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乡新民村第七生产队,几年来蔬菜生产发展较快,名列全乡前茅。1988年总产值140991元,平均亩产值2311.33元,总产量7321公担,平均亩产120公担。1989年总产值153467元,平均亩产值2515.80元,总产量6194公担,平均亩产101.5公担。连续2年,蔬菜人均产值超过万元,全队14个承包社员全部被农业公司评为严桥乡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南郊农场瀛海分场位于北京南郊,距市区15公里,交通方便。全分场有耕地16000亩,8310人。过去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1984年全分场商品菜面积426亩,蔬菜总产量197万公斤,蔬菜总产值26.4万元。蔬菜产值仅占全分场工农业总产值的1.7%,占农业总产值的7.4%。近几年来,由于正确处理好蔬菜生产与粮食生产及工副业的关系,发挥当地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已初步建成一个具有较高标准的高产稳产的商品菜基地。1989年,商品菜面积发展到1560亩,商品菜总产量923万公斤,总产值643.7万元,平均亩产量59 17.5公斤、平均亩产值4126元。为服务首都做出了较大  相似文献   

3.
大棚蔬菜生产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来,我县大棚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到1995年底共有蔬菜大棚5031套,分布在10个乡镇、30多个村,占地1677亩。除645套大棚因年底搭建,当年未能产生效益外,其余4386套大棚全年产值达1301.02万元,净产值 643. 12万元,平均棚产值2966.3元,折合亩产值 8898. 9元,每亩净产值4398. 9元。我站在积极配合菜办发展、落实、实施大棚蔬菜生产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我站在抓好面上实施工作的同时,帮助各乡建立种子、栽培、植保和园艺场苗期的专管员队伍,实行统一供种、供药等服务,使大棚蔬菜的产量、品质明显提高,比露地蔬菜的平均亩产值2300元、亩净产值1250元分别增加 6598. 9元和 3148. 9元,增长 286. 9%和251.9%,从而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和种植大棚蔬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地区十年来塑料温室蔬菜生产发展迅速。1988年温室面积已由1978年的100亩发展到963.4亩,为原来的9.6倍。其中生产韭菜的温室由原来的50亩发展到529.21亩,23.7亩用于黄瓜和叶菜生产,其余410.49亩温室为塑料大棚和露地蔬菜生产育苗。韭菜亩产量由原来的2600公斤,增加到4985.5公斤,为原来的1.9倍;亩产值由原来的2532元增加到6592元,为原来的2.6倍,最高亩产量达到6511公斤。黄瓜亩产量由原来的2200公斤增加到4729.2公斤,为原来2.1倍;亩产值由原来的1860元增加到11089.4元,为原来的5.4倍,最高亩产量达到5330公厅,上市时间也由原来的3月底…  相似文献   

5.
七宝地区现有蔬菜中棚1000只以上,除了育苗为主外,还种植蔬菜杂交种子,栽培番茄、黄瓜、辣椒、茄子、西瓜、草莓等作物。 1988年,宝北种子场通过对中棚综合利用,亩产值达11125.00元,红明2队中棚综合利用亩产值9850.00元。栽培技术、茬口、品种等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奉节县永乐镇地处城郊,历以种植蒜薹远销湖北宜昌、武汉、河南、江苏、上海等省市。1984年引种“峨眉丰早”1500公斤,试种27.8亩,获亩产值2900元以上。至今连续9年每年推广2500亩左右,平均亩产值稳定在2200元以上。今年推广种植2875亩,总产值666.3万元,亩产值2317.5元。从种到收薹只需145天,即头年腊月开始采薹,市场每公斤售价10~16元,比常规蒜薹200天出薹提前60天左右上市。亩产薹高达  相似文献   

7.
地膜早土豆复种菜花高产栽培技术孙庆林长春市郊区三道农业站长春郊区三道农业站通过5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一套地膜早土豆复种菜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采用这套技术生产蔬菜,1993年亩产值达5337元,亩纯收入达4837元。这一栽培技术比较适合北方城市郊区的...  相似文献   

8.
1现状1.1泰兴市蔬菜生产主要品种、面积及产量2006年,泰兴市全年蔬菜生产面积25.4万亩,其中常年菜地6.7万亩,基地面积6000亩,主要分布在泰兴、黄桥、张桥、溪桥、珊瑚等乡镇。蔬菜总产量36.3万吨,年产值43560万元,在种植业中的比重为22.9%。主栽品种有青菜、萝卜、莴笋、辣椒、茄子、番茄、豆类、黄瓜、药芹等。1.2种植效益目前全市种菜3亩以上的蔬菜户有400户,户均种菜3.88亩,年均实现亩产值3765元,亩纯收入  相似文献   

9.
高山蔬菜多熟制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山地较多,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可利用高山夏季凉爽的气候生产“淡季”蔬莱。1988年我所在菜办和蔬菜公司的指导下,在瓯海县海拔700~800米的五凤垟乡,进行了一年二熟及三熟大面积(173.75亩)试验,获得成功。一年二季安排4个蔬菜品种。总产量36.6万公斤,总产值16.9万元,亩均972.64元,比单种水稻或一季蔬菜的产值翻了一番。其中第一季豇豆116亩,亩产958公斤,亩产值574.83元;四季豆32.38亩;亩产703.4公斤,产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市政建设的迅猛发展,蔬菜基地逐渐由近郊向中远郊作战略性转移,处于“龙头”地位的管棚蔬菜生产则显得越加重要.市蔬菜技术推广站会同闵行、嘉定、宝山、浦东和青浦等四区一县蔬菜技术推广站承担了“蔬菜管棚周年生产综合配套技术”科研推广项目,1992、1993两年间,总结和推广了茄子、辣椒、刀豆、豇豆和套种冬瓜等5个品种的管棚生产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平均亩产量6317.3kg,增产率17.71%;平均亩产值5036.6元,增值率37.05%.两年实际增收2352.25万kg,实际增值2999.81万元.  相似文献   

