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1 毫秒
1.
礼貌现象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人们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社会的正常发展都离不开礼貌语言的运用。但礼貌因文化差异有不同的语用方式。通过英汉礼貌的语用对比、语用失误可能引发的交际冲突来分析其产生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礼貌与文化     
礼貌现象是中西方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种社会规约,礼貌现象有其跨文化一致性,同时也具有各种文化的自身特点。本文在总结中西学者对礼貌原则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礼貌现象相异点的由来及其在语言形式:词汇、语法和会话结构三方而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表层的语言和行为之外,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价值。本文从礼貌的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的运用中,剖析从中折射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社会功能在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并促成合作。礼貌语言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交流的必要手段,但由于东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各不相同。通过对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目的在于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的性意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它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社会价值取向 ,并反映出社会规范与民俗心态。对中国大学生拒绝邀请的礼貌策略的性别差异的调查和研究 ,支持了为 Brown和 L evinson的关于消极礼貌和面子威胁行为的观点 ,暗示中国社会是一个注重消极礼貌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反映了文化。俄语中的礼貌用语承载了俄罗斯民族的习俗和文化传统。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俄汉礼貌语中的"问候用语"进行分析、概括,揭示社会文化和语境对语言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存在于各个层面,就两者在礼貌语言方面的语用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准则为基点,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礼貌同隐私;礼貌同个人自主。  相似文献   

8.
英汉礼貌原则差异及其历史文化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原则由文化决定又反映着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本文从打招呼用语、称呼语、祝福每、谈话内容、对赞美答语、时间观念、送礼等几方面展示了中西方礼貌差异并分析了其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礼貌的顺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意识程度四个方面对礼貌现象的考察说明礼貌具有顺应性。礼貌的顺应性是指在交际活动中, 处于不同心理状态的交际者根据语境变化选择适宜的礼貌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忽视礼貌的顺应性是礼貌原则存在不足之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被定义为"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含糊说法"。我们在生活中总是频繁地使用委婉语,用委婉语代替有可能会致人难堪或者不悦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由此看来,委婉语的使用是出于礼貌的需要。本文拟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索委婉语和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莫言现象”包含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意蕴。运用符号化消费理论分析了符号化的消费社会、符号世界里的消费者、莫言作品的符号资本以及人们对社会符号的认同,进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莫言现象”的经济符号消费、文化符号消费和社会符号消费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3个方面指出了“莫言现象”所蕴含的符号力量带给我们的启示:打出经济中的“符号”牌;挖掘文化符号,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传颂正面社会符号,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同工不同酬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图书馆也不例外,它与公平背道而驰,有悖于和谐社会的理念,造成图书馆运转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人际关系紧张,因此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这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婧  颜廷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233-11235,11253
立足于社会弱势群体理论,以小产权房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农民这一社会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的表现及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帮助农民社会弱势群体摆脱“弱”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不发达国家城乡二元结构起源的共性和相关理论,以及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与变迁的特性进行分析,以求把脉这种复杂社会现象的生成原因、现存状态与未来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不发达国家城乡二元结构外生性起源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凝固化;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委婉修辞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从它诞生起就带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标记 ,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 ,受制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它的形成是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反映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委婉修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 ,随着社会语言心理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伴随着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群体收入的差距加大而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群体"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教育也就成了这个群体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突破图书馆员的“职业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高原"现象在图书馆员中广泛存在。分析了"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从人本思想出发,在社会、组织和个体三个层面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余练 《古今农业》2013,(4):25-32
“客居姑爷”一种有别于从夫居、从妻居和“两头走”的流动婚姻居住模式,在一些地方流行开来.“客居姑爷”以其客居的身份而不同于“上门女婿”,在家庭财产分配、赡养义务和村庄资源的分配上也其独特的内涵.在理解“客居姑爷”婚居现象产生的社会机制基础上,本文也关注了其现象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的“空心村”现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出现了“空心村”问题。“空心村”现象出现有其深刻的原因,学术界主要归纳为国家政策城乡差异化、经济转型与民工潮涌动,本文则认为,其深层次则是应该是住宅商品化进程、明代以来民宅选址所考虑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等的结果,这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1840年以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继续,即人们先是摆脱宗族和地缘聚居模式,向现代个性特征模式转变;是传统的着眼于安全考虑的聚居型向现代方便、舒适型,便于商品化发展的转变,是对中国乡村社会的传统村落格局进行重新构建。通过分析“空心村”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政府要通过系列改革行动有机地改变空心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有针对性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