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治理的重要探索。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易地扶贫搬迁运动中的关系网络及其运作机制得以呈现。研究发现,在搬迁过程中,以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主体,包括村支两委、地方能人在内的、一个具有互惠协作性质的利益联盟已经形成。该联盟充分动员和吸纳了体制、市场和社会资源,为搬迁运动提供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动员通过问题化识别、积极分子参与和推动、双重激励驱动得以成功运作。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应积极探索“互惠性协同”的搬迁模式,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互惠性协同”的提出,有利于丰富社会网络理论在中国情境中的多样性意涵。  相似文献   

2.
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提高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工程,为了使搬迁居民在迁入地“稳得住”“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建设工程能够成功推动。研究选取了贵州省S县某大型移民搬迁安置区为调查对象,研究表明S县移民安置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生计方式转变及思维转换困难、搬迁民众产生身份认同差异和移民安置区治理人才能力尚需提高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建议从技术赋能、民族特色和人才培育三个层面出发,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追踪及时的优势,对被搬迁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进行跟踪和监控,依托其民族特色,加之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参与,以此助力搬迁户顺利度过适应期,从而促进搬迁群众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已取得显著成就,后续扶持政策是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已从搬迁为主的工作转为做好“后半篇”的工作。为优化后续扶持政策,从政府的角度对“五大体系”进行评价,首先采用无量纲化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效果评价偏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能力,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研究成果,从能否搬得出、是否稳得住和可否能致富三个方面进行文献述评,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健全迁出点农地流转市场、有序推进安置点社会融入进程、挖掘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及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下一个阶段激发易地扶贫搬迁新活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嘉绒藏区在易地搬迁建设的进程中,新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新村景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地域特征,适应于原生的“地”“人”及最真切的生活,是易地搬迁新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域”视角,对嘉绒藏区搬迁新村典型代表羊茸哈德村进行实地考察,探讨羊茸哈德新村在景观建设与开发中如何实现地域性呈现,以期为嘉绒藏区搬迁新村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套完整的搬迁方案,一个个配套齐全的安置点;一项项令人羡艳的扶贫产业:一张张喜迁新居的笑脸……构成了重庆市奉节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完美线路图案。本刊关注奉节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抛开全市各区县共性的民生情怀不谈,要紧的是该县的调研工作最深入、搬迁方案最完整、安置点选址最科学、产业配套最到位、创新意识最浓烈的区县之一,她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经验的浓缩,更是当地执政者智慧的张扬——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06,(8):F0002-F0002
小溪岭头村原先位处温岭市大溪镇西南海拔460多米的高山上,由17个自然村组成。1998年开始实施高山移民搬迁工作,现该村搬迁至大溪镇德明东路北侧。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的“易地搬迁安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1):269-271
针对易地搬迁中的困境,结合《国家的视角》一书,着眼于搬迁资金与人员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指出搬迁项目存在资金缺口,搬迁补助落实不到位,实际搬迁情况与政策蓝图的差异,搬迁过程中各层级配合不足的问题,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搬迁资金筹集的多元化、确保项目资金使用、搬迁补助落实以及调动搬迁人员积极性。以期有助于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促进我国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拥有11个深度贫困县,是典型的贫困地区。湖南省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异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搬迁实践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对搬迁户搬迁之后的后续路径没有形成清晰思路,也没有能够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让搬迁户能够“稳得住”和“富得起”。从搬迁户农民养老问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湖南省吉首市的W小区中的异地扶贫搬迁户农民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研究发现搬迁户农民在养老问题中存在失去生活来源、没有生活保障、难以自理、精神与物质文化空缺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普洱市共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88个自然村,分别为:以扶贫整村推进为主236个,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85个,以抗震民居改造为主113个,以工程移民搬迁为主11个,以扶贫易地搬迁为主8个,其他形式35个。  相似文献   

11.
杨冰  王渝凤 《农家科技》2011,(10):92-93
今年上半年,地处西北黄土高原的陕西省传出一则消息:该省将用大约10年时间,在陕北、陕南完成总计279万余人的大规模移民搬迁。其人口搬迁量总和,是号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移民——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总量的两倍多。  相似文献   