11.
五、六月份上市的番茄,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高档细菜。1986年我县蔬菜站大棚栽培的早熟番茄,4月10日定植,5月29日始收,6月30日拉秧,亩产8268.5公斤,亩产值7990元。1987年邱家乡中村蔬菜专业户宋文永、崖头镇徐家村蔬菜专业户徐东奎等棚扣番茄在多灾情况下,亩产均在4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超过5000元。发展早熟高产番茄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栽培过程的主要农艺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我乡大棚生产效益和满足市场早春对瓜、果类细菜的需求,于1983—1984年在本乡的两个作业组计25.75亩大棚内进行该项实验。结果表明,处理比对照亩产量增加1116.5公斤,增产幅度25%;亩产值增加644.70元,增值幅度50.4%,成本核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冬季蔬菜供应,丰富元旦、春节蔬菜市场,提高番茄的经济效益,增加菜农的经济收入,我们于1989~1991年在偃师县缑氏乡大面积进行了单面坡日光温室秋延后番茄栽培技术的研究,3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共向市场提供鲜番茄30多万公斤,平均亩产5000~6000公斤,最高亩产7500公斤,亩产值4500~6600元,最高亩产值达9300元,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4.
吴县郊巷乡利用荡田资源,发展水生蔬菜,增加了农民的收益。1989年全乡种植水生蔬菜2150亩,占荡田总面积的86%,年产水生蔬菜总量6910吨,总产值407.12万元,平均亩产3000多公斤,亩产值2千多元。该乡菜农在生产中,根据水位、技术和市场等不同条件,实施了多种换茬方式,现将三种比较实用的茬口安排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奉节县种植蒜薹历年远销湖北、宜昌、武汉、江苏、南京等省市,1984年引种“峨眉丰早”蒜薹,至今连续8年每年推广种植1300亩左右,均亩产值稳定在1800元以上。今年推广种植1457亩,总产288.5万公斤,总值314万元,亩产值2156元。从种到收只需140天,比常规香蒜提前60天左右上市,如管理得当,年尾正月初采薹,亩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县地处上海近郊,全县有菜田近六万亩,是上海市蔬菜生产主要基地之一。近几年来,蔬菜生产持续发展。1988年全县蔬菜总上市量358万公担,比上年增长3%;亩产56.4公担,比上年增长2.9%。全年蔬菜总产值6822万元,比上年增长38%,为历史最  相似文献   

17.
“津鲜一号”是由我国科研部门于1986年育成的,1990年通过品种审定,1991年底被农业部列入“1991年百项农业适用科技成果”向全国推荐。“津鲜一号”是国内第一个鲜食专用玉米杂交种,属果蔬类副食品,鲜穗供煮食,香嫩甜糯;茎叶作青饲料,营养丰富。该品种适合早春及秋延后种植,可单作,亦可与蔬菜间作。据试验,使用“津鲜一号”,果穗可较当地相关品种早上市14~30天,单作亩产值可达1000元以上,与早春蔬菜间作亩产值可达2000~3000元,亩产值提高1.75~5倍,并有更好的品质和风味,是目前发展高效农业的一个绝好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上海蔬菜产销现状和展望(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上海蔬菜产销现状上海自 1988年起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 ,历经10多年发展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化 ,蔬菜产销在上海农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蔬菜产值在全市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1987年时仅9% ,到 1999年已提高到 13 5% ;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市菜田面积 1987年时仅 1 19万hm2 (公顷 ) ,到 1999年已超过 4万hm2 ;蔬菜产量有较大增加 ,1987年时仅 98万t(吨 ) ,到 1999年已增加到 337万t。蔬菜生产效益稳定增长 ,上海常年菜田亩产值1993年时仅 2 0 58元 ( 1994…  相似文献   

19.
我乡现有菜田面积14243亩,是全市最大的蔬菜乡。1988年,全乡蔬菜总产78万公担,比1987年增加5.4万公担;总产值1340万元,比上年增加387万元,平均亩产54.8公担,平均亩产值941元,创历史最高水平。我乡原是粮菜夹种乡,1982年后发展为纯疏菜乡。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大量劳力向工、副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新区建立以来,宝山蔬菜同全市兄弟区县一样,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5年,全区常年菜田面积1.8万亩.比1987年减少15600亩,年上市量仍保持在13万吨,上市金额7366万元,是1987年的3.55倍,亩产量7327kg,亩产值4092元,分别比1987年增长63.2%和564%,保持了“菜篮子工程”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这世纪交替的关键时期,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认清今后蔬菜产销新趋势,是至关重要的.现发表个人的浅见,供同仁们探讨.一、八年工作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蔬菜产销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发生了以下深刻变化.(一)生产体制由“大锅饭”模式转变成以集体经营三联到劳为主(占54.3%)、专业大户承包(10.7%)、分田到户(占34.93%)多形式责任制并存的格局.特别是集体经营三联到劳的模式,既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又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具有较大推广价值.例如高境、庙行康介和大场联西等园艺场1995年亩产值都超万元,菜农年收益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