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湖北省保存的11个中系和10个日系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NPV添食试验,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中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27,平均发病率为45.56%,最低的品种为E春,平均发病率为34.86%;日系发病率最高的品种是812,平均发病率为48.84%,最低的是9902,平均发病率为32.62%。中系品种资源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而日系品种资源的发病率差异显著,发现9902品种的抗性较强,812品种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地区现有的84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2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间对BmN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7532(B)的发病率最低,为21.46%;Z6、中黄4、9497等品种的发病率高达100%;发病率55%以下的品种中绝大多数为日系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的抵抗性也有一定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选育抗性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家蚕品种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05个家蚕的原种或杂交种进行了人工饲料摄食性测定试验,其中有39个二化中系品种,47个二化日系品种,10个多化性品种,中×日系四元杂交种5个,日×中系四元杂交种4个。结果表明:日系品种的摄食率明显高于中系品种,多化性品种也明显比中系品种好,但不及日系品种;中×日系明显比日×中系强;中系大部分品种拒食,品种间差异不甚显著;日系、多化性品种间摄食率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保存的杂交桑和湖桑品种为材料,采用大棚盆栽自然接种桑叶枯病病原的方法,调查不同桑树品种在高Cd和低Cd浓度胁迫下桑叶枯病的发病率,以及相同Cd浓度条件下大树和建筑物遮荫(低温区)对桑叶枯病发病率的影响,发病率以发病叶片数占整株桑树叶片总数的百分比表示。结果表明:不同的桑树品种,其桑叶枯病的发病率差异较大。在调查的66个桑树品种中,育2号等9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低于5%,为抗性品种;粤桑11号等16个品种的桑叶枯病平均发病率高于50%,为易感品种。高Cd浓度区与低Cd浓度区,高温区与低温区发病率差异也较大,其平均发病率分别为高温高Cd区60.75%、低温高Cd区29.50%、高温低Cd区46.43%和低温低Cd区20.00%,高温高Cd区平均发病率比低温高Cd区高31.25个百分点,高温低Cd区平均发病率比低温低Cd区高26.4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对浙江省夏秋蚕品种薪杭,白云,丰1和54A等进行了充血复壮改良,基本稳定后的复壮系与现行生产系进行了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各项性状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龄期经过,各品种的复壮系与生产系之间差别不大,只有薪杭丙和白云丙稍有延长。全茧量和茧层量基本上复壮系都比生产系有所提高。生命率差异比较大,奠中薪杭的复壮系低下生产系,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白云复壮系略微低于白云甲,但高于白云乙,丰1的复壮系与生产系无明显差异,54A则是复壮系高于生产系。良卵数除薪杭丙比薪杭甲略低外,其他品种的复壮系都比生产系显著提高,有的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复壮系在生产性能上有较大的改良,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NPV抵抗性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云南蚕区对家蚕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病原。为了筛选对BmNPV具有较强抵抗能力的家蚕品种资源作为抗病育种素材,以云南省保存的18个家蚕品种(品系)为材料,于3龄起蚕经口接种BmNPV,调查不同品种(品系)对BmNPV的抵抗性。不同家蚕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中云8B的抵抗能力最强,发病率仅为28.9%,而红云B的发病率却高达100%,品种间发病率最大相差71.1个百分点;发病率55%以下的品种多数为日系品种,但品种间发病率最高(红云B)和最低(云8B)的均为日系品种。一些对BmNPV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全茧量较高,但品种对BmNPV的抵抗能力与全茧量没有严格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鸭茅系世界著名多年生冷季型优质牧草,在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系统地探明我国鸭茅品种(系)在表型水平上的多态性及变异规律,本研究对我国鸭茅8个品种和1个新品系单株的物候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鲜干草产量、鲜干草茎叶比、鲜干比、分蘖数、植物学表型性状及DUS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各鸭茅品种(系)生育期、抗锈病能力、越夏率、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差异明显,以‘02-116’新品系表现较为突出;2)供试12个表型性状在品种(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变异系数变幅为21.64%(倒二叶长度)~106.20%(穗叶距),穗叶距、株高、茎上部节间长度、倒二叶宽度、株幅等性状与鸭茅产量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8.225%,鸭茅植株株型的形成和生长速度的动态变化,在很大程度上由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株高、穗叶距等共同决定;4)各品种(系)在7个供试DUS性状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群体差异;5)品系‘02-116’与品种‘川东’、‘古蔺’等在主要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苜蓿新品系内农1号农艺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苜蓿品种草原3号,中苜2号和国外引入品种三得利、惊喜、赛迪为对照,比较分析了混系苜蓿新品系内农1号的生育期、生长高度、生长速度、鲜干比以及产量。