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考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微生物菌剂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组和不同菌剂使用浓度的处理组,测定各小区茶叶的百芽重和主要生化指标。[结果]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培养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在0.8×108、1.6×108、3.2×108 cfu/ml的使用浓度下,按1 L/m2的使用量,施用4次(约16个月)后,茶叶的百芽重和主要品质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其中,菌剂使用浓度为1.6×108 cfu/ml比较适宜,百芽重增加22.3%,茶叶中水浸出物提高21.9%,氨基酸提高8.83%,茶多酚增加9.76%,咖啡碱降低6.36%,而只将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稀释后直接使用,与不施肥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可以消纳甘薯淀粉废水,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微生物菌剂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对照组和不同菌剂使用浓度的处理组,测定各小区茶叶的百芽重和主要生化指标。[结果]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培养基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在0.8×108、1.6×108、3.2×108cfu/ml的使用浓度下,按1 L/m2的使用量,施用4次(约16个月)后,茶叶的百芽重和主要品质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其中,菌剂使用浓度为1.6×108cfu/ml比较适宜,百芽重增加22.3%,茶叶中水浸出物提高21.9%,氨基酸提高8.83%,茶多酚增加9.76%,咖啡碱降低6.36%,而只将甘薯淀粉废水培养基稀释后直接使用,与不施肥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可以消纳甘薯淀粉废水,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般是将各个菌种先单独进行培养,制成菌剂或菌粉,然后混合进行大堆扩制,如磷细菌剂和固氮菌剂混合制成的混合菌肥.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资》2013,(12):25
<正>全水溶性菌肥主要是在水溶肥、冲施肥或者叶面肥里添加水溶性微生物菌剂。水溶微生物菌剂具有解药害、抗重茬、降农残、增产量、提品质等复合微生物菌剂功效。全水溶性菌肥有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是以独特的生产工艺、合理的培养配方生产的一种高效多功能生物功能菌,是国内外同类产品中菌种较多,活性较高、效果较佳、固氮菌能促进作物固定空气中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林启存  冯晓宇  蔡丽娟  许宝青  刘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42-17943,17948
[目的]分析评价杂交鳢及亲本对病原菌的抗病力水平。[方法]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方法,开展了杂交鳢(乌鳢♂×斑鳢♀)及其亲本对两种病原菌的抗感染试验。[结果]以嗜水气单胞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9×108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乌鳢与斑鳢间,且差异均不显著;以诺卡氏菌为试验菌株、菌液浓度7×109 cfu/ml(100、10-1、10-2、10-3 4个稀释度)、注射剂量0.5 ml时,30 d内杂交鳢LD50平均值介于斑鳢与乌鳢间,且差异也均不显著。[结论]高浓度感染时,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对3种鳢鱼均有极强的致病性,108 cfu/ml菌液浓度时,3种鳢鱼死亡率达100%;不过低浓度感染时致死率明显减弱,且不同品种对病原菌的耐受力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6.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静  肖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4-8825,8830
[目的]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条件。[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4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溶解氧、温度、pH值、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其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的起始pH值6.5、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活菌数约2×109 CFU/ml)中酿酒酵母菌数:产朊假丝酵母菌数:植物乳杆菌数:嗜酸乳杆菌数约为1∶2∶3∶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的接种量为0.2%、前期120r/min震荡培养24 h,后期静置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28℃恒温24 h,32℃恒温24 h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总活菌数可达到6.50×108CFU/ml。[结论]该培养基增殖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混合发酵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的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均分为激素组(A组)和对照组(B组),2组再分别接种2.5×106/ml,2.5×107/ml,2.5×108/ml 3个浓度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即A1、A2、A3、B1、B2、B3 6组,另设空白对照组(C组),接种后以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分级、阴道灌洗液的真菌载量和病理组织观察为指标,评价各组模型的建立结果。[结果]最佳的造模条件是激素+菌液浓度2.5×107/ml。[结论]结果为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研究提供了经济实用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油菜盆栽试验中施加不同浓度的尿素和三种不同的固氮菌剂,比较分析了油菜和土壤中氮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施加尿素为2g/kg的范围内,土壤和植物中的氮素会随着尿素施入量的增多而增多;并且从马铃薯增产菌剂中分离出来的固氮菌比从生根旺菌肥和玉米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分离出来的菌肥在施氮量适中的情况下固氮能力比较强。可为固氮菌肥的合理有效施用与氮肥的优化配比及探求作物高产优质的生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拟研究巨菌草内生固氮菌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与解磷菌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的相互作用,将以上2种菌分别纯培养和混合培养,测定其菌体数量、全氮含量和溶磷量,制备变栖克雷伯氏菌单菌株固氮菌肥和多菌株固氮菌肥,并研究2种菌肥对玉米盆栽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与纯培养相比,2种菌混合培养时全氮量和固氮菌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溶磷量和解磷菌数较纯培养时有所下降;当按1∶1比例接种时,混合培养的协同作用最好;所制备的2种菌的混合菌肥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其有效活菌数、有效期和对玉米盆栽的促生性能均优于单菌株固氮菌肥。因此,多菌株复合菌肥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嗜酸乳杆菌对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的条件.[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研究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菌体生长状态和pH值以及孵育时间对菌体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8 h,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为1.0×109mL-1,pH值为4.0,孵育时间120...  相似文献   

11.
