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2.
为探明芒果广西芒果传粉昆虫种类及明确蝇类对芒果授粉效果的影响,以期服务于昆虫辅助授粉技术开发、提高芒果的产品和质量,开展了芒果产区芒果传粉昆虫调查、引蝇材料筛选、蝇类日访花节律和引蝇授粉等试验。南宁芒果产区观察到2目7科13种传粉昆虫,百色田东产区观察到6目15科19种传粉昆虫,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综合停留时间和数量分析,两地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有一定的差异,南宁产区的主要传粉昆虫为大头金蝇、黑带食蚜蝇、斑眼食蚜蝇、羽芒宽盾食蚜蝇,百色田东产区的主要传粉昆虫为大头金蝇、家蝇、黑带食蚜蝇和铜绿丽蝇,但大头金蝇是最主要的传粉昆虫,占调查果园授粉昆虫总数的27.30%以上。猪粪和鱼内脏的材料组合引蝇效果最好。13:00~14:00是蝇类访花的高峰时间段,晴天有利于蝇类访花,而阴雨天不利于蝇类访花,且距离诱蝇盒越近,引蝇访花效果越好。花期引蝇可以促进芒果授粉受精,增加单株果数和正常果数,降低无胚果率。 相似文献
3.
刘守礼朱一卿张世文黄斌 《蜜蜂杂志》2017,(11):28-31
通过对酒泉市肃州区赛特紫花苜蓿良种繁育基地授粉昆虫的初步调查与观察,发现:其授粉昆虫有2科7属1 8种,其中切叶蜂、地蜂、熊蜂、木蜂、蜜蜂和食蚜蝇是制种苜蓿主要的访花者,切叶蜂、地蜂和蜜蜂是其授粉的优势蜂种;不同蜂种有多种采集植物对象与特点;苜蓿属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虽为雌雄同花,却自交不育或自交亲合力很低,其种子繁育生产主要借助传粉昆虫完成授粉;尤其是在授粉昆虫觅巢繁育期间禁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切实保护和人工饲养切叶蜂、地蜂等地产野生蜂种和引进蜜蜂授粉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传粉昆虫访花习性和为韭菜授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蜂业》2017,(4):40-42
本文对韭菜田传粉昆虫访花习性和韭菜授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意大利蜜蜂是白天访问韭菜花的优势昆虫,每次访花时间为57.13 s,每次访问韭菜花序1.11个,是韭菜田白天最主要的授粉昆虫,意大利蜜蜂授粉使韭菜花结籽率提高18.16%,显著提高了韭菜种子产量。同时,其他昆虫对韭菜花传粉作用为64.63%,对于维持韭菜繁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概述了苜蓿传粉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包括苜蓿传粉生态、交配系统、结实特性等,介绍了苜蓿传粉生物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今后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采用施药接虫隔离、施药不接虫隔离、不施药隔离、对照(不施药不隔离)4种处理方法,研究了牛角花齿蓟马对苜蓿的传粉作用。结果表明,对照处理苜蓿平均结荚数和平均种子产量均高于其余3个处理,分别为340.33个/10茎枝、0.709 1 g/10茎枝。其次为施药接虫隔离处理,其平均结荚数和平均种子产量分别为57.67个/10茎枝、0.175 7 g/10茎枝,是不施药不隔离处理结荚数和种子产量的16.95%和24.78%,表明牛角花齿蓟马对苜蓿有一定的传粉作用,但是传粉作用很微弱,传粉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连续两年对中华猕猴桃Actinjdia chinensis花期访花昆虫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华密蜂Apis cerana和意大利蜂A. mellifera看来是理想的传粉者。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几乎单一地选择雄花,传粉的意义不大。黑足熊蜂Bombus atripes和红光熊蜂B. ignitus对弥猴桃花的采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拟黄芦蜂Ceratina hierogjyphica在采粉时,可以起一定的传粉作用。褐足淡脉隧蜂Lasioglosum vagans,方头淡脉隧蜂L. pojitum pekingensis,红腹淡脉隧蜂L. edmanii,窄毛淡脉隧蜂L. proximatus以及淡脉隧蜂L. sp.等五种访花的小蜜蜂中,以褐足淡脉隧蜂数量最多,对传粉有一定的意义。此外,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ntus, Melanostoma sp., Metasyrphus sp.以及Syrpljus sp.也采访两性花。小青花金龟Oxycetonia jucunda危害花器,是猕猴桃上的害虫。 相似文献
9.
