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太湖中大银鱼_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夏德全 《水产学报》1999,23(3):254-260
利用RAPD技术对太湖中的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寡齿新银鱼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共在太湖中的6个采样片采到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在两个采样片得到了寡齿新银鱼的样品。结果表明,太湖中不同水域的三种银鱼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三种银鱼中,大银鱼的遗传相似性指数显示最大,太湖新银鱼的次之,寡齿新银鱼的最小,说明大银鱼的遗传变异性最小,寡齿新银鱼的最大,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变异性界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
1996 ̄1997年2年中在太湖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rega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其它种银鱼,表明太湖中可能存在5种银鱼。  相似文献   

3.
银鱼是鲑形目银鱼科的一年生小型鱼类,分布在东亚,计有8属22种,尤以中国种类最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只有两属,即大银鱼属和新银鱼属,前者只有一种大银鱼,后者共有8种,太湖新银鱼、短吻新银鱼、银色新银鱼、安氏新银鱼、乔氏新银鱼、寡齿新银鱼、陈氏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  相似文献   

4.
淤泥湖两种新银鱼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淤泥湖两种新银鱼:近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pseudotaihuensi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的食物组成、食物出现频率、摄食强度及肠长与全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种类共有12属,其全长(L)与肠长(x)的回归方程为:L=0.4708+2.0001x(r=0.9744);寡齿新银鱼的食物种类有7属,其全长与肠长的回归方程为:L=-0.6446+2.6002x(r=0.9227)。桡足类和枝角类是这两种新银鱼的主要食物,浮游植物仅在某些月份摄食,且生物量很小。  相似文献   

5.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组织内氨基酸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林信伟 《水产学报》1992,16(1):71-74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和寡齿新银鱼(N.oligodontis Chen)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为重要经济鱼类。目前,有关银鱼种群生态与生长特性、生物学特性、生殖发育及移植引种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银鱼鱼休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是对这两种银鱼肌肉及寡齿新银鱼整体的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初步比较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1996~1997年 2年中在太湖 6个水域采集到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mpnius)和寡齿新银鱼(Neosalanx oligodontis),并发现其中有2个样品的 RAPD图谱与其它样品的图谱有很大差异,进一步的DNA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样品不属于大银鱼、太湖新银  相似文献   

7.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的营养成分分析熊传喜,杨干荣,王宝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目前,某些银鱼已成为我国优质的增殖对象。对银鱼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种群生态以及增殖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较多,但对银鱼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对...  相似文献   

8.
银鱼素有"水中白金"之称,是我国名贵的小型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鲜银鱼国内收购价为3-8万元八,出口价为2-4万美元八。洞庭湖区历来是银鱼的生产基地,据调查,有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长江银鱼、大银鱼;银鱼产卵场门处,有相当产量。仅以玩江市为例,1928年年产鲜银鱼就达90t。但随着湖床淤积和变迁,水质污染以及酷渔滥捕,致使有名的白沙长河银鱼产卵场已不复存在。目前银鱼资源已近绝迹,产量也无统计。l银鱼移植增殖工作的由来1979年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将太湖新银鱼授精卵移入云南滇池(面…  相似文献   

9.
白龟山水库太湖新银鱼繁殖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jhuensis Chen)是我国名贵经济鱼类之一,鱼体小,生长快,肉嫩味美,享誉中外,为中国主要出口水产品之一,现已列为国家水产资源重点保护对象,高礼存、庄大桩等(1989)描述过移植滇池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特点,但这种鱼在中原地区水域中的繁殖情况尚无报导。鉴于此,作者于1990——1991年在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对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特点作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旨在掌握太湖新银鱼移植中原地区后的繁殖特性,以求为今后开展银鱼资源增殖保护和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太湖银鱼产量与水位关系的数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银鱼是太湖名产,为我国主要出口水产品之一。一般年产100~200万斤,约占太湖每年总渔产量的5~10%,在太湖捕捞渔业中占有一定地位。从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下旬每年银鱼汛期中的产量通常占全年银鱼总产量的70%以上。太湖银鱼共有四种,即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寡齿短吻银鱼(Neosalanx  相似文献   

