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冬期包膜苹果枝条蔗糖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越冬期间包膜及露地苹果枝条蔗糖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露地枝条韧皮部蔗糖含量越冬期间持续下降、而包膜枝条则经历了缓慢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变化过程,于3月20日形成37.07mg·g~(-1)蔗糖高峰。不同越冬时期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蔗糖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枝条(p<0.01),②包膜及露地枝条木质部内源ABA2月20日前含量高,其后快速下降。包膜枝条ABA 下降快,含量低。3月20日和4月5日ABA 含量均显著低于露地枝奈(p<0.01)。全部试验结果表明,包膜处理提高了越冬后期苹果枝条的蔗糖含量,降低了枝条木质部内源ABA 含量,从而有利于苹果幼树的萌芽成枝。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苹果幼树越冬期间不同处理枝条自由水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包膜枝条自由水含量显著高于埋土越冬及露地越冬处理。越冬后期至发芽前,包膜枝条自由水含量增加尤为明显。在越冬期湿度不同的年份,包膜枝条保持着高而稳定的自由水含量。统计分析表明,萌芽前枝条自由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处理树早春的萌芽率,短枝数及新梢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处理树越科期的自由水及可溶性糖对越冬后的幼树生长发育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桃(Prunus persica)树体内苦杏仁甙含量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片中苦杏仁甙含量为单峰曲线变化;一年生枝条韧皮部的苦杏仁甙含量在休眠期较高.而木质部的苦杏仁甙含量在休眠期较低;在旺盛生长期.韧皮部的苦杏仁甙含量较低.而木质部的苦杏仁甙含量较高;果肉及种仁的苦杏仁甙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呈上升趋势.5月中旬前果肉中苦杏仁甙含量高于种仁的苦杏仁甙含量.5月中旬之后相反.种仁的苦杏仁甙含量大干果肉中苦杏仁甙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林果注干杀虫剂在枣树上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以金丝小枣树为试材,通过树干滴注林果注干杀虫剂,于滴注后10 h和1,2,4,7,10,15,21,29,70,8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枣树树冠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药剂含量,并于95,105,115,125,135 d测定了果实和叶片中的药剂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在枣树体内具有良好的吸收和传导性能,这两种药剂在枣树叶片、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的含量随时间推移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用药70 d后趋于稳定;在时间序列上,吡虫啉含量依次出现韧皮部叶片木质部(10 h)、叶片木质部韧皮部(1~7 d)、木质部叶片韧皮部(10 d)、木质部韧皮部叶片(15 d)、叶片韧皮部木质部(21~85 d)等变化,而阿维菌素含量均表现为叶片最高,木质部和韧皮部由10 h时的含量相同经历了韧皮部木质部(1~2 d)、木质部韧皮部(4~15 d)后又回归到韧皮部木质部(21~85 d)的趋势;果实中的吡虫啉、阿维菌素残留量分别于药后95 d和105 d时低于国家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药后125 d,这两种药剂在枣果中均未检出,但此时叶片中残留量仍在0.60 mg·kg-1以上,说明滴注后药剂在叶片中残留时间较长、残留量较大,可有效防治食叶类害虫。  相似文献   

