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农药行业发展成果丰硕,中国实实在在成了一个农药大国:生产大国、使用大国,并正在成为出口大国。成就可以用下面几点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名列前茅的农药制造和销售大国,并且已经由农药进口大国,发展成为农药的出口大国,国际农药舞台不能缺少中国农药的参与。 一、我国农药生产和出口情况 近10年来,中国农药工业发展迅速:年产量从23.3万吨增加到86.3万吨,增长近3倍;年用量从22.6万吨增加到25.9万吨,增长14.6%;年出口量连续保持强劲增势,从4.77万吨增加到39.1万吨,增长8倍,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53个。据ARN市场和咨询公司分析显示,未来4年,中国农药市场需求量有望以年均7%-9%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销售额可达27亿美元;中国农药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有望以年均0.7%的速度增长,将从2004年的5.8%增长到2009年的8%。目前,中国是继美国、法国、日本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农药市场,10年后中国有望排在全球农药市场的第三或第四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世界农药出口大国。但2006年,我国农药出口近10年来首次负增长,我国农药出口背后有哪些隐忧,未来的调整方向路出何方?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药工业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料中间体、科技开发在内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2005年农药总产量已达100万吨;2005年前11个月农药出口量41.1万吨,出口额达到128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2005年农药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生产情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农药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95-2005年,中国农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1.5%,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十五期间,中国农药工业各项指标大大超过规划目标,2005年全国农药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642亿元,比2000年增加332亿元。目前中国已成为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农药产量仅次于美国,在全球排第二位。下表为2000年-2005年中国农药实际产量(不包括制剂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和销售大国之一,近年来,农药产品飘洋过海,参与国际竞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08年,全国农药产量达到190.2万吨,出口48.5万吨,价值20.2亿美元,农药产品出口到163个国家和地区。但进入2009年后,出口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09年上半年农药出口情况看.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环比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药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农药生产国,也是农药出口大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但农药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薄弱,侵犯知识产权现象普遍存在,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制约着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8.
2005年到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农药进出口发展态势良好,从出口量,产品竞争力,品种结构等多方面表现出我国农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保持双增长的势头,并且农药出口的品种数还在继续增加,目前,在我国取得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约600个,其中90%以上都有出口。出口市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农药出口到世界的156个国家,目前世界绝大多数使用农药的国家都能见到中国的农药产品,中国农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多年以来,我国农药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去年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但是,综观我国的农药工业,与农药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可以说是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有2000余家农药企业,1300余家生产制剂的农药企业。2007年国内农药(有效成分)生产量达173.1万t,远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出口农药47.7万t,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大国。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安全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这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全国26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中,出口企业共有1800多家,其中集体和民营企业有983家;全国取得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约600个,其中90%以上有出口;国产农药已出口到163个国家和地区。仅从这些表象看,似乎我国农药出口形势很喜人。但笔者以为,我国农药出口仍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亟待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药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农药及其中间体生产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农药生产与应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农药生产大国,但是从品种开发创新、工艺技术清洁环保、品牌效应影响、流通与应用水平、经济效益高低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寐和地区相比,差距甚大。中国是全球农药生产大国而非强国成为业内一致的共识。因此自“十一五”规划到正在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中一再强调我国要实现农药大国向强国转变.农药强国梦也成为业界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药残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之一,也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从1990年已占世界第H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10,仅次于美国。中国每年常用农药15o~160种,用量在四万吨左右。农药在保证农业丰收,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等方面所发挥的确定性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可以说,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然而绝大多数农药都是有毒的,科学试验表明。‘农药施于农作物上有10-20%附着在作物本体上,其他80~90%的农药散落在农作物的周边环境农田土壤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后,由于盲目扩大生产,生产量远大于需求,导致市场过度饱和,我国农药企业要想在鱼目混珠,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应如何抓住机遇,勇敢走出去呢?首先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农药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已由混乱走向有序,要想在重新洗牌的潮流中应先人一筹,抢占先机,利用目前国家农药管理越来越严和农药市场的混乱,趁大多数农药企业还没有做品牌的意识,是建立品牌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正>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药产量连年超纪录,已成为农药出口大国。但进口国反倾销制裁的"大棒"时常祭出。因此,我国农药产业要成为农药国际贸易大国与强国,势必要全方位提高我国农药出口行为的技术含量。作为农药生产主体,企业除应聘请熟悉国际贸易有关法律问题的顾问外,还要注重主动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业领域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此间召开的中国-东盟农药贸易管理论坛上,农业部的专家分析认为,农药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我国农药进出口仍然存在缺乏品牌意识、进出口企业少等问题,亟须从健全法律法规等五个方面进行规范,实现我国农药进出口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前,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撤销所有含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产品的登记证和生产许可证(生产批准证书)。这些农药被禁止使用后,如何选择替代品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种种弊端已经凸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人畜中毒事件增加,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天敌数量骤减,生态平衡遭破坏等等。同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加之我国在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而,一些新型的农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新型绿色环保农药的植物源农药现在被人们所看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成为农药出口大国:2006年中国有399个品种、近3000个农药产品出口到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南美等16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达18.89亿美元,约占全球农药总销售额的1/15。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药生产大国。我国现有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国家工信部发证的合法企业有1800多家,可生产300多种农药,每年也需要进口约100多种农药。2009年全国农药总产量达190.2万吨(折百计),是世界第一大农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每年防除农药病虫害面积60多亿亩次,使用农药制剂100万吨左右,折百有效成分近30万吨,超过美国而成为全球第一用药大国。  相似文献   

20.
农药残留及监控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是农药使用大国,年使用量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农药是有毒物品,如不合理使用,会产生残留问题,不仅污染环境和农产品,而且危害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药残留将作为技术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做好农药残留监控工作,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