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民猪(简称民猪)是我省的优良地方猪种;哈尔滨白猪(简称哈白猪)是我省和我国第一个育成的肉脂型新猪种。研究这两个品种和及其杂种猪肌肉生长的特点,可为我省当前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1982年进行了这一研究,现报告如下。方法1.试验猪来源、分组、饲养管理、屠宰测定略(见《东北养猪》1986年创刊号)。2.将左半胴颈肩胸、腰和腿臀部切段骨皮肉脂剥离开来,在剥离肌肉同时,先剥离和称量  相似文献   

2.
东北民猪(简称民猪)是我国北方原始地方良种,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该猪种性早熟,繁殖力高,在性行为方面具有明显的品种特点。研究性行为能加深了解民猪的种质特性,可为配种和利用提供依据。1979~1982年,在兰西县种猪场研究民猪种质特  相似文献   

3.
1 前言仔猪生后第一天的死亡率一般在25%左右。主要原因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窝大的、体小的更差。据胡殿金等统计,民猪初生体重平均1.097±0.4千克,哈白猪为1.327±0.3千克;民猪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7.2±0.87头,哈白猪为13.3±1.58头;民猪零日龄可剥离脂为35克(初生重的3%),哈白为38克(3%)。又据胡殿金等报道,出生1小时内民猪肛温低于哈白,差异显著;6小时后差异消失。谭贵厚等发现,初生民猪的血糖高于哈白(138.83±8.82与75.75±4.86,P<0.01)。以上可能是民猪再生热调节力差的原因。仔猪生前的糖原贮备,乃生后哺乳前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5,(6)
<正>吉林花猪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于1978年以前苏联克米洛夫猪为父本与东北民猪为母本杂交经20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被1992年出版的《中国培育猪种》收录为优秀培育品种。20世纪90年代后,吉林花猪的饲养量锐减,几乎濒临灭绝,同时20多年间几乎间断了各种生产性能测定及系统选育。近些年,对优质猪肉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出于对我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及新时期市场的需求,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于2010年开始对肉质优良的吉林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采用传统的消化试验方法,对民猪与哈白猪在生长肥育期、妊娠、哺乳期以及不同营养水平下的日粮养分(能量、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初步取得了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民猪、哈白后备母猪在30、50、70公斤体重时,能量(81.8~69.73%)、粗  相似文献   

6.
兰西县种猪场是以饲养东北民猪为主的猪场,现有公猪15头,母猪110头。在民猪选育提高同时,我场饲养了少量哈白、长白和杜洛克种猪。在同一条件下,比较民猪与其他猪种的生产力,并开展杂交试验。根据从1986到1990上半年的生产记录,比较民猪与其他猪种繁殖情况以及与不同猪种的杂交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1年对民猪23头和哈白猪8头的肉质进行了测定。1982年对体重75和90公斤的民猪、哈白猪及其正、反交F_1的肉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猪在肌肉颜色和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贮存损失、肌肉中干物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上均优于哈白猪。例如,背最长肌颜色评分,民猪没有被评为1分(异常肉色)者,而哈白猪却有16.7%;光密度值,民猪为0.937±0.064,而哈白猪为0.657±0.09,与肉色评分结果相符。大理石纹评分:民猪半膜肌得4分者为25%,哈白猪为零,但哈白猪被评为二分者占50%,相当于民猪的二  相似文献   

8.
特克塞尔、杜泊羊及其杂交一代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特克塞尔(Ⅰ组)、杜泊(Ⅱ组)、特克塞尔与小尾寒羊杂一代(Ⅲ组)、杜泊与小尾寒羊杂一代(Ⅳ组)和小尾寒羊的羔羊(Ⅴ组)共125只,在饲喂相同的颗粒饲料和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测定各种羊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表明,Ⅰ组羔羊的平均初生重为5.10kg,极显著高于Ⅲ组、Ⅳ组和Ⅴ组(P<0.01),且Ⅲ组的平均初生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Ⅳ组0~3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Ⅳ组3~6月龄和0~6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Ⅰ组、Ⅱ组和Ⅴ组(P<0.01)。  相似文献   