5.
苹果短枝型品种脱落酸含量与树体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苹果短枝型品种(系)叶片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时期苹果短枝型品种(系)叶片ABA含量显著高于非短枝型对照树。4年生短枝型品种新红星在7月25日、9月26日叶片ABA含量分别为0.8543×10-7g·g-1、0.9825×10-7g·g-1;同期对照红星树叶片ABA含量分别为0.3952×10-7g·g-1、0.4340×10-7g·g-1。相关测验结果表明,苹果短枝型品种(系)和对照树叶片ABA含量与9年生树高、新稍长度和节间长度是极显著负相关(P<0.01)。红星苹果芽变枝条测定结果看出,以当地条件同系列非短枝型品种或母体树叶片ABA含量为基准,其含量的二倍值可作为苹果短枝型品种的预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黄花梨’(Pyrus pyrifolia(Burm.)Nakai.cv.‘Huanghua’)为试材,对其根与枝木质部、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与根的木质部及韧皮部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呈波动性变化,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根部,休眠期枝与根中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而且根和枝中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着生在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上红肉脐橙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和果肉的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木质部枝条红肉脐橙果皮的葡萄糖、果糖和总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S"型曲线,果皮蔗糖含量变化均呈一单峰曲线.但红色枝条木质部果皮的蔗糖含量最大值较白色枝条的推迟半个月出现,且明显高于白色枝条,果实成熟时果皮各糖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颜色枝条果实果肉糖含量的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果实成熟时着生在白色木质部枝条上果实果肉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着生在红色枝条上的果实.由此表明,从果实糖的方面看来,着生在红色木质部枝务上的果实具有更加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幼虫生长发育对野苹果被害枝条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研究苹小吉丁与野苹果枝条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对野苹果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苹小吉丁幼虫定点定时调查其不同时间段的发育情况,测定幼虫所处的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在枝条韧皮部内越冬的幼虫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蛀入木质部化蛹,未蛀入木质部的部分幼虫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期间出现自然死亡,尤其是7月中旬后自然死亡率上升到45%以上;经对幼虫所处韧皮部不同阶段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发现,受害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低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38.68、18.37、9.47、19.57 mg/g下降到8月下旬的17.5、12.15、9.47、16.6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韧皮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为负相关性;而受害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健康韧皮部,幼虫危害期的延续可溶性糖、还原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从6月下旬的12.13、3.91、3.73、12.2 mg/g上升到8月下旬的19.26、14.10、4.20、17.50 mg/g,幼虫自然死亡率与木质部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相关性分析(P<0.05),两者为正相关。【结论】野苹果受害部位枝条韧皮部的可溶性糖、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是影响幼虫正常发育的主要因素,致使6月下旬至8月下旬幼虫难以蛀入木质部而大量死亡,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显微化学观察表明,越冬期间,葡萄枝条组织中的淀粉、还原糖、脂肪及拟脂类物质的分布,数量和变化动态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抗寒种类淀粉积累早而数量多,水解晚但速度快且彻底,还原糖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且韧皮部多于木质部;脂肪及拟脂类物质含量高,密集于形成层处,组织间含量与其抗寒力正相关。抗寒性强的种类其枝条木栓层厚,细胞层数多,木栓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0.
以红松(Pinus koraiensis)木质部和韧皮部为研究材料,从提取方法、粉碎程度、提取次数、色谱条件以及重现性、精密度、回收率等方面对木质化器官糖类——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样品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超声法较水浴法能使韧皮部3种可溶性糖提取率提高2%-15%(P〉0.01),但是可以使木质部可溶性糖的提取率提高57%~73%(P〈0.01)。韧皮部和木质部样品可溶性糖的提取率随着提取次数的提高均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LangrnuirEXT1能够很好地模拟这种关系,在保证3种糖类均达到90%的精度下,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提取次数需要至少3次。样品粉碎程度对木质部和韧皮部糖类提取效果表现不同:木质部样品的粉碎粒径为0.15mm时,3种糖类的提取效果最高;韧皮部样品粉碎得越细,可溶性糖的提取效果越好,指数模型模拟效果很好(r^2〉0.9)。  相似文献   

11.
桃树子房发育初期蔗糖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从现蕾到花萎)蔗糖含量比率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比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京玉’和‘久保’两个桃品种为试材,研究桃树子房发育初期子房、韧皮部、叶片与花瓣中蔗糖、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酶(SPS)和蔗糖合酶(SS)比活力的变化。【结果】两品种各部位中蔗糖积累规律较为相似,韧皮部蔗糖含量比率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总可溶性糖在韧皮部中的积累量除盛花期(第10 D)低于花瓣中含量,其余时期均较其它部位高,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子房发育初期子房和叶片中淀粉含量不断升高,韧皮部中则呈下降趋势,花瓣中含量先降低后升高。AI、NI比活力变化对糖的积累作用不明显,SS合成方向、SPS比活力变化与蔗糖的积累量变化一致,SS分解方向比活力变化对两品种桃树糖的积累和转化作用较为突出。【结论】韧皮部是桃树子房发育初期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代谢“源”, 子房发育初期蔗糖代谢相关酶时空性表达受到某些相关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露地越冬葡萄树体水分变化对越冬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露地越冬的玫瑰香葡萄树定期取一年生枝条测定其含水量,并将具有不同含水量的枝条分别扦插,结果表明:随露地越冬时间延长,枝条含水量逐渐下降;随枝条含水量的下降,发芽率和发根率均降低,含水量降至38.5%时,发芽率降低为零,而含水量降至34.2%时,仍有33%的发根率。对历经4个冬春,露地越冬的玫瑰香树发芽率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市近年气候条件下,导致芽眼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树体失水,而不是低温  相似文献   