11.
徐家河水库陆封近太湖新银鱼的生长特性及其渔业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卫民 《水产学报》1996,20(1):18-24
本文通过对徐家河水库陆封近太湖新银鱼周年生长的研究,揭示其生长的规律性,并根据其生长特笥和生活习性,结合水库的生态特点,确定徐家河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捕捞时间,提出促进水库近太湖新银鱼生长,提高其生长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客兰水库于1994年1月移植太湖新银鱼,1996年9月发现银鱼个体,潜伏期2年半。客兰水库移植银鱼成功,表明在我国南方低纬度地区移植银鱼是可行的。本对太湖新银鱼的移植技术和生态规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南京地理研究所与云南省水产研究所、昆明市水产公司协作,在对滇池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时,注意到该湖具有适合太湖短吻银鱼生长、繁殖的良好水域环境和丰富的浮游动物资源。1979年4月份,我们将太湖所产的太湖短吻银鱼春季生殖群移入滇池,  相似文献   

14.
太湖银鱼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产科技情报》1976,(3):12-13,30
太湖银鱼,产量高、质量好,誉满国内外,是我国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之一。不仅太湖有丰富的银鱼资源,长江流域的湖泊也都有较丰富的银鱼资源。现将我们在太湖水域调查时所获得的部分资料加以整理,为今后银鱼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些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太湖敞水区鱼类种间关系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圣法 《水产学报》1998,22(1):44-48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种群占绝对优势。8种优势种种间协调系数显示,湖鲚、银鱼类,白虾,似鲚、九州稣箴等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太硝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之间除产卵期有先后外,时空分布和食饵对象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正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隶属于胡瓜鱼目(Osmeriformes)、银鱼科(Salangidae)、新银鱼属(Neosalanx),浮游动物食性,生命周期一般一年,是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太湖新银鱼是巢湖银鱼中最主要的品种,年捕获量达数千吨。目前国内对太湖新银鱼的研究大部分在生物遗传学、种质资源、移植养殖等方面,周彦锋等人对河南陆浑水  相似文献   

17.
大银鱼是小型名贵经济鱼类,是我国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1995年全国形成移植高潮,大中型水域基本都投放了太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受精卵。但部分水域未形成商业产量或产量不稳定。1997年,南阳市望花亭水库移植太湖大银鱼一举成功。当年捕捞商品银鱼近10吨,收入52万元,但随后几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最低时年产量仅3.1吨。2001年8月28日至9月11日,望花亭水库组织11组捕捞船,对该库大银鱼进行了捕捞作业,共捕捞商品银鱼20吨,加上留库繁殖亲体,总产量达25吨,亩均产量5公斤,收入34万元,产量在全省首屈一指。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对此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易耀刘  林东年 《水产科技》1997,(4):30-31,37
太湖新银鱼是盛产于太湖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成鱼产品畅销国际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1979年将太湖新银鱼由太湖移入滇池,揭开了我国大规模移殖银鱼的序幕。近年来我国已将银鱼成功地移殖到许多新水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定期测定城东湖生物饵料量,定期测定银鱼体长、体重,观察其性腺发育、食性和怀卵量等,对银鱼种群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东湖饵料生物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夏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2004年太湖新银鱼资源量为13.74万kg。这对防止过度捕捞,更新东湖银鱼种群,异地移植银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形成后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浮游动物食性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成为了库区优势种。为探究三峡库区太湖新银鱼种群生长规律,2019年1-12月,每月下旬在三峡库区小江6个采样断面使用银鱼捕捞专用拖网进行了调查,应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CPUE)测度太湖新银鱼种群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9年太湖新银鱼在三峡库区小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时间动态上,太湖新银鱼种群生物量的周年变化为先升后降,3月开始迅速增长,在4月达到最高值(2080.08 kg/km2),随后逐步下降,7月捕捞旺季过后,生物量明显下降;空间分布上,太湖新银鱼春季繁育的稚幼鱼最先出现在上游的渠口和养鹿断面,之后下移,主要集中在高阳断面(867.16 kg/km2),其次是黄石和双江断面,而长江断面太湖新银鱼分布最少。研究表明,太湖新银鱼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由种群繁殖特征及库区水文情势决定,其种群在4月快速增长,与小江5月蓝藻密度急剧上升可能存在关联。建议在种群快速增长前,对三峡库区小江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群体进行捕捞,尤其是在3月的渠口和养鹿断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