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尿素是一种化肥,牛羊之所以能利用尿素作为蛋白质饲料的来源,是由于它们的瘤胃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产生很强的尿酶,将进入的尿素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内的微生物利用其中的氨转化为自体蛋白质,然后在真胃和肠中分解为氨基酸被牛羊利用。但是,尿素应用不当,在瘤胃内分解过快,来不及被微生物利用,就会从尿液排出,选成浪费;当血液里氨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中  相似文献   

2.
在正常的情况下,取用适量尿素喂牛,能提高畜产品产量,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尿素到牛的瘤胃后,受到在瘤胃内脲酶的作用下,很快分解成氨.氨被在瘤胃内的微生物利用合成并转化为微生物本身的蛋白蛋,即所谓"菌体蛋白化".菌体蛋白化的细菌从瘤胃运转到真胃,在真胃内,由于环境改变(胃酸)而被杀死,于是蛋白质便被牛体吸收利用,所以牛就变得肥壮,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大量尿素进入到瘤胃内,受到脲酶的作用,产生大量的氨,一时不能全部被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化",多余的氨被瘤胃壁吸收,进入全身血液,血氨浓度升高,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3.
利用尿素饲喂反刍家畜已有多年历史。尿素喂牛可代替部分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但尿素在瘤胃作用下迅速分解,氨量急剧增加,造成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速度慢于分解,部分氮排出体外而浪费,严重时由于氨大量进入血液后则引起中毒。为获得一种在瘤胃中缓慢释放氨的非蛋白氮,国外曾提出了许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尿素与异丁醛的缩合物二尿  相似文献   

4.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5.
段玉  张拴林 《饲料工业》2006,27(21):51-53
早在1900年左右就有人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利用尿素作为蛋白质补充料。尿素分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微生物利用氨作为氮源营养,将其和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合成菌体蛋白,最后被消化分解为氨基酸而被机体吸收利用。但如果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超过微生物的利用速度时,不仅影响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动物会出现氨中毒。尿素直接应用,其特殊的异味以及释放氨的速度太快,利用率低、危险性大。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尿素等非蛋白氮(NPN)在畜牧业上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使用尿素时应有适量的、易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为提高尿素产品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最理想的方法是在尿素被采食进入瘤胃后,控制和减缓氨的释放速度,使瘤胃内维持最适的氨浓度.从而防止氨中毒和提高尿素利用率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尿素缓释技术。目前.尿素缓释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尿素是一种优质含氮肥料,往往作为牛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在养牛业中应用。但如果饲喂方法不合理、误食过多尿素,或者饮用含有尿素的水,都能够导致尿素中毒。当牛食入过多的尿素,会在瘤胃发生分解,生成大量的氨,导致瘤胃微生物无法及时利用,多余的氨就会进入血液,造成血氨浓度急剧升高,从而出现发病。如果病牛及时被发现并尽快采取治疗,通常愈后良好;如果未被及时发现或者治疗不当,就会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尿素属非蛋白含氮物。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脲酶作用下,尿素被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将氨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这种菌体蛋白被反刍动物消化吸收,转化为反刍动物的体蛋白质。但尿素喂牛因进入瘤胃后分解速度太快,不能充分利用,同时尿素分解的氨,大量被血液吸收会使酸碱平衡失调,引起中毒。因此,尿素喂牛要掌握如下要点:①断奶前犊牛及病牛不喂尿素;②尿素用量以蛋白质需要量的1/6计较为安全。如一头450公斤哺乳母牛每天需可消化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尿素在养牛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养牛、羊为主的节粮型畜牧生产发展很快。但随着蛋白饲料的不足及其价格的上涨,使养殖成本不断加大。根据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充分利用非蛋白质饲料合成自身所需要蛋白的特点,应加大推广尿素等非蛋白质饲料在养殖业中的利用,以有效节约蛋白质饲料,降低成本。1牛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机理牛作为反刍动物,瘤胃内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1g瘤胃内容物含有150~250亿个细菌,含有60~100万条纤毛虫,饲料中的非蛋白质氮能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合成菌体蛋白质。尿素在瘤胃中细菌尿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氨和…  相似文献   

9.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寄居多种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纤毛原虫等,它们有利用非蛋白质状态的含氮物质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尿素进入瘤胃后,在脲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NH_3)和二氧化碳。微生物利用产生的氨和瘤胃中的淀粉  相似文献   

10.
脲酶抑制剂氢醌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饼类饲料饲喂反刍动物时,饲料的真蛋白质平均只有30%通过瘤胃,而其余70%则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氨只有80%被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其余的20%则在肝脏内合成内源尿素,参加尿素再循环的代谢途径。Satter等(1975)认为,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大量降解时增加了内源尿素周转环节,造成浪费。当日粮内含有尿素时,由于尿素分解太快,氨的释放速度超过了微生物对其利用的速度,使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量减少。因此,在日粮中使用脲酶抑制剂是减缓瘤胃内尿素的分解速度,增加小肠菌体蛋白质的供应量,节约优质蛋白质的…  相似文献   