13.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树皮及韧皮部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黄柏和凹叶厚朴是两种重要的中药材.树皮由外向内为周皮、皮层、初生韧皮部的纤维束和次生韧皮部.它们的筛管分子具有复筛板或单筛板,P—蛋白质和筛管淀粉.伴胞为与筛管分子等长的一列或单个细胞.筛管寿命在川黄柏中最长为1年,在凹叶厚朴中则不超过8个月.形成层活动时间在川黄柏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中旬,在凹叶厚朴中是3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两种树的木质部或韧皮部在3月中旬已开始分化,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化停止时间在川黄柏中分别是11月中旬和12月下旬;在凹叶厚朴中分别是9月下旬和11月下旬.在冬季均有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凹叶厚朴中部分分化的筛管分子于秋季形成,翌年3月中旬成熟,同年9~10月瓦解,川黄柏枝条冬季平均保留170.2μm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而凹叶厚朴在径向仅保留数列细胞宽的具功能韧皮部区越冬.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苹果树进入休眠期前的碳代谢规律,探讨碳代谢与进入休眠的关系。【方法】以富士苹果树1年生枝为试材,分析其韧皮部、木质部和芽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及其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休眠期的推进,蔗糖、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在果树不同部位的分布为韧皮部芽木质部,且任意两者糖组分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进入休眠期前,果树木质部中淀粉含量不断积累,其他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不大,在休眠期之后,木质部中淀粉与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6*)。树体进入休眠期前后,芽中各酶活性均高于韧皮部;韧皮部和芽中AI活性与蔗糖含量极显著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83**);芽中SPS活性与蔗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49*)。【结论】苹果在进入休眠期前,木质部开始储藏淀粉,随着休眠期的来临,木质部中积累的大量淀粉被分解使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与此同时,各部位的蔗糖含量快速上升,这与SPS活性的升高、AI活性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葡萄枝条中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化学观察表明,越冬期间,葡萄枝条组织中的全蛋白含量及其变化动态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全蛋白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中;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蛋白质逐渐增加,严冬时达到最大值;且抗寒种类全蛋白含量高,降解迟。随着秋冬光温的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提高,抗寒种类提高幅度大;韧皮部酶活性高于木质部且稳定性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对葡萄抗寒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葡萄枝条中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显微化学观察表明,越冬期间,葡萄枝条组织中的全蛋白含量及其变化动态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全蛋白存在于韧皮薄壁细胞中,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蛋白质逐渐增加,严冬时达到最大值,且抗寒种类全蛋白含量高,降解迟,随着秋冬光温的降低,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提高,抗寒种类提高幅度大,韧皮部酶活性高于木质部且稳定性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适应性变化,对葡萄抗寒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带库棉花果枝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基部不分离,通过韧皮部引入14C-蔗糖溶液(5%)、木质部引入3H-H2O的双标记技术所作的研究表明,同化物的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木质部,运输一定量的14C-同化物需一定量的3H-H2O。由LS-9800液闪仪测出韧皮部中14C-同化物的放射性计数和对应CaO中3H-H2O的放射性计数,由此计算出韧皮部运输的同化物的量(Y)与伴随运移水分的量(X  相似文献   

18.
内源激素ABA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酶联免疫(ELISA)等方法分析了汕优63头季稻抽穗至收获期植株各节位和再生芽内源激素ABA含量,头季稻后期POD(Peroxidase)活力以及施N对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抽穗至抽穗20天,株体内ABA含量逐渐升高,POD活力和茎杆干重逐渐下降,穗部迅速增重;抽穗20天后,头季稻及芽中ABA含量骤降,POD活力和茎杆干重略有回升,穗部增重减缓,再生芽开始萌发,死芽主要发生有萌发后的生长过程中。后期施N改变了稻体内源激素ABA含量及POD活力,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促进了再生芽生长并提高其成苗率。  相似文献   

19.
在越冬期,随着气温的降低香蕉叶片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明显提高,3月份后气温上升,活性开始下降.越冬期间超氧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台湾蕉SOD、CAT、POD活性下降幅度比柴蕉大.ATPase水解活性和MDA含量明显高于柴蕉,经PP333处理的台湾蕉,SOD、CAT、POD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66.77%、86.44%和237.76%,ATPase活性下降24.15%,MDA含量下降21.67%,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香蕉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温185核桃一年生枝条的抗寒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温185早实核桃(Juglans regia L.)一年生枝条抗寒力测定分析,筛选出与抗寒相关的关键生理指标,为有效评价不同栽培管理条件下“温185”核桃越冬抗寒能力,制定合理的冬季安全越冬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了9个胁迫低温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胁迫处理后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 LT50)、枝条组织活力、保护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结果]温185一年生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4.71℃;不同组织抗寒能力存在强弱差异,以表皮抗寒性最强,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冻害临界温度与LT50接近;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MDA含量持续增加;SOD、POD和CAT活性峰值的激发胁迫温度均接近LT50,胁迫温度低于半致死温度时,保护酶活性明显下降;游离脯氨酸含量与相对电导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相对电导率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作为温185一年生枝条抗寒力评价的关键生理指标,皮层、韧皮部和木质部的TIC染色结果可作为组织冻害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