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四川省苍溪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管理职能,狠抓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及财务管理,提高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保证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利用机械整理整治土地及整好土地以促进机械化的发展,解决丘陵山区大中型农业机械立地条件“最后一公里”难题,改善丘陵山区农机化生产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重庆农机部门从2014年开展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工作,收效良好。介绍了重庆市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的过程,包括思路来源、试验探索、规范形成、推广应用及促进作用,为南方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作用使水域面积逐步减少、水域功能退化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确定了研究目标及内容,并依据水文学和农田灌排基本原理,从防洪、抗旱、除涝和环境等多角度出发,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产汇流和需水容量进行分析;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在区域的位置、地形、水系条件等提出土地整理项目区适宜水面率分析模型,结合江苏土地整理项目实际,利用自行开发的分析软件进行分区水面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赣榆县黑林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丘陵)的适宜水面率为4.71%,江苏省丘陵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5.11%,范围为3.5%~7%;滨海县蔡桥镇土地整理项目区(平原)适宜水面率取8.58%,江苏省平原区土地整理项目平均适宜水面率为7.69%,范围为6%~9%.  相似文献   

4.
基于粗糙集的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发展。本文通过粗糙集理论对土地整理后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决策规则和综合评价方法,为土地整理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是近年来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性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国家为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以及土地占补平衡提出的,是提高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为目的的主要手段。针对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整理土地、围绕农业产业化整理土地、注重效益第一整理土地、着眼可持续发展整理土地"的原则,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整合涉农资金,合力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难题,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7.
推动农村发展规模经营的土地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土地整理存在工程设计脱离实际、与相关规划衔接不够、缺乏后期维护资金和存在地役权纠纷等问题.为此,通过转变土地整理模式,解决目前土地整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农业走向规模化经营,同时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权将有助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并推动土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8.
赵俊锐  朱道林 《农业工程》2010,(10):337-344
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是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杨峪地域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开发整理前、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系统能值输入与输出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后效益。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增加,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由于项目区开发了大面积未利用土地,造成土地环境负荷率加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降低。分析认为,在土地开发整理时,要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我国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就必须要对土地整理规划重视,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公众参与,保障群众权益,做好各个方面的基础工作,不断探索,积极完善并创新土地开发整理,促进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对策,以期为我国今后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理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占据显著地位,与此衍生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研究也愈加重要。文章结合已有理论研究,在"流程逻辑"框架的基础上,构建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桑朗镇桑郎村与边绕镇岜饶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不断改善项目的整体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内外土地整治概念及内容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新时期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和工作需求。通过分析遥感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梳理了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的发展脉络,归纳了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研究现状,进而给出了土地整治遥感监测相关技术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分别从土地资源调查与保护、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农用地整治、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建设用地整治及生态化土地整治等不同土地整治类型和潜力测算与风险评估、规划设计、施工监管及验收评价等土地整治项目过程等角度,对多年来遥感技术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阐述,最后在总结技术优势与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攻关难点和发展方向,为土地整治遥感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整理融资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谦 《农机化研究》2012,(4):245-248
完善农村土地整理融资制度是规范、保障农村土地整理融资的基本要件,但由于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内容不完备,使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融资制度相对滞后,从而限制了农村土地整理的更大规模效益。为此,从体系和内容两方面提出健全农村土地整理融资制度的对策建议,为农村土地整理融资工作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黄勇 《农业工程》2017,7(5):95-97
土地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利民工程。分析新形势下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趋势,对指导土地整治工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准备工作不充分、规划设计及项目施工不尽合理以及监管不力等不足;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监管、加大宣传和加大后期管护力度3个方面出发,提高土地整治工程综合效益。最后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得出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向多元化发展,“土地整治+扶贫”等已成为趋势,“大而强、小而精”的土地整治成为今后两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易程程  艾东 《农业工程》2017,7(4):113-119
近几年,一些村集体开始有意愿投入土地整治中,并规避政府主导的方式,以自主筹资并主导整治的整治行为出现。村集体是土地整治密切的主体,针对村集体的主导整治行为,以北京市丰台区C镇Z村为例,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传统政府主导下土地整治模式,对Z村土地复垦案例中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色、权责和利益3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说明村集体主导下的土地整治模式下存在的冲突,并以此为村集体主导的土地整治模式发展提出明晰利益相关者政府与村集体的定位,减少利益相关者对土地的依赖等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俞鑫  高洁  王承武 《农业工程》2016,6(3):82-83
对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最终得出耕地整治潜力的分布情况和分级数据等,并提出了推进农用地整治的技术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而积与确保粮食安全方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论述月前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土地整理应朝着规范化、产业化、一体化、生态化和法制化等5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组合权重的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特别是现实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为此,以永川区23个乡镇为例,选取自然条件、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7个指标,构建了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信息熵法、AHP法、最小信息熵原理以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进行了估算并运用层次筛选法将研究区划分为Ⅰ级优先复垦区、Ⅱ级重点复垦区、Ⅲ级一般复垦区和Ⅳ级适度复垦区。农村居民点复垦现实潜力估算以及评价分级,可为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确定、实施农村居民点复垦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有效、合理地估算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复垦的重要环节。因此,以永川区为例,从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和当地农户意愿的角度,综合考量区域其他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并结合信息熵法、AHP法、最小信息熵原理以及综合评价法对永川区的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永川区农村居民点复垦理论潜力为7 806.055 hm2,综合潜力为2 997.283hm2,基于农户意愿复垦潜力为1 727.197hm2。该方法估算的农村居民点复垦潜力较复垦理论潜力和综合潜力而言,更符合永川区的实际,具有现实可行性。最后,在量化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结合复垦潜力系数,运用层次筛选法将永川区划分为4类复垦区,分别为优先复垦区、重点复垦区、一般复垦区和适度复垦区。该研究可为区域土地整治规划以及确定和实施农村居民点复垦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Agricultural Systems》2007,92(1-3):52-62
With a view to its use in relation to land consolidation programmes, we present an approach to evaluation of land distributions that aggregat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size, shape and dispersion of plots on productivity and is designed for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in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envisaged that it will be useful for identification of areas in which land consolidation is required, for evaluation of consolidation projects, and for consolidation project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