结果表明,内农1号的越冬能力、生长表现及草产量均高于对照。此外,研究发现,国内品种草原3号和中苜2号越冬率高,三得利和赛迪越冬率相对较低。供试材料鲜干比第3茬草第1茬草第2茬草;不同苜蓿品种(系)3茬草的产量差异显著,饲草总产量为内农1号惊喜草原3号中苜2号赛迪三得利。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镇察拉村随机选择6月龄藏系羔羊60只和陶×藏杂一代羔羊30只进行60 d同品种羔羊短期育肥试验和不同品种羔羊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藏系羔羊在放牧+补饲饲养管理下,比纯天然放牧生长发育快,只均日增重高出46.4 g,且差异极显著(P〈0.01);陶×藏杂交羔羊生长速度快,杂种优势显著,只均日增重高出放牧+补饲藏系羔羊47.3 g,差异也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甜高粱产草量和饲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8个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subsp.bicolor)品种(系)在盐碱地上的产草量、营养及饲用价值。结果表明,不同甜高粱品种(系)的鲜草产量和叶茎比有显著差异,干鲜比差异不显著。8个品种(系)中,鲜草产量在70 000 kg·hm-2以上的品种(系)有3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济甜11 8,达到86 194.31 kg·hm-2,说明在盐碱地上种植甜高粱作为饲草饲料具有可行性。进一步通过营养和饲用价值比较,选出济甜1号、济甜11 1和济甜11 8三个品种(系),作为适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推广的饲料作物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宁夏雨养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于2021年在宁夏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10个燕麦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其中‘禾王’的株高、叶茎比、分蘖数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6.98 cm,0.47,2.74个·株-1和8 100.25 kg·hm-2;‘禾王’、‘喜韵’和‘摄政王’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中‘禾王’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1.29%;‘禾王’相对饲喂价值为117.21,与‘克劳沃’和‘挑战者’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燕麦品种(P<0.05)。通过对供试燕麦进行抗蚜评价,发现中抗品种为‘摄政王’和‘进口甜燕’,低抗品种是‘甜燕70’、‘喜韵’、‘甜燕1号’和‘固原当地燕麦’,低感品种是‘莫妮卡’、‘克劳沃’和‘挑战者’,中感品种是‘禾王’。经主成分(PCA)综合分析得出,‘禾王’、‘喜韵’和‘摄政王’较其他燕麦品种更适宜在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嫩茎叶收获状况下,不同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的产量及其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产量差异较明显,其中产量较高的是湘潭青皮麻和四川洪县园麻,产量分别达19.809和6.714 kg·hm-2,较低的是长宁青脚麻、安仁黄家麻、绥宁青麻、沅江青麻、安仁黄水麻等几个种质材料,产量在1.268~2.192 kg。绿原酸产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苎麻叶干物质产量,其次是苎麻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苎麻各种质的农艺性状对绿原酸的最终产量也产生着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佳燕  刘畅  李志坚  周帮伟  白静 《草地学报》2021,29(10):2247-2257
为探究不同类型燕麦(Avena sativa L.)产量与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饲用或粮用优质燕麦品种并提供评判指标,本试验以10个品种的皮燕麦为材料,对其产量、农艺性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叶绿素含量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干草产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干草产量与开花期根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开花期NDVI、拔节期叶绿素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开花期茎叶比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产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子产量与成穗期密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单穗籽粒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分蘖期密度、成熟期穗长、拔节期叶绿素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开花期及乳熟期NDVI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以饲草生产为目的应选择叶片多、根系粗壮的品种,以籽粒生产为目的应选择成穗能力强、穗长较短、籽粒数多的品种。在开花期测量NDVI,拔节期测量叶绿素含量有利于鉴定饲用型或粮用型燕麦。  相似文献   

14.