苜蓿传粉特性及其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采用传粉生物学的方法,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lupulina的花朵酬物、花粉特性、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传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观测,并对种子生产中导致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每花有花粉(3 509.3±299.12)粒,产蜜0.1~0.5μL/d,持续3~5 d.单花9:30-10:30开始泌蜜,16:00-18:00达到泌蜜高峰.2)花粉败育率为(40.48±2.33)%;新鲜花粉活力(51.87±2.08)%,在室温下放置7 d后,活力降至25.39%;自然状态下每花柱头上有花粉(36.20±2.12)粒,P/O(花粉数/胚珠数)值为(288.73±32.01).3)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约有访花昆虫5种.在10 m2小区内,平均每天拜访25.33次,拜访花序17.67个;在标记的10个花序中,未观察到拜访昆虫.盛花期约有访花昆虫15种.在10 m2小区内,平均每天拜访187次,拜访花序1 083个;在标记的10个花序中,平均每天每花序被拜访2.1次.4)从传粉效果看:初花期及盛花初期开放的花序,结荚率为(16.45±2.91)%,荚内种子数(3.91±0.34)粒;盛花期开放的花序,结荚率为(83.32±1.31)%,荚内种子数(5.12±0.25)粒.上述结果表明:在传粉过程中,苜蓿花朵酬物少、花粉败育率高、昆虫传粉效率低是导致其种子产量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百香果优势传粉昆虫,对海南省低山丘陵区和沿海平原区的百香果主要访花昆虫种类、访花行为以及座果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个样地百香果访花昆虫共有4目9科14种。低山丘陵区百香果传粉昆虫丰富度指数为2.02,高于沿海平原区的1.26。两样地访花昆虫数量最多的为中华蜜蜂,其次为大蜜蜂。根据访花昆虫访花频次及行为观察,明确大蜜蜂传粉效果优于中华蜜蜂,木蜂传粉效果优于大蜜蜂,因此木蜂是最为有效的传粉昆虫,但木蜂种群数量非常少,沿海平原区未发现木蜂访花。低山丘陵区百香果的座果率为65% - 75%,沿海平原区的座果率为32% - 42%,两生态区存在显著性差异。此研究可为百香果有效传粉昆虫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以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苜蓿王、阿尔冈金、大富豪、WL525和WL2321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面蜡质覆盖情况,以热氯仿法抽提和测定叶片表面蜡质含量,并测定叶片叶绿素浸提率和脯氨酸含量,同时以质量分数为20% 的PEG 6000进行模拟干旱处理,分析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苜蓿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王的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密集,含量较高,而WL525叶片表面蜡质分布较稀疏,含量较少;苜蓿王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慢,WL525的叶片叶绿素浸提速率相对较快;苜蓿王的脯氨酸含量较高,而WL525的脯氨酸含量较低;模拟干旱处理发现苜蓿王对干旱敏感性最低。综合考虑,苜蓿品种叶片表面蜡质覆盖量与其抗旱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景泰第一茬苜蓿昆虫群落及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2004年4月19日~5月31日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景泰县第一茬苜蓿昆虫种类、群落结构及数量动态进行了网捕调查,共获得昆虫36种,隶属9目24科,其中,鳞翅目和膜翅目的科数最多;缨翅目的个体数量最多;鞘翅目的种数最多。第一茬苜蓿主要害虫为花蓟马(Trankliniellaintonsa)、苜蓿斑蚜(Therioaphistrifolii)、条纹根瘤象甲(Sitonalineatus)、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主要天敌为多异瓢虫(Adoniavariegate)。各种昆虫数量动态随温度和苜蓿生长阶段的变化较明显,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在刈割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试验证明在当地第一茬苜蓿虫害管理中,返青期应以象甲类害虫,刈割前应以苜蓿斑蚜和苜蓿蓟马为主要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14.
15.
