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本是历史上的养蚕大国 ,20世纪初日本蚕丝业超过中国并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但到了本世纪70年代后 ,日本蚕丝业不断衰退 ,并几近消失。日本蚕丝业的兴衰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一、日本蚕丝业的兴衰根据日本桑园面积、养蚕农户数量、蚕茧产量、生丝产量的历史变化 ,可以将日本蚕丝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从中可以看出日本蚕丝业的兴衰过程。1 发展兴盛期 (1868—1941)日本的蚕丝业发展可以说起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首相制订“二线国策” ,确立了以生丝贸易为基轴的对外贸易体制。同时政府对养蚕…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蚕丝业的发源地,蚕茧、生丝及生丝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之首.蚕业生产是具有传统、外向、高效、生态的优势产业.但传统方式养蚕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利于现代蚕产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蚕丝业的发源地.蚕茧、生丝及生丝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之首。蚕业生产是具有传统、外向、高效、生态的优势产业。但传统方式养蚕存在很多弊端,已经不利于现代蚕产业的良性发展。为了提高蚕业产品质量、增强蚕业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提高养蚕业经济效益,蚕业生产标准化的实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日本蚕业     
一、生产概况 日本蚕业技术最早从中国经朝鲜传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世纪初期(1903)蚕茧产量已超过中国而跃居世界首位。其鼎盛时期,1930年全国养蚕农户达220万户(占全国农户约40%),桑园面积71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12.1%),蚕茧产量约40万吨,生丝产量42600吨,输出28620吨,成为日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38年,生丝产量为43150吨,占世界总产的75%。战后,产  相似文献   

5.
随着抗战史研究的深入,沦陷区的经济研究日益受到史学界的关注,但也有一些问题没有充分地展开讨论。这一时期,江浙沦陷区的蚕丝业受到了致命的创伤。日本不仅对蚕丝业进行无情地摧毁和破坏,而且还建立了蚕丝统制机构“华中公司”.对沦陷区蚕丝业的蚕种、蚕茧、生丝全面实行统制。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江浙的家庭制丝业在困境中奋力抗争,于1938—1941年之间为江浙蚕丝业的继续生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桑园面积、发种量、蚕茧产量稳居全国第三,在国家蚕丝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间,云南省政府出台桑蚕产业发展的意见,制订蚕桑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家蚕新品种和饲养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和高标准桑园基地的建设,力争将云南建成国内一流的优质蚕茧和生丝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蚕丝业浙江省轻纺工业供销总公司郭蕴华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顾国达韩国曾是世界第3位茧丝生产国,现在是世界第9位蚕茧生产国和第8位生丝生产国。在世界丝绸市场上,韩国既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又是我国主要的竞争对手。本文就韩国蚕丝业的现状作概要介绍。1....  相似文献   

8.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8,(2)
蚕茧市场形势转好据有关部门传出的信息,由于丝绸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国内生丝价格也有所回升,蚕茧市场出现了新的转机,作为蚕丝原料的蚕茧,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去年以来已开始步入复苏境地。据悉,我国蚕茧主产在四川、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等省区已出现蚕茧市场货源趋紧、价格坚挺,后期稳步价升的趋势。蚕茧出现货紧价升,业内人士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广西的桑蚕业,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真正开始快速发展是在2000年以后。2000年,广西全年产茧量只有2.9万吨,列全国第七位;之后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2005年年产茧达14.9万吨,广西桑蚕业蚕茧产量就已跃居全国  相似文献   

10.
茧丝产业是凉山州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兴一业带多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骨干产业。到2007年,全州生产蚕种80万张,蚕茧34.5万担,生丝900t,蚕农收入3.93亿元,蚕茧产量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1,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优质蚕种和优质蚕茧生产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入世,蚕丝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自身竟争力。从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和提高蚕茧质量的措施2方面进行分析,为中国的蚕丝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广西紧抓国家"东桑西移"战略调整的有利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抓好广西现代蚕业布局,使广西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生丝产量都排在全国前列,进一步促进了这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广西现代蚕业区域布局情况,结合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绪言蚕丝是我国的特产,中外珍贵的物资,外销价值很高,一吨生丝可铺一公里铁路或换94吨钢铁,近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资本主义国家迫切需要我国的生丝,解放后七年间,在农业生产战线上,无论粮食或工艺作物都恢复或超过战前水平,惟蚕丝在供不应求的情势下仍迟迟达不到战前水平,这不是制丝(现在已达到三A级以上的标准)养蚕(每张蚕种已由战前20余斤增加到80斤以  相似文献   

14.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蚕桑丝绸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维吾尔族农民素有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和穿戴丝织品的习惯。这里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栽桑养蚕。早在清朝末年,新疆蚕桑生产曾经达到生丝470吨、蚕茧6000吨的规模,出现发展的第1次高潮。解放后,新疆蚕桑丝绸业恢复迅速。1959年鲜茧产量2130吨,居全国  相似文献   

15.
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提升中国丝绸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将会成为未来蚕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纺织科技的发展,对生丝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其品质对生丝品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绵茧就是影响生丝品位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绵茧是指茧层浮松缩皱,手触绵软无弹性的蚕茧,分为重绵茧和轻绵茧2种.重绵茧用肉眼可以识别,选茧时容易选除,但轻绵茧却不易识别,常混进上茧进入缫丝生产,如果比例过大,会产生掉绪,解舒下降,生丝成品类节较多等后果,严重影响生丝生产及生丝品位的提高.因此,要从养蚕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提高蚕茧质量,从而减少绵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蚕丝产业是我国一个传统的优势产业.云南具有世界上最佳的蚕桑生产条件,由于受市场行情和管理体制等影响,蚕桑基地建设经历了几起几落,无序竞争,管理不力,环境不好,蚕茧产量、质量不稳定,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发展比较缓慢,使蚕丝行业陷入了低质量、低效益的恶性循环.为确保云南省蚕丝业的健康发展,针对云南的实际情况,着重对云南省蚕丝产业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蚕桑业是我国传统的特色产业,在国际市场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005年我国的蚕茧和生丝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和74%;生丝和真丝绸缎的出口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90%  相似文献   

19.
雄蚕相对于雌蚕,具有强健好养,叶丝转化率高,雄蚕茧丝纤度细偏差小,易缫制高品位生丝等优点。专养雄蚕对提高中国蚕丝的产量、质量具有很大的潜力,并且符合丝绸制品向高档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升中国丝制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雄蚕技术是利用平衡致死系来达到专养雄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现有桑园8730公顷,实际养蚕面积2170公顷,养蚕农户2.1万户,从业人员3.9万人,年发种量10.8万张(含销至外省的蚕种),年产蚕茧4200余吨,年产生丝20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