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粮间作比 一般作物的间作 制度,更能充分 的利用土地、空 间、日光等自然 资源,提高农田 生产效益,并兼 收农田防护林网 的生态效益,因 而早被我国南北 枣区广泛采用。 为了使这一农作 制度能适应目前 的农业发展形 势,得到更合理 的发展,从1981 年开始我们从农 田经济效益的角 度,调查、探究 了枣粮间作的优 化模式。现把调查研究结果列在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衡量枣粮间作优化模式的原则 首先应立足于大农业,从农业的整体考虑。枣粮间作是长年性的农作制度,一个实施周期即达100年左右,而且实施的面积往往跨几个乡,甚至几个县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枣粮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粮间作是我国枣区的主要农作模式 ,是根据枣树与间作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共生原理 ,利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合理配置 ,组成前后交错、上下分层的复合型群体结构 ,充分利用土地、肥水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 ,达到增产、增收 ,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提高植被覆盖率 ,调节气温 ,减轻冻害 ,降低风速 ,减少地面蒸发 ,缓解干热风危害等 )的目的。现将枣粮间作的主要模式及技术介绍如下 ,供生产者参考。1 枣粮间作的主要模式枣粮间作模式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好坏。十几年来 ,对枣粮间作模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实地考察 ,…  相似文献   

3.
枣粮间作的好处:一是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日光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二是枣树发芽晚,落叶早,树冠小,对农作物的需光影响不大。同时,枣树根系密度小,不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三是枣树年生育期只有150天,在其生长旺期,间作的晚秋作物还未进入生长  相似文献   

4.
枣粮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间作是我国枣树栽培的重要模式。在华北平原,特别是东部低平原的渤海湾沿岸,即从山东省的寿光县向西,沿垦利、沾化、无棣、乐陵,经河北沧州市近十个县市,继续向北方向延续到天津南郊和静海,300km的狭长区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红枣产区,也是我国大面积枣粮间作栽培区。枣粮间作是群众在长  相似文献   

5.
枣──大力发展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6.
&&怎样实行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7.
粮枣间作在我省乐陵、茌聊、邹滕等枣区有悠久的历史,是贫下中农在长期生产斗争中创造的经济利用土地、提高农田生产力的间作方法。 粮枣间作实际上包括粮食、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与枣树的间作。由于枣树落叶早、发芽晚,枝稀、叶小、遮光少,加上枣树耐盐碱、防风固沙的长处,粮枣间作有利保护农田作物的生长。只在干旱的年份,作物略有减产,改善肥水条件后,粮枣间作中的矛盾可得到解决。发展粮枣间作有利于排、灌、路、林综合规划,符合旱涝、风沙、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也是平原地区战备防空的一项有力措施。 以往因受小农经济的限制,粮事间作…  相似文献   

8.
<正> 枣粮间作是一种实现立体农业的优化耕作制度,如沧州献县李尚庄村,1100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实行了枣粮间作制,通过科学管理,连年获得平均亩产鲜枣250公斤,夏、秋粮食平均亩产450公斤的好收成。1.枣粮间作改善田间小气候:实行枣粮间作,枣树行就如同作物的防护林带,小气候条件有明显的改善。据观测风速可降低28—49%,当风速大于7.5m/秒时,风速降低就更为明显,一般可达58.3%。由于降低了风速,间作地空间乱流减弱,使间作地空气相对湿度提高6—8%,蒸发量降低3—12%,土壤水分消耗降低54.6%,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枣粮间作是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经济利用土地、日光能,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宝贵经验,数百年前已为很多枣区采用。目前,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枣树集中产区,多以此方式栽种枣树,获取枣粮兼收,以枣促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益。 我所对枣粮间作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仅在1961~1962年,观察比较了几种粮食作物在间作地上的生长表现和产量状况。一、枣粮间作的忌义 总结各地的经验,枣粮间作的意义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符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实行枣粮间作的枣区,行行整…  相似文献   

