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子宫颈口狭窄所致的难产,临床上偶尔可见。我们所见的3例病牛中,有l例属于子宫颈口扩张不能性难产,2例是扩张不全性难产。1病例介绍病例1:陈某家饲养的1头7岁奶牛,难产已经发生3d。见牛卧地不断努责,强行起立困难。心率136次/min,心音弱而不清,机体脱水,十分衰弱。经产道检查发现,子宫颈口只能入4指。子宫颈口环行肌紧张,子宫颈口上壁可触摸到硬化的瘢痕组织。  相似文献   

2.
<正> 耕牛除常因胎位不正发生难产外,偶尔会发生子宫颈口狭窄性难产,现介绍几种治疗方法。一、物理性治疗方法 1.机械性扩张法:术者用手或器械伸入母牛子宫颈口狭窄部,持续刺激子宫颈口,使之扩张。 2.阴道内灌注温水法:先将40℃的温  相似文献   

3.
耕牛子宫扭转并发子宫颈口闭锁性难产,是比较常见的产科病。过去遇到此种病例,只有进行剖腹产术。近来,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从1987年至今共收治难产牛105例,子宫扭转性难产就有25例,占难产牛的23.8%,其中80%并发子宫颈口闭锁。通过治疗,1例因治疗失败作剖腹产术;1例继发子宫破裂治疗无效而死亡;1例因子宫颈口闭锁治疗无效淘汰;6例因子宫扭转严重,时间过长,造成胎儿死亡,其余16例均母子全活,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开张不全是奶牛常见的难产病之一。 1病因牛的子宫颈肌肉组织十分发达,产前受雌激素的作用发生的浆液性浸润而变软的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若阵缩过早而产出提前,雌激素及松弛素分泌不足,子宫颈因未充分软化,即不能迅速达到完全扩张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兽医产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因分娩、流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或难产助产过程中子宫内膜过度损伤及感染引起,是导致奶牛繁殖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奶牛的子宫内和阴道内存在并不断排出炎性分泌物,子宫颈和子宫变硬、变粗,屡配不孕。在产后10天左右,90%以上的奶牛发生子宫感染,产后30天左右感染率降低到40%,60天以后还有20%左右。子宫内膜炎对奶牛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炎是指在奶牛分娩时或产后由于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子宫内膜发炎,是适繁奶牛所患的一种常见病,它通常是子宫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分娩时消毒不严、阴道感染、难产、子宫内恶露滞留、胎衣不下、死胎、阴道及子宫脱出等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的炎症是阻止受精卵着床的原因。炎症严重时形成发炎部位周围组织粘连,甚至子宫颈口封闭,继发子宫蓄脓,如不及时治疗则屡配不孕,造成经济损失。产后感染、流产、难产、子宫脱、胎衣不下等。如果治疗不彻底会遗留子宫内膜炎的疾患。1原因分析1.1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细菌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而且感染细菌绝大多数为非特定性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此外,支原体、病毒、寄生虫,如钩端螺旋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毛滴虫等也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致病因素。奶牛分娩后,由于子宫颈和阴道开张,使外界和阴道内的细菌容易进入子宫腔内,子宫内的残留物和分泌物为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1产力性难产 指胎儿从子宫中排出的动力,如果产力发生异常就会造成难产,常见的主要有子宫弛缓.子宫弛缓是指奶牛分娩开口期及胎儿排出期,子宫肌层收缩频率持续期及强度不足,以至胎儿不能排出.有时子宫弛缓一直延续到产后胎衣排出期及子宫复旧期.这种类型是奶牛产力性难产最常见的,占奶牛难产率的7%~21%.老龄牛发病率较多.子宫弛缓根据预产时间、分娩现象及产道检查情况即可作出诊断.症状表现为奶牛妊娠期已满,分娩征兆也已经出现,但长久不能排出胎儿,饮食几乎正常,低血钙的奶牛可能抑郁或伏卧,其特征颈部弯曲或头向腹斜部弯曲,偶尔也会侧卧,努责微弱或无努责.诊断时可采用产道检查,检查前可用1 000倍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牛的外阴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兽医师应带上长臂消毒手套,产道检查和施行救治之前,采用相同的清洗、消毒方法.检查时通常发现子宫颈松软开放,但有时子宫颈开张不全,仍然可以摸到子宫项的痕迹,胎儿及胎膜囊还没有进入子宫颈及产道.胎儿的胎位、胎向及胎势都可能正常.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必须谨慎处理,如不及时救治,可能威胁母牛及胎儿的生命.另外即使奶牛在未加辅助的情况下使胎儿排出来,但以后容易发生胎衣不下,有时发生子宫脱出、感染,造成不孕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兽医产科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因分娩、流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或难产助产过程中子宫内膜损伤及感染引起,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子宫内、阴道内存在和不断排出炎性分泌物,子宫颈和子宫变硬、变粗以及发情周期正常而屡配不孕。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而且国外有一些新治疗方法的应用,因此作者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1子宫内疗法子宫内疗法包括冲洗子宫疗法和子宫内灌注疗法。子宫内疗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对于应用这种方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有很大的争议(M iller等,1989;M urray等,19…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颈口扩张不全性难产,多发生于早产或初产奶牛,经产奶牛虽然也有发生,但发病数量较少。该病一旦发生,因不能将胎儿从产道内牵引或支解取出,而剖腹产手术后,由于对子宫肉阜损伤较重,再妊娠率特别低;既使手术很成功,多数奶牛也需经一年以后才能再妊娠。因此对做过剖腹产手术的病牛因无良好的治疗方法和经济价值,最后多被淘汰。我们经临床实践,对该病的治疗摸索出一种方法,认为其效果较为理想。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牛子宫颈扩张不全常见原因是子宫阵缩过早,雌激素及松弛素分泌不足,子宫颈未充分软化不能完全扩张,导致不能生产;另外也因为分娩时受惊吓等,导致子宫颈痉挛收缩而发生子宫颈扩张不全。2000—2007年,海林市柴河镇畜牧兽医站门诊共收冶56例病例,采用大剂量注射已烯雌酚或雌二醇,并结合人工扩张颈口等助产方式,成功助产51例,总有效率达90%以上,有效地挽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决定奶牛分娩的三大要素发生变化,即母畜的产力、母畜的产道、胎儿与母畜的关系都可能引起奶牛的难产。对一般的奶牛难产通过合理的救助方法都可以达到整复目的。但当奶牛子宫颈口开张不全(用药无效)、子宫扭转、  相似文献   