川北地区不同饲用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试验在施肥水平、管理方式、播种密度一致的条件下,对7个饲用玉米Zea mays品种产草量等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鄂玉10号产量最高,其干物质产量21 060.75 kg/hm2;青饲02号产量最低,其干物质产量仅15 448.95 kg/hm2;从总体上来看,各个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青贮饲用玉米品种经济效益不同,鄂玉10号的经济效益最高,比经济效益最低的青饲02号高145.8%。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对14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在川西南区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品系YA03和YA08的冬季生长速度相对较快,与剑宝、阿伯德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冬季生长优势。产草量方面,新品系YA17表现最好,长江2号次之。而新品系YA03前3茬产量优势明显,2011-2013两年度平均干草产量可达12994 kg/hm2,比对照增产11.50%~15.66%;两年度平均鲜草产量为98973 kg/hm2,比对照增产9.47%~12.82%。茎叶比方面,阿伯德叶片含量最高(茎叶比为1∶1.86),其次为新品系YA03(茎叶比为1∶1.68)。而在物候期、营养成分等方面,各多花黑麦草品种(系)差异不显著。综合得知,新品系YA17和YA03具有产量较高,叶片含量丰富,较适合川西南区冬闲田稻草轮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表现优良的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质材料,测量和分析了国内外16份无芒雀麦种质资源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相关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芒雀麦种质材料之间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 < 0.05),其中Q6、Q8、Q2的鲜草产量与Q16、Q4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种质材料(P < 0.05),可作为追求产草量的基础材料利用;Q16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低,牧草消化率高,营养品质好;Q2、Q4、Q10、Q14叶茎比显著高于其他种质材料(P < 0.05)。聚类分析将16份种质材料聚为4类,聚类结果与原产地关系较小。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叶茎比、干草产量、粗灰分、粗蛋白在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系统中权重最大,可作为无芒雀麦品种评价和筛选时的关键性状;Q6、Q4、Q10、Q16、Q2、Q8与理想品系关联系数最大,综合表现最好,可为无芒雀麦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高寒地区几种燕麦品种生产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成兰  张世财 《草业科学》2008,25(10):144-146
在青海大通县对10种高产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的物候特性、茎叶比、牧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以及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0种燕麦品种生育期短,均可在青海大通地区种植。青海444、加拿大栽培燕麦和LENA的穗长、小穗轮数、小穗数、籽粒数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品种,适宜建立种子田;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和青引1号的牧草产量和蛋白含量高,叶量丰富,饲草性状好,适宜建立饲草田。  相似文献   

18.
1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扬州地区生产性能与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比较了1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扬州地区的生产性能与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合扬州地区气候条件的品种。结果表明,各材料间的生产性能差异较大,其中德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显著高于多叶王、苜蓿王、猎人河、盛世;爱菲尼特的干草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皋兰2号、三得利、多叶王;阿尔冈金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但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也较高,爱菲尼特CP含量仅次于阿尔冈金,但ADF、NDF含量显著低于阿尔冈金。综合评价,爱菲尼特的生产性能最好,其次为皋兰2号、三得利、多叶王,这几个半秋眠型品种较适于在扬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Brucella are resistant to polymyxin B (PB), but their relative susceptibility to PB and its derivative, colistin (COL) has not been rigorously o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Comparative susceptibility of Brucella reference strains, vaccine strain RB51, and Brucella isolates from marine mammals to these two cationic peptides were determined by Etest. Vast differences among Brucella species were found in susceptibility to both PB and COL. Brucella demonstrated similar pattern of relative susceptibility to PB as that of COL, but they were less susceptible to COL. Both B. melitensis and B. suis were the least susceptible to polymyxins and rough strain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both PB and COL than the smooth except for the BvrR mutant. Strains were generally less susceptible to PB when cultured in CO(2) rather than ambient air; some became more susceptible in acidified medium. Results show that environment cultural conditions must be considered when selecting for CO(2)-independent strains of Brucella especially the vaccine strain RB51 on selective media containing PB. Our observations extend basic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ial resistance of Brucella to polymyxins.  相似文献   

20.
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吕林有  何跃  赵立仁 《草地学报》2010,18(3):365-371
为筛选适宜辽西北风沙半干旱地区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于2007年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对30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返青期差异较大,最多相差22d,其中甘农3号(Gannong No.3)返青最早,其次为公农1号(Gongnong No.1)、敖汉(Aohan)和甘农1号(Gannong No.1),国内品种普遍返青早于国外品种;抗寒性方面,国内品种强于国外品种,具有较高的越冬率;5个入选生产性能因子中,分枝数和越冬率决定苜蓿的鲜草和青干草产量,在晾制青干草过程中,还受到主枝侧枝数的较大影响。综合评价参试品种的生产性能,以公农1号、保丰(Baofeng)、甘农3号、陇东(Longdong)、德福(Defy)、皇冠(Phabulous)、爱菲尼特(Affinity)7个品种表现最佳,具有较强的分枝能力和较高的株高,适宜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