10.
枣粮间作优化结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县是圆铃枣的集中产地,多以枣粮间作方式栽种,面积达25.3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3.2%。实践经验证明,枣粮间作较其他农作制能更充分利用耕地、日光和高层空间,从而获得较高的农田经济效益,并兼收农田林网的生态效益,但这方面研究资料较少,1985年山东果树研究所郭裕新等人率先研究了枣粮间作制的主要矛盾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模式结构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调查了本县枣粮间作情况,探索适于我县推行的枣粮间作优化模式。 一、枣与间作物主要矛盾 枣粮间作制中,枣与间作物组成利用光、肥、水的共体。在这个共体中,枣树具有寿命长,个体高大,根系…  相似文献   

11.
枣粮间作土肥水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枣粮(棉)间作的土壤管理 枣树与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均以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尤其是蒙金土为好。土壤空隙度要求在50%以上,固、液、气三相比例接近50:25:25。枣树需要经常进行土壤耕作提高其通气透水性,以协调土壤水、气、热和养分储与供的矛盾。枣粮间作的土壤管理要求做到“一深、二结合”。一深是秋深耕,要求在冬小麦或棉花播种前秋耕深度达到16—20cm,有条件的争取达到20—30cm。二结合是机耕与畜耕相结合,耕翻与施基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枣粮间作,就是在枣树行间再播种粮食作物。枣粮间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诗经》、《夏小正》、《山海经》等古代文献中都有栽培枣粟的记载。现在已成为我国南北枣区的主要农作模式,仅据献县调查,  相似文献   

13.
&&枣粮间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社种植枣树有悠久的历史。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发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全社枣树由五万株发展到八万株,枣粮间作面积达到一万八千亩,鲜枣的产量达到150万斤。但在前几年,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枣树发展的步子慢了,产量下降到40万斤。 随着批修整风运动的深入进行,公社革委认真总结了枣树生产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前几年枣树发展缓慢的原因是思想上的路线偏了,误认为“粮棉不上纲,其他顾不上”,没有把发展枣树当作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重要措施来统筹安排。通过算帐对比,我们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枣粮间作早期丰产技术开发尚先法,孙世正,满振法,袁廷孝,随召峰(山东省平度市林业局,266700)(平度市万家乡林业站)山东省平度市有27个乡镇地处涝洼区,六十年代整修台条田8万hm2(公顷),挖南北向排水沟4万条。每个台条田长250m,宽80...  相似文献   

16.
金丝小枣枣粮间作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无棣县是我国金丝小枣重点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全县枣粮间作面积为5.3万hm2,有枣树1400万株,其中结果枣树400万株。由于栽培管理粗放,生产上普遍存在着结果晚、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结果树全县平均株产仅为5kg。为探讨金丝小枣枣粮间...  相似文献   

17.
改革种植结构发展枣粮间作耿新杰(河北省邢台市林业局054000)由于我省近几年盲目大面积发展果树,加上管理技术不精,果品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造成价格较低,单纯种植果树经济效益很差,甚至出现种果不如种田,种田也无效益可言,部...  相似文献   

18.
<正> 枣粮间作具有济经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光能,提高热量复用率,枣粮互相促进,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是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栽培经验,也是今后枣产区和开发砂荒盐碱地的良好生态结构模式。一、枣树的生态适应性枣树叶小根稀,发芽晚,落叶早,适应性强,对水、土、光、热诸条件要求不高;年平均气温在8—14℃,无霜期170—210天,年降水量超过3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50%,果实生长期百天积温在2450℃,日照830小时以上,六月份平均温度达到23℃的气象条件,就能满足枣树生长的需要,并能抗御-30℃以上、+40℃以下的高温  相似文献   

19.
我社地处马颊河沿岸,有41个生产大队,17,000人,总耕地25,00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经济比较落后的公社。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社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光辉指示,以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革命干劲,掀起了一个持久地植树造林、大搞粮枣间作的群众运动。到目前为止,全公社共栽树102万株,适宜粮枣间作的2万亩耕地,基本上实现了粮枣间作化,共有枣树17万株(幼树14万株,结果树3万株),初步达到每人平均10株枣树的要求。在植树造林大搞粮枣间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一…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河南省内黄、新郑、中牟等枣区桃小食心虫危害枣果日趋严重,原因之一是不少枣区枣粮间作品种由原来的花生、棉花改种为玉米和少量的谷子,豆类,整个生长期都需要足量的水分,需进行多次灌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