化学肥料-有机物-微生物肥料菌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微生物肥料菌剂与有机物腐熟并粉碎的玉米和小麦秸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人3浓度4种组合的化肥,充分混合后24h、120h和350h取样检测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化肥和有机物混合物中化肥和微生物制剂接触时间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化肥浓度的不同而异,固氮菌在低浓度时随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反而增加;解磷和解钾菌都具有中间活菌减少后期增加的现象。在一定化肥浓度范围内,化肥浓度越高固氮菌活菌数越低,化肥浓度较低时,无机养分可以促进固氮菌的生长;化肥的浓度影响解磷菌的活性,但是,不如化肥接种时间和化肥品种影响显著;化肥浓度显著影响解钾菌的活性.化肥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解钾菌的生长。化肥的组成对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而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绿工牌生物有机肥料是一种含有大量生物菌组合的腐殖酸肥料。其中的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与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组合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效果。通过对喷施豆磺隆的大田地块施用不同浓度的绿工牌生物肥,对其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肥对豆磺隆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且以施120 kg.hm-2绿工牌生物肥料作底肥,可达到最佳降解效果,在大豆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筛选得到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芽孢杆菌菌株,并进行鉴定,最后优化其产芽孢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拮抗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子,最后利用响应面法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组合浓度。[结果]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达(37±3)mm,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其最佳产芽孢发酵条件为玉米粉14.69 g/L,豆粕粉9.54 g/L,Ca Cl22.00 g/L,Na Cl 5.00 g/L,Mg SO41.00 g/L,装液量50/250 m L,转速为200 r/min,初始pH 7.5,温度38℃,接种量1.0%,最高芽孢产量为3.6×109cf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105倍。[结论]菌株JF48对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很强抗性,响应面法有效提高了其芽孢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活菌数。[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C/N比,并研究p H、发酵温度、接种量和转速对发酵的影响。[结果]碳源选用玉米淀粉和葡萄糖,氮源选择牛肉粉,初始p H 7.0,发酵温度35℃,接种量为4%,转速220 r/min为最佳发酵条件。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发酵菌数达4.73×109cfu/m L,比原始配方提高了1.56倍。[结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大大提高了巨大芽孢杆菌BM05的发酵活菌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杨木APMP废液培养枯草芽孢杆菌SY1菌株(Bacillus subtilis)的适宜条件和转化液对番茄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利用平板扩散法测定转化液对番茄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杨木APMP废液培养SY1菌株较适宜的条件为:pH值8.0,装液量75/250 m l,接种量5%,温度35℃;在此培养条件下SY1菌株的活芽孢数达3.96×108CFU/m l,废液COD转化率达59.52%。同时发酵液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利用杨木APMP废液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工业深层发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微生态制剂存放期内菌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存放0、1、2、3、4、5、6、7、8、9、10、20、30、40、50、60 d的自制微生态制剂的菌群活性,对保存6个月的微生态制剂进行活化处理并比较效果。[结果]自制微生态制剂存放10 d内随着天数的增加,菌落总数先增加后减少,可稳定在2.25×1010个/ml水平,存放30 d时菌落总数为1.98×1010个/ml,降低了12%,60 d时为8×108个/ml,但不影响应用效果。5‰的红糖水活化处理后的微生态制剂菌落总量达7.4×107个/ml,比未经活化的提高了23%,提高了利用效果。[结论]保质期内的微生态制剂活菌数量相对稳定,存放期在10 d内的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明蜡样芽孢杆菌的液体发酵规律。[方法]以玉米粉+豆粕粉+硫酸锰+硫酸镁+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植物油为发酵培养基,在(30±1)℃、初始pH值7.2、通气量1.5 m3/h、罐压0.04 Mpa、发酵周期54 h条件下,对蜡样芽孢杆菌MYSLY-02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发酵过程中菌体数量及芽孢形成率等的变化。[结果]培养0~6 h时,芽孢杆菌菌体小、数量少,糖度基本不变;培养6~36 h时,菌体数量急剧增多,菌体增大增长,并开始形成芽孢,糖大量消耗;培养36~54 h时,菌体数量基本稳定,菌体基本形成芽孢,糖消耗减慢;培养54 h后,菌体数量减少,部分芽孢开始脱落。反应结束时,细菌浓度达到9.5×109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2%。[结论]确定了蜡样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数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旭阳  张雯  杨阳  蔡小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04-11105
[目的]确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球藻藻液浓度的适宜波长。[方法]在不同波长下对不同浓度普通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对有关数据进行生物统计分析。[结果]在8.7×10^6~8.7×10^8个/ml的浓度范围内,小球藻藻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680nm左右,较高浓度小球藻藻液的吸光度超出了测定范围。显著性测验表明,9种波长下小球藻藻液浓度与藻液吸光度呈极显著直线相关。68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最高,其最高藻液浓度最低,为3.79×10^8个/ml;70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最低,其最高藻液浓度最高,为7.7×10^8个/ml;56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仅高于700nm波长下的,其最高藻液浓度为6.9×10^8个/ml;540nm波长下的测定灵敏度高于560nm波长下的,其最高藻液浓度为6.5×10^8个/ml。[结论]在680nm波长下测定小球藻藻液浓度,其灵敏度高、数据更精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发酵有机肥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方法]将玉米秸秆通过一定方法发酵成有机肥,将该有机肥与复合肥互混用作底肥,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复合肥375 kg/hm~2+秸秆肥15 000 kg/hm~2处理表现最好,产量达8 352.0 kg/hm~2。[结论]将秸秆发酵成有机肥是秸秆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