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了2011 ~2013年安徽省及主要地市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化,采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法对不同地区的变化量进行排放强度因素、行业结构因素以及经济规模因素的分解,并根据分解结果提出减排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11~2013年安徽省及主要地市的SO2和NOx排放量逐年下降,烟(粉)尘排放量整体上是下降的,个别地市略有上升.经济增长是阻碍减排的主要因素,排放强度因素和行业结构因素促进减排,且主导因素是排放强度,来源于新建和改造减排设施的效果.行业结构优化还未成为减排的主导作用.在短期内以新建和改造减排设施为主要手段,同时进行长期规划,对于新兴工业区和老工业区采取不同方式引导行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3.
李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7,26(6):23-30
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2类碳源,计算出安徽省2004—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影响安徽省农业碳排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度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来自种植业方面的物资投入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来自畜牧业方面的碳排放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因素拉动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农业生产效率因素和农业结构因素则抑制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为促进安徽省农业碳减排,应加快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积极研发和推广农业碳减排的应用技术,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安徽省5个基础碳源数据,结合LMDI模型,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了2006-2015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逐渐增加,从2006年的356.53万t增长至2015年的449.03万t;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与总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从2006年的87.28 t/km2增长至2015年的107.37 t/km2;从市域空间来看,2015年安徽省北部地区的城市碳排放总量高于南方地区;LMDI模型的因素分解表明,与2006年相比,效率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累计实现减排527.90万t,其中效率因素影响力度较强,而结构因素、经济因素总体上对累积CO2排放量变动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77-1382
为探讨陕西省农业碳排放时间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基于种植业和畜牧业2个方面的16类碳源,测算分析了2000—2014年陕西省农业碳排放现状,并利用LMDI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2000—2014年陕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了24.25%(96.33万t),年均增长率为1.56%,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化肥、农业机械、农膜、农药等农业物资投入对陕西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加,牛、羊、猪等大牲畜的肠道发酵、粪便管理对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而经济因素则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耕地利用效应视角,将LMDI分解法引入粮食生产时空变动的研究,构建粮食产量变动分解模型,从时空二维角度分别对1994-2012年湖北省17个地州市粮食生产的耕地规模效应、广度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维度上,湖北粮食产量变动的耕地利用效应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强度效应和广度效应,种植结构具有显著的减量效应,粮食单产和复种指数具有增量效应,而耕地规模具有双向驱动效应;空间维度上,影响各区粮食产量变动的主导因素不尽相同,黄石、荆州等地为规模效应主导区,恩施为广度效应主导区,武汉、宜昌、襄阳等地为结构效应主导区,仙桃、神农架等地为强度效应主导区。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控制耕地规模、推动技术进步及施行差别化管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系统性探究区域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核算农牧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分析法评估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产值、产量的关联程度,运用LMDI分解法解析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和畜牧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均呈现“增长—平稳波动”趋势,至2020年农业和畜牧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分别为1.02×1010 kg和1.34×109 kg(以CO2计)。2)农牧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产值处于脱钩状态,而与产量逐渐脱钩。3)生产机械化水平、水利现代化水平对农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效应值为-14.87×106、58.25×108 hm2,分别起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畜禽良种化水平对畜牧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的效应值为-4.55×106,起抑制作用;生产机械化水平对畜牧业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从促进作用转向抑制作用。本研究成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用柴油、农业播种面积、农业灌溉面积等6类碳源测算湖北省1993—2017年的农业碳排放,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和滑动T检验进行了时序特征的分析,并进行LMDI加和分解,以研究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碳排放量在1993—2017年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12年达到顶点,但具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农业碳排放增量则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单位GDP碳排放量及增量具有显著下降趋势,单位耕地碳排放量具有显著上升趋势,单位耕地碳排放量增量具有显著下降趋势;从影响因素的分解结果来看,农业生产效率、产业结构、农村人口和农业产业结构是湖北省农业碳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依次减小,而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则是导致湖北省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小城镇中工业聚集度的实旆分析,显示了小城镇中工业聚集受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城乡收入差距、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经济因素和产权制度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程度等制度因素的影响。由此说明,制度因素是小城镇不能有效吸引农村工业聚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根据IPCC给出的碳排放清单对湖南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其碳排放结构、时序特征,以了解湖南省的碳排放总体效应。随后,借助LMDI分解模型对湖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探求影响湖南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以为后续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着重探讨了湖南省在研究时序内的碳排放效应及影响因素构成,对引导湖南省减碳增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研究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对陕西省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Kaya恒等扩展式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陕西省2000~2011年人口、人均GDP、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5方面的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人均GDP增长是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最大的因素,其次是能源消费强度;人口效应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增加有较微弱的拉动作用;产业结构效应对陕西省碳排放量增加产生负作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以抑制碳排放量增长。 相似文献
14.
原油储罐的热能消耗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原油性质及目前炼油厂原油储罐区热能消耗占全厂油罐热能消耗1/3-1/2的情况,提出了降低原油储罐热能消耗的各项措施, 指出确定合理的原油储存温度及加热措施,加强油罐保温以及增设浮顶罐罐顶隔热设施等措施,均能实现节能,并以实例说明了这些措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辽宁西部建平地区近60 a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变化、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等方法,研究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53—2012年蒸发量减少趋势明显,其中,年蒸发量每10 a平均减少约49 mm,大田作物生长季(4—9月)蒸发量每10 a平均减少约47 mm;1983,1984年蒸发量发生气候跃变,跃变之后比跃变之前年蒸发量平均减少164 mm,作物生长季蒸发量平均减少145 mm;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最低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及水汽压等因子与蒸发量显著相关,其中,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平均最低气温、平均风速与蒸发量完全显著相关,完全相关系数分别为0.437,0.316,0.270,0.295;用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拟合结果基本能反映当地蒸发实测值,准确率达83.8%。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山东烟台地区主要水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烟台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运用EXCEL、SPSS软件,采用熵权法、TOPSIS方法,分析了烟台地区主要水果(苹果、梨、葡萄、樱桃)产业的竞争力指标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烟台地区主要水果产业竞争力在时间层面上整体较弱,但平均竞争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4种主要水果产业的竞争力虽有差距但逐年减少;2015—2019年水果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的排名基本相同,其中品牌价值与品牌价值增长率始终排名前2位,指标间差距百分率与竞争力贴进度正相关性较大。建议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进产品深加工,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冷链物流等,以期促进烟台地区水果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消费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具前景、最有潜力的消费形式。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pelleting process were reviewed, and the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pelleting was introduced. Furthermore, the models describing the production yiel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pelleting were presented. Based on the models, the influence of the pelleting structure parameters, die speed on the production yield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rger pellet mill was preferred and the proper speed of the die should be selected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yield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及消费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用能一直以煤炭等直接能源及化肥、农药等间接能源消耗为主,在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下,如何科学合理用能已成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1980—2015年我国农业生产用能数据,在明确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总体分析,并采用消费弹性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的消费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能源仍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间接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普遍低于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而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用能结构正在朝着更为优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化、清洁化和安全化。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3—2014年安徽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及三次产业子产业相关数据,对安徽渔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安徽渔业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度虽然最高,但是贡献程度却呈下降趋势;水产养殖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依旧最高,但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产品加工和水产运输为第二、第三产业中对渔业经济贡献程度最大的两个产业;Moore结构变化值和年均变动值均反映渔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显示第二、第三产业均超前发展,且第二产业超前程度远强于第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