12.
据福建省农办提供的数据称,2009年福建省实施的“造福工程”已超额完成6万人的搬迁任务,实际落实搬迁人数达76223人,财政专款带动多元化资金投入累计达21.18亿元,“造福工程”已成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上海典型搬迁地为研究对象,对搬迁地土壤单项肥力指标和土壤综合肥力进行分析,探讨城中村和工业企业搬迁地土壤肥力质量特征,为科学指导搬迁地土壤用于园林绿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典型的20个城中村搬迁地样点和16个工业企业搬迁地样点,筛选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容重等7项指标作为肥力评价指标,采用修正的内梅罗法对搬迁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搬迁地土壤呈碱性,电导率适宜,有机质和碱解氮质量分数相对适宜,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丰富,土壤容重大;上海市搬迁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均值仅为0.86;城中村搬迁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工业企业搬迁地(P<0.05)。  结论  上海搬迁地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其中59.3%的搬迁地土壤属于差等级,40.7%的搬迁地土壤属于一般等级;城中村搬迁地土壤肥力优于工业企业搬迁地土壤;搬迁地土壤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前,应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土壤肥力以满足绿化种植要求。图5表2参23  相似文献   

14.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之路。在“后搬迁时代”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保持搬迁贫困户的后续发展,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发展型治理。本文主要从搬迁社区居民的生计资本和融城能力的视角出发,分析易地搬迁社区的发展型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15.
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搬迁工程有助于改善灾区民众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水平。通过实地调研,对274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影响农户避灾搬迁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户主身体健康状况、搬迁前道路类型、灾害年损失程度及搬迁后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对农户搬迁意愿的影响较大;户主文化程度、原住地离集镇距离、搬迁前家里通电状况等因素对农户搬迁意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针对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简述,从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搬迁人员后续发展就业问题、实现公共设施和服务均等化、提升搬迁人员自主脱贫能力等解决对策,目的在于有效解决易地搬迁扶贫后续发展问题,从而确保搬迁后人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土壤搬迁的环境变化和土壤移动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选择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的4个代表性处理(CK、NPK、MNPK、M)调查其土壤容重、水分、孔隙度和三相比等指标。结果表明:原状冻土搬迁的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其对表层0~20cm土层的影响大于20~40cm土层土壤。不同处理间的横向比较,M、NPK、MNPK处理搬迁后0~2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均高于搬迁前;而20~40cm土层表现为搬迁后低于搬迁前,平均低11.8%;土壤孔隙度搬迁前后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5.9%和0.6%~1.7%,搬迁后土壤孔隙度的变异系数比搬迁前有所降低。土壤三相率在搬迁后各处理0~20cm土层固相率普遍减少,20~40cm固相率增加、水分减少;土壤容重搬迁前及搬迁后的变异系数为1.7%~7.2%及1.5%~17.1%。CK处理搬迁前的田间持水量处于众多处理的最低水平,为28.7%,搬迁后为44.3%,其它处理搬迁后为35%~45%,以M和MNPK处理较高,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提高土壤对水分的保蓄作用。土壤含水率搬迁前0~60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搬迁后的土壤与当地的土壤能够较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18.
冯明放  彭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82-15484
在分析陕南移民搬迁具有搬迁规模宏大、移民类型多样、搬迁周期长和所需投资大等特点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对陕南移民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解决的思路,即提供搬迁资金援助、完善搬迁用地供求、多种模式的就业带动等。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行之有效的扶贫策略,是打破区域生态资源与人群集中居住之间难以协调的发展模式。通过回顾和梳理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相关文献资料,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概念、原因、类型、安置模式以及搬迁后续发展等方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环境保护、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研究,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生态环境保护、搬迁群众文化心理认知和铸牢搬迁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0.
湟源县易地扶贫搬迁面临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地扶贫搬迁是贫困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湟源县农民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当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现状以及效果进行了解,提出相关策略,为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研究补充材料,也为完善青海省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