9.
研究后备公猪发育,不仅对了解民猪种质特性及后备公猪培育极为重要,而且也将为民猪保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于1980年和1981年,在东北民猪(民猪)种质特性测定期间,结合兰西县种猪场后备公猪培育,进行了民猪后备公猪从断乳到9月龄的生长发育的测定。通过民哈后备公猪对比方法,根据发育和饲料消耗资料,揭示了民猪后备公猪生长发育的特点。现将测定方法、结果和讨论的问题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可乐猪是乌金猪的一个类群,是生长在黔西北高寒山区的一种放牧型猪种,以生产中外驰名的“云腿”原料而著称。本试验是种质特性测定课题的基本内容,在猪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试验研究,使我们对这一地方良种的认识有了深入。自1981年4月至同年12月,将纯种可乐猪和苏白猪置于相同条件下进行舍饲对比,按不同日龄阶段屠宰试验组和对照组供测猪80头(只用78头资料),测量活体、胴体及内脏指标63项(只用61项资料),经统计处理,主要发现如下几点规律: 一、可乐猪生长比苏白猪缓慢,若适时屠宰,除体重较小,平均日增重较少之外,饲料报酬并不此苏白猪低。但若延长饲养期,后期因脂肪大量沉积,平均日增重将进一步下降,饲料消耗将大大上升,从而使总的经济效益落后于苏白猪。综合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及屠宰率诸因素,本试验表明210日龄左右为可乐猪适宜屠宰期。二、胴体四大组织生长表明可乐猪具有:脂多、肉少、皮厚、骨细小、肉质好的特点。肉少皮厚可以通过系统选育加以改进;肉质好的优点应慎重保持;皮下脂肪适日于屠宰则并不太厚,腹内脂肪沉积力强,在经济落后的山区,人民生活未得到改善之前,不必过分强求下降。三、内脏器官生长发育的研究,揭示出可乐猪上消化道发育不及苏白猪;大肠长度生长相对于体长生长的相对生长系数,可乐猪则超过苏白猪;胰脾生长可乐猪也较好。为苏白猪生产性能较好而可乐猪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种质特性的差异,提供了生物学解释。  相似文献   

11.
1.前言东北民猪(简称民猪)是我国北方高寒地区优良地方猪种,具有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好和杂交效果明显等特点。以民猪为母本与长白公猪杂交的一代杂种猪,在温暖期间试验,其生长速度、饲料消耗和瘦肉率均优于母本猪,在冬季寒冷期间,长民一代生长肥育猪生长和饲料消  相似文献   

12.
在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法,其对基因的表达调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高肌间脂肪含量猪地方品种菜芜猪与大白猪的正反杂交后代为研究对象,利用F-MSAP技术,应用筛选的16对引物扩增,检测其肌肉组织的全甲基化程度,揭示不同品种肌肉组织间基因组全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表明以莱芜猪为父本,大白猪为母本的正交一代找到2 031个甲基化位点,以大白猪为母本,莱芜猪为父本的反交一代检测到1 905个甲基化位点,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为57.20%、53.5%.并且反交一代半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正交一代(P<0.05),正交一代全甲基化水平极显著高于反交一代(P<0.01).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从国外引入的猪种与地方猪种杂交育成了许多新品种。这些品种的瘦肉率比原有的地方猪种高一些,且具有我国猪种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性情温顺、肉质好等特点,已成为进行经济杂交生产瘦肉猪的优良母本,与其他瘦肉型品种一起,构建了我国商品瘦肉型猪繁育体系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选用萨福克(Ⅰ组)、白萨福克(Ⅱ组)、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交一代(Ⅲ组)、白萨福克与小尾寒羊杂一代(Ⅳ组)和小尾寒羊的羔羊(V组)共262只,在饲喂相同的补充精料和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测定各品种羊的生长发育性能。结果表明,Ⅰ组羔羊的平均初生重5.34kg、Ⅱ组羔羊的平均初生重4.90kg,极显著高于Ⅲ组、Ⅳ组和V组(P〈0.01)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P〉0.01)且Ⅲ组、Ⅳ组的平均初生重极显著高于V组(P〈0.01),Ⅲ组、Ⅳ组的平均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Ⅳ组的0—3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Ⅲ组、Ⅳ组的3—6月龄和0—6月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Ⅱ组0—3月龄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1)。  相似文献   

