提出了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而农业生产仅需劳动力不过2亿,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近90%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下,由于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农村人口难以有效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为此,应在研究和认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及行业分布情况的基础上,采取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拓展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服务档次、加大资金投入等对策措施,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农村经纪人队伍的迅速成长与壮大是制度变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逻辑折射;重视对农村经纪人问题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农产品产销之间如何保持适应性与稳定性,而且可揭示农产品流通体制变迁或创新的全过程。   1 制度诱导:农村经纪人的出现是农村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农业注入了空前的活力,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多余劳动力从农业劳动中分离出来,并从事非农产业,农村的社会分工开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土地生产率的提高,一些新的矛盾与问题日趋凸现,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利益实现的严重制约。   1.1 家庭经营的不确定性造成农产品供求的大起大落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以数以亿计的既分散又弱小的农户为基点,因此,在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家庭经营的不确定性是显而易见的[1]。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的自然和市场两种风险使其天生的弱质性愈加明显。现今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依然较强,自然灾害的难以预测与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不可控性使得农业的产出水平失去均衡,不同年份间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波动性,农产品的交易总量不断发生变化,加之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大多数地区信息服务近乎空白。在此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收集市场信息代价过高力不从心的农户只能凭借上一个生产周期某种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来指导他们安排生产。其次,数量庞大而位置分散的农业生产决策者,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即便是邻近县市他人同一时间作出的生产决策和计划安排,也无法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农副产品供求大起大落甚至“卖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80年代中期,江都市丁伙镇不少农户在龙柏十分畅销的情况下,争上苗圃,养狗护苗;两三年后,由于供大于求,到处出现龙柏压田的现象,即使能卖出,也远远低于成本,迫于无奈,许多农民忍痛砍苗杀狗,这才有了历史上的“龙柏烧狗肉”的惨痛教训。因此,单个农民的生产安排从短期或局部看是计划的和理性的,但从总体来看,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在缺少客观调控的情况下,农户的行为显然是盲目和混乱的,这一状况造成市场价格在不同生产周期间的无规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业科技普及的提高,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依法有序地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有偿租赁等土地有效流转形式,把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的去留与农村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也要为农村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把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力再生产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应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有效、有序转移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