13.
临产奶牛孕期足月,分娩征兆、阵缩及努责都正常,但久不见胎膜及胎儿露出或胎水流出。经产道检查,可见临产奶牛子宫颈口开张狭窄,仅容一指或二至三指通过,胎儿根本无法正常娩出。临床诊断为临产奶牛子宫颈狭窄性难产。根据临床经验,如果要靠母牛自然分娩,狭窄子宫颈口也不会有明显开张,奶牛母子都有死亡的危险。笔者曾经成功治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1月26日下午1时奶牛户刘某饲养的1头优良奶牛发生难产,子宫颈口不开张,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兽医站马上组织人员带着手术器械赶到,经检查确诊为子宫颈口开张不全,经养殖户同意立即做剖腹产手术.  相似文献   

15.
1奶牛难产临床检查与诊断 患牛临产症状非常明显,表现为起卧不安、不断弓背努责、采食减少、乳房胀大,挤压乳头可挤出初乳,但产道内无胎囊和胎儿出现,直肠检查子宫颈未开张,触摸胎儿有胎动。经询问畜主,该牛超出预产期2d,诊断为子宫颈狭窄性难产。  相似文献   

16.
子宫扭转是指整个子宫、一侧子宫角或子宫角的一部分围绕自己的纵轴发生的扭转。此病在奶牛尤其是母牛体格健壮、胎儿体积较大的临产奶牛中较常发生,是黑白花奶牛难产的常见病之一。保守疗法矫正扭转后,往往伴发子宫颈的开张不全及其他原因造成奶牛难产。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生殖疾病,在兽医临床被视为顽症,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长期不孕,最终淘汰。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授精时不遵守操作规程及消毒不严,或由精液污染引起。此外,在正常分娩的助产或难产手术时感染也可发生,往往继发胎衣不下、阴道脱及子宫弛缓等。其发病特点是产后子宫颈口开张,细菌容易侵  相似文献   

18.
木乃伊、死胎,以及因子宫颈开张不全引起的奶牛难产,时有发生。笔者用15甲基前列腺素,配合使用苯甲酸雌二醇扩张子宫颈,处理上述病症五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方法宫腔灌注(用输精管或冲洗子宫用细铜管)15甲基前列腺素6—8毫克,同时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40—60毫克。一般用药后24小时子宫颈口开放为二指,48—72小时后,子宫颈将完全开放。手臂可以伸  相似文献   

19.
牛难产是牛常见的产科疾病,病因主要有产道狭窄、子宫颈口开张不全、子宫收缩无力、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几方面。其中除了产道狭窄和子宫颈口开张不全,其他几种难产都可以通过助产的方法使胎儿顺利产出。对于子宫颈口开张不全、子宫收缩无力的难产母牛可采用肌肉注射催产素来增加子宫颈口的开张和子宫的收缩力,而使胎儿顺利产出。对于胎位异常的难产母牛就要根据不同的胎位、胎势、胎向,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有效地助产。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临床救助奶牛难产中,不完全统计有3百多例.多数在助产中经校正整复方可从产道拉胎儿、对一些难产牛:如子宫扭转幅度大的,子宫颈呈死环状无法扩张及骨盆过于狭窄的病例,经多方助产无效的尽早实施剖腹产救治。前些年做一些剖腹产,牛只的后遗症是不能再受妊,笔术总结了前些年的不足,从术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