15.
东北民猪     
东北民猪是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的华北型地方猪种,有大(大民猪)、中(二民猪)、小(荷包猪)三种类型。目前除少数边远地区农村养有少量大型和小型民猪外,群众主要饲养中型民猪。东北民猪具有产仔多,肉质好,抗寒,耐粗饲的突出特点,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东北三省于1972年建立了东北民猪选育协作组,在三省都建立了保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次试骏比较不同饲养条件对猪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哈白猪及其杂种(75%苏白)的资料,说明杂交对猪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饲养条件不论对整个机体的体重或对内部组织或器官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杂交的影响。饲养条件对组织或器官影响的大小与其发育早晚成反比,即愈早熟的组织或器官所受的影响愈小,愈晚熟者所受的影响愈大。如脂肪、肌肉所受的影响为最大,骨骼及其他内部器官所受的影响则较小。同一影响条件对机体或内部组织器官的影响是不平衡的。如对腰部的影响远大于腿臀部。外界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不平衡性,又表现在同一作用条件下对各组织或器官影响显著的时期并不一致。如对大肠影响比较显著的时期为6—12个月龄,胃为四个月龄。哈白猪经苏白猪连续杂交两代后,除个别组织器官外,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一般差异不够明显。饲养、杂交条件对各组织或器官生长强度的影响,一般来说,不能改变生长强度曲线变化总的趋势,只会影响到生长强度的大小,即曲线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民猪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和产仔率高等特点。郑坚伟(1985)报道民猪的肌肉和骨重对限制营养的抵抗力强于哈白猪,补偿力则不如哈白猪。然而,有关民猪和哈白猪骨骼外侧面积对限制营养的抵抗力和补偿力尚未见报道。本试验观察了在采用维持和低维持饲养时,民猪与哈白猪骨骼外侧面积发生的变化,探讨了两个品种对限制营养的抵抗力和补偿力,为揭示民猪的种质特性,改  相似文献   

18.
东北民猪生长发育各阶段胴体性状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民猪生长发育各阶段胴体性状的测定吕耀忠闻殿英刘伟(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齐齐哈尔·161041)赵刚王希彪廉正兴(东北农业大学)何勇高明王亚波(兰西县种猪场)随着多年的选育工作,民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特性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摸清民猪的种质特性,以便...  相似文献   

19.
采用Folin-吴宪法、比色法、微量消化定氮法和醋纤薄膜电泳法分别测定了东北民猪和哈白猪发情期和配种后的血液糖量、血清总脂、血清总蛋白和血清蛋白含量.结果说明:哈白猪发情情与配种后生化常值比较差异皆不显著;东北民猪除γ-球蛋白和β-球蛋白差异显著外,其它皆不显著。东北民猪、哈白猪比较,发情期生化指标差异皆不显著;配种后生化常值除清蛋白和γ-球蛋白外,其它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大白猪专门化父系生长发育研究——后备猪生长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白猪专门化父系一至四世代的后备公猪45头,后备母猪180头的发育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本父系后备猪早期生长速度较小,后期生长速度快,强度大,早期生长公母猪无显著差异,后期生长公猪快于母猪。其世代变化趋势是:后备公猪臂围显著增大,从81.6厘米增大到87厘米,背部三点均膘显著下降,从1.78厘米降到1.61厘米;后备母猪六月龄体重、体尺和四月龄臂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长,臀围增长幅度母猪大于公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