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采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武汉江段和鄱阳湖黄颡鱼群体的基因流进行了初步分析,用以初步评估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黄颡鱼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黄颡鱼鄱阳湖群体和长江中下游群体共享等位基因占总检测等位基因数的46.2%,长江群体特有等位基因占19.2%,鄱阳湖群体特有等位基因占34.6%。这说明,鄱阳湖黄颡鱼群体大部分与长江中下游群体类似,另外少部分可能与赣江或其他支流群体类似。 相似文献
2.
4.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湖州(HZ)、澄湖(CH)、太湖(TH)和四川(SC)4个黄颡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筛选12对引物,获得7对有效引物,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约为3.14个.统计结果显示:(1)4个黄颡鱼群体的多态性指标处于中等水平,HZ、CH、TH和SC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25、0.369、0.433、0.406.(2)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各基因座遗传分化系数(Fst)均值为0.04,基因流(Nm)的均值为7.847;(3)4个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HZ和TH两个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0.985),CH和SC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930). 相似文献
5.
6.
为认识黄颡鱼染色体组特征、建立种质标准和人工驯化养殖提供基础参数资料.以肾细胞制作染色体标本,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体内肾细胞培养法和空气干燥法对鄱阳湖黄颡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黄颡鱼的2倍染色体数为2n=52,核型公式为2n =20m+ 14sm+ 14st +4t,染色体总臂数(NF)为86.比较分析认为,黄颡鱼在鱼类进化史上属于低位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7.
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耗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水密闭装置测定了五组不同规格的黄颡鱼和一组瓦氏黄颡的耗氧率,找出了黄颡鱼的耗氧率和体重的关系式,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进行了比较,并绘制了两种黄颡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图。试验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同种规格的黄颡鱼,随着体重的增加两种黄颡鱼耗氧率都显著下降。两种黄颡鱼的耗氧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晚上23时前后。通过测定计算出黄颡鱼的耗氧率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0.7279X-1.1826,R2=0.9872。 相似文献
8.
9.
鄱阳湖4种黄颡鱼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和传统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鄱阳湖水域的4种黄颡鱼的13个可量性状和15个框架结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形态差异及物种有效性。聚类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与长须黄颡鱼差异最小,首先聚为一支,后与光泽黄颡鱼聚为一支,普通黄颡鱼差异最明显,为单独一支。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判别分析显示,建立的判别函数对4个物种的综合辨别率达95.10%,交互验证后达92.60%。上述综合分析结果可知,鄱阳湖水域4种黄颡鱼均为有效物种,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将4种黄颡鱼快速准确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云南农业》2004,(12):18-18
黄颡鱼又名盎斯鱼、江颡鱼 ,为淡水性鱼类 ,其适应性较强 ,可在各类水域中养殖。该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细嫩、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 ,尤其是大规格的鲜活鱼更是供不应求。一、生物学特性黄颡鱼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水中 ,生存温度范围广 ,一般为0~39℃ ,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 ,水体最适宜pH值为7.0~8.5,适宜溶氧量为3.0mg/L以上。在自然条件下 ,刚孵化出膜3~5天的鱼仔吸收自身的卵黄作为营养。苗种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水蚯蚓及其他水生虫为饵 ,人工培育可喂绞碎的小鱼虾及软体动物 ,也可投喂配合饲… 相似文献
17.
18.
19.
黄颡鱼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黄颡鱼外周血细胞常规Wright’s法染色并进行显微观察,可见以下血细胞:红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小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并分别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