从单种、套种两种种植模式出发,初步探讨天敌、害虫在单种、套种两种基本模式下的发生规律,解决苜蓿种植模式调整后对苜蓿害虫影响情况不清造成苜蓿受害情况不明的问题,为指导宁夏地区牧草种植模式调整,促进苜蓿增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网捕、诱集等方法搜集整理田间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通过典型性相关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苜蓿草地中昆虫种类与个体数的差异很大,单种的苜蓿草地中害虫发生量普遍高于套种的苜蓿草地;单种的苜蓿草地中主要害虫的个体数普遍高于套种的害虫,优势天敌也同样表现出这种分布规律;单种的苜蓿草地生境中昆虫的总个体数、植食性昆虫的个体数以及捕食性昆虫的个体数都明显高于套种的苜蓿草地。套种苜蓿虫害、天敌变动规律较为复杂,除了种植模式之外,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防范因外部虫源引入造成的集中暴发。 相似文献
16.
苜蓿与玉米秸秆混贮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二茬苜蓿和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乳酸菌制剂、纤维素分解酶制剂、绿汁发酵液、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分解酶及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分解酶的复合添加对苜蓿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与玉米秸混贮可以提高青贮保存性能;苜蓿与玉米秸各混贮比例处理均获得良好效果;在苜蓿、玉米秸混贮中使用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青贮品质;各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同时pH值均小于或接近于4.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乳酸菌制剂+纤维素分解酶处理组效果最好,在3个混贮组中,该处理的V-Score青贮质量评价均得到了良好的等级;添加纤维素分解酶使NDF含量显著下降,平均下降了3.77%(P<0.05);7∶3混贮组中添加纤维素酶制剂显著提高了青贮饲料的CP含量(P<0.05),提高了6.0%。 相似文献
17.
苜蓿与玉米混贮质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与苜蓿为原料,按不同比例混贮;通过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分析,找出二者混贮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 1)各混贮处理发酵品质较苜蓿单贮均得到改善,达到优质青贮的目的; 2)玉米与苜蓿3∶7混贮处理CP和Ash含量高于玉米单贮,低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而NDF和ADF含量低于玉米单贮,高于苜蓿单贮,差异显著(P<0.05);3)玉米与苜蓿5∶5、7∶3混贮处理pH值较苜蓿单贮显著降低(P<0.05);各混贮处理乳酸占总酸百分比均达到60%以上,乙酸、丙酸占总酸百分比较苜蓿单贮降低,丁酸产生较少; 4)苜蓿青贮后乳酸菌数达到108 cfu/g FM,玉米青贮前后乳酸菌数差异不明显,青贮后各处理大肠杆菌数明显下降。7∶3混贮处理发酵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8.
苜蓿自交亲和性、授粉方式及后代性状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参试苜蓿材料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自交亲和指数为0~1.39,其中有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亲和指数>1.00),5个自交不亲和材料(1.00≥自交亲和指数>0)和1个极端自交不亲和材料;2个自交亲和材料自交所得S1具有出苗后分批逐渐死亡的自交衰退现象,最终叶片多叶型和枝条高且分枝多型成活率分别仅为34.80%和32.30%;在4种自交授粉方式中兄妹自交结实率最高,适宜在苜蓿自交授粉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物候期苜蓿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个物候期(返青期、初花期、结荚期)4个品种苜蓿根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表明,随着生长的不断进行所有品种酶带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返青期酶带数多,酶活性强。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求有不同的酶类表达。 相似文献
20.
苜蓿蛋白质分组测定初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连续提取法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样品进行蛋白质分组测定,结果表明:苜蓿蛋白组份随提取剂的种类而变化,蛋白组份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0%(v/v)异丙醇>2%(m/v)氯化钠>3.85%(v/v)乳酸>0.5%(m/v)氢氧化钾;其中鲜苜蓿样品中醇溶蛋白占14.50%(m/v);盐溶蛋白占12.55% (m/v);酸溶蛋白占7.73%(m/v);碱溶蛋白占3.11%(m/v),其他蛋白占总粗蛋白的63.11%(m/v)。根据蛋白质组份含量及提取成本确定稀盐溶液为苜蓿叶蛋白适宜的提取剂,盐溶液浓度为0.5%(m/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