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项目是以三岔河湿地范围内为工作区,针对三岔河保护区鸟类迁徙的特点,对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春季、秋季鸟类迁徙调查,2013、2014年共监测统计到鸟类28种,24 750只,期间监测到白鹭最大种群16只出现在2013年9月11日,并观测到4只丹顶鹤群体(丹顶鹤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三岔河湿地鸟类的种群和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该项监测初步掌握了三岔河湿地鸟类迁徙期的分布特点,基本了解三岔河湿地鸟类的本底,进一步对重要物种做出重要监测及观察,提出保护策略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东部的黄海之滨,占地面积2666.67 hm~2,1986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建立,承担着保护麋鹿、丹顶鹤及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重要任务。迄今,保护区麋鹿数量达到2818头,占世界麋鹿总数的40%,其中野生麋鹿265头,为3个"世界之最",即世界面积最大的麋鹿保护区,世界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及世界最大的麋鹿基因库。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亚一澳大利亚鹬鸟类迁徙网络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荣获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项目示范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全国  相似文献   

3.
水禽是扎龙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监测扎龙保护区鸟类的动态变化,2011年3—5月,我们对湿地内迁徙水禽和繁殖水禽的数量和种类等做了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扎龙湿地春季迁徙水禽35种,繁殖水禽46种;迁徙时间从3月中旬持续到5月上旬;扎龙湿地实施补水后,繁殖鹤类的数量较补水前显著增多;与以往的监测数据比较,黑翅长脚鹬等鹬类和白翅浮鸥、须浮鸥等鸥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黑水鸡、骨顶鸡以及苍鹭、草鹭等水禽的数量趋于减少。  相似文献   

4.
连续4 a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整体生境呈缓慢恢复态势;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迁徙鸟类的种类分别增加了8.6%、11.4%、10.0%,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87.8%、75.5%、59.8%,迁徙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自然力作用的湿地缺水旱化和人畜活动仍是影响迁徙鸟类生境的2个主要原因。加强湿地生境保护、开展湿地功能恢复与提高技术的研究、开展迁徙伤病鸟救治、建立多方合作保护体系等是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台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流、湖泊、库区众多,是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也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黑鹳、天鹅、灰雁等重要的繁殖地和中途停歇地。保护区内鸟类种群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对保护区内鸟类进行监测,摸清了保护区范围内鸟类种群数量以及栖息、繁殖、迁徙的生活习性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鹤类时空分布特征并更好地保护管理,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采用样线统计法对保护区鹤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鹤类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rus monacha)和丹顶鹤(Grus japonensis)3种,Ⅱ级重点保护鹤类有白枕鹤(Grus vipio)、灰鹤(Grus grus)和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3种。春季,3月中旬开始陆续迁来保护区,按时间先后排序为蓑羽鹤、灰鹤、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夏季,丹顶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繁殖,少量白鹤和白头鹤在保护区境内活动,但不繁殖。秋季,9月下旬开始陆续迁离,时间先后排序为蓑羽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灰鹤、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丹顶鹤、白枕鹤、灰鹤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三道泡子和龙王湖等湿地及周边草原和农田生境,而蓑羽鹤主要分布在靠山和马鞍山地区草原生境。  相似文献   

7.
《河北林业》2012,(10):18-18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2002年建立,200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隶属河北省林业厅,保护区位于围场县境内,面积近50637公顷,距北京384公里、天津504公里。保护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重心,具有典型的森林、草原、山谷湿地等生态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物物种资源,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在监测动植物资源、鸟类迁徙、河流径流、种群变化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保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铭昌  刘高焕 《林业研究》2008,19(2):141-147
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引起物种濒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生成保护区丹顶鹤有无人为干扰下生境适宜性图,并选取一系列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1992(2006年内保护区内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缺乏淡水来源,无论有无人为干扰,1999年丹顶鹤生境适宜性最差,适宜生境面积大量丧失,生境破碎化严重.14年来,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不断加大,以道路干扰最为显著.人为干扰促使丹顶鹤生境质量下降,生境适宜性变得更差,并导致2006年生境适宜性劣于1992年.驱动保护区内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及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9.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部,其主要保护对象是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的亚高山沼泽化草旬湿地生态系统。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结合越冬期水禽监测开展了大山包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动态监测研究,通过研究掌握了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种群结构、生活习性、觅食地等基本情况,对保护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的湿地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台段是国家I级保护鸟类黑鹳的重要栖息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通过样带样点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历年平均种群数量为431只,每年种群数量从3月到11月呈低—高—低变化趋势;共计发现黑鹳繁殖巢穴28处,巢穴距觅食区最远距离为29.1 km,2018年有6处亲鸟繁殖,成功孵化雏鹳16只;观察到5个干扰因素影响黑鹳栖息繁殖。说明湿地高台段在黑鹳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