11.
常永杰 《畜牧兽医杂志》2013,32(5):74-74,76
1 利用尿素的原理 尿素应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养殖主要是做为蛋白质的补充饲料,饲料尿素含氮量一般为42%~45%,500g尿素相当于1.3~1.4kg粗蛋白,同时,约相当于3.5kg豆粕所含的蛋白质。其原理是反刍动物的瘤胃能产生脲酶,当尿素进入瘤胃后很快溶解,并被脲酶水解产生氨和二氧化碳,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利用,先是形成氨基酸,最后形成菌体蛋白质,菌体蛋白质被反刍动物所利用,来不及被微生物利用的部分氨通过瘤胃壁由血液转到肝脏中再形成尿素,大部分随尿排出体外,少部分通过唾液再进入瘤胃,进行再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尿素可在牛瘤胃中脲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当瘤胃p H达8左右时,脲酶的活力特别旺盛,可使多量的尿素在短时间内被分解成氨,当氨量超出瘤胃微生物合成氨基酸、蛋白质的限度时,被瘤胃壁迅速吸收进入肝脏。进入肝脏的氨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则氨进入外周血液,当血氨浓度达到2%时即出现中毒症状,而当血氨浓度达5%以上时则病畜死亡。在饲喂牛过程中,由于农户在秸秆氨化处理中尿素添加过多或尿素  相似文献   

13.
脲酶抑制剂对肉牛消化代谢和育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刍动物对蛋白质饲料的利用效率较低,主要因为蛋白质(或尿素)在瘤胃内的降解率很高,使瘤胃内氨的浓度超出微生物的利用能力,造成浪费。脲酶抑制剂具有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的特异性能,不但能降低瘤胃内氨的浓度,而且可使氨的释放速度保持平稳,有利于微生物利用氨合成蛋白质,从而提高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或尿素的利用效率。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脲酶抑制剂对肉牛饲料消化率和育肥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中毒原因(机理) 当牛采食过量尿素后,因尿素分解成氨的速度大于氨被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并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过量的氨进入血液、肝脏,使血氨浓度增高而侵害神经系统,就会发生尿素中毒。 (二)临床症状 当牛发生中毒时,反刍停止,瘤胃迅速胀大,全身肌肉颤抖,不安,四肢痉挛,呻吟,喘气,呼吸困难,出汗,唾液分泌增多,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严重的突然倒地,瞳孔散大,很快死亡。 (三)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有中毒表现,迅速采取措施: 1.抑制瘤胃中尿酶活力,降低瘤胃中pH值,中和尿素分解的氨。(1)用1%~2%的醋酸溶液1 000~2 000毫升灌服;…  相似文献   

15.
尿素可以有效地代替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一部分蛋白质,提高低蛋白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率,对反刍动物的生长、增重、泌乳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尿素已被广泛用作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补充料。 但当尿素饲喂过量时,会在瘤胃中迅速分解出大量游离氨,致使瘤胃液的pH值增高,大量的氨便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若血液中氨的浓度超过肝脏将之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时,血氨浓度便升高,达到一定的浓度(牛:1mg/100mL)即出现典型的氨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神经质,对触摸敏感,转圈跑或长时间伫立;较重者表现为呼吸急促、肌肉震颤、出汗不止、动作失调;…  相似文献   

16.
耕牛尿素中毒是由于耕牛采食尿素量过多、搅拌不均匀、饲喂方法不当等引起。其发病机理主要为尿素在瘤胃内产生大量的氨,瘤胃中的微生物不能够完全利用多余的游离氨,而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的氨超过一定量时,引起耕牛尿素急性中毒,如不及时医治,会导致耕牛死亡。笔者在临床  相似文献   

17.
乳用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饲料蛋白质在反刍动物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其降解率可达40~80%,因而反刍动物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虽然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分解饲料蛋白质释出的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但是,当氨的产生超过了微生物对它的利用能力时,一部分氨便进入血液经其它代谢途径(如合成尿素)被排出体外。这样就会造成日粮蛋白质的浪费,且蛋白质的降解越多,这种浪费就越大。另外,饲料蛋白质降解过多或过快,则氨的产生过多,血氨浓度过高,使肝脏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也影响到性激素的分泌,使乳牛的受胎率降低,氨的浓度越高,受胎率越低。已知乳用反刍动物经小肠吸收后被机体  相似文献   

18.
尿素的实用意义较大,在生产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是,直接饲喂尿素也存在一些弊端,特别是在饲料混合不均匀或尿素添加过量时,因为氨在瘤胃中的释放速度是瘤胃微生物对其利用速度的4倍。为了使反刍动物能更好地利用尿素,并使其瘤胃微生物利用氨与尿素释放氨同步,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尿素缓释技术在反刍动物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乳中尿素氮在奶牛营养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奶牛营养检测技术是衡量奶牛营养工程技术中各种营养措施的系统集成度的重要技术手段。检测乳中尿素氮(MUN)可评定泌乳奶牛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蛋白质与能量的配比关系。研究表明,当MUN值过高时子宫内环境不利于胚胎着床,从而使牛的受胎率降低。因此,可用MUN来检测奶牛的受胎率。1MUN的形成饲料中的蛋白质在瘤胃中被降解成氨,一部分氨被瘤胃微生物所利用,过量的氨被瘤胃壁吸收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合成了尿素,生成的尿素一部分从尿中排出,另一部分尿素进入了体组织、血液和奶。尿素是由碳、氢、氧、氮组成的有机小分子,而且是血液和…  相似文献   

20.
问 好些书都提到 :用尿素喂牛 ,可降低成本。但也提醒注意防止中毒 ,并列举了许多因使用尿素不当而引起牛中毒死亡的实例。请贵刊谈谈这方面的知识。 (李小伟 横县 )答 牛或羊能利用尿素的原理是瘤胃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尿素 ,而不是牛本身能直接利用尿素。牛瘤胃中的微生物先将尿素作为养分合成微生物蛋白 ,牛最后消化这些微生物蛋白而达到利用尿素的目的。尿素分解产生的氨 ,不论是对猪、禽还是牛、羊 ,都是有毒的。生产上喂尿素引起牛的死亡 ,其主要原因一是喂法不当 ,没有让尿素在瘤胃中停留而直接进入真胃及小肠后快速分解成氨 ;二是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