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6月上旬,首次在我团棉田发现双斑萤叶甲危害,属零星发生,面积6.7公顷。2006年我团双斑萤叶甲发生面积达到533公顷,是2005年的80倍。经调查,2005年平均百株虫口低于20头,危害时间短,程度轻;2006年平均百株虫口密度为32头,根据6月26日调查,受害最重的10连十斗棉田,点片的虫口密度达到了百株68头,在棉田外可以看见成片枯黄的棉花。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尤溪县根据2006年12月13日-2007年1月10日各乡镇(单位)对全县辖区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越冬代的监测调查和县森防站实地抽查结果,以及去年全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情况,结合该县历年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规律、森林资源状况以及气象资料等因素,经综合分析,预测全县2007年发生马尾松毛虫1.18万亩,其中越冬代达1.17万亩,主要分布在城关、梅仙、西滨、洋中、溪尾、坂面、西城、音头、包溪、国有林场、国管站等乡镇(单位),最大虫口密度102条/株,全部为轻度发生,与去年比发生面积减少,虫口基数稳定,呈下降发生趋势。目前,发生虫害的乡镇(单位)已开展虫情复查和防治前虫情调查,以及制定防治方案、防治作业设计和白僵菌粉炮预订等工作,为春季防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棉蚜大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2003年两年,石河子总场棉蚜大发生,造成当年棉花减产25%左右。现就大发生年份棉蚜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谈几点认识。1大发生年份棉蚜发生特点1.1为害期长、虫口密度大正常年份,棉蚜百株虫口数量未超过万头,每5天虫口密度变幅不大。而大发生年份,虫口由峰前几千头迅速跳跃  相似文献   

4.
西宁地区危害蚕豆的主要害虫在苗期和分枝期为绿盲蝽,虫口密度分别为0.04头/株和0.64头/株;现蕾期和开花期主要害虫为蚕豆蚜,虫口密度分别达到3头/株和52.6头/株;结荚期为蚕豆蚜和四星萤叶甲,虫口密度分别为3.56头/株和3.24头/株;成熟期主要是四星萤叶甲和宽碧蝽,虫口密度均为0.62头/株和0.42头/株。为害豌豆的害虫在整个生育期均以南美斑潜蝇为主,其虫口密度在开花期最高,达98.12头/株,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5.
木撩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害虫,为害落叶松、杨、柳、榆、板栗、桑、桃、核桃等树木及多种草本植物100多种,已成为林木果树的重要害虫。幼虫取食叶片,大发生时能将叶片吃光,造成绝收。1996年5月,此虫在东港市暴发成灾.以榆树为主的用材林及板栗有虫株率95%以上,平均虫口密度250头/株,有1000多公顷树叶被吃光。  相似文献   

6.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境内海拔1732~3670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洮河流经全县,县域内水川区小气候湿润,是二代粘虫常发区,年发生面积3000hm^2左右。20世纪90年代为轻度发生,水川区冬小麦平均虫口密度0.5~17.8头/m^2,2000年以来,发生为害有所加重,经调查,2005—2007年水川区冬小麦平均虫口密度分别为26.6头/m^2、20.0头/m^2、49.0头/m^2,同时玉米受害也较严重。因此,在掌握影响二代粘虫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及时开展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树桑天牛的虫情调查及其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兴天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58-160
2008年4月对合肥市大杨镇杨树林桑天牛的抽样调查,查明现阶段该林分桑天牛的总体虫株率为26.25%,其中林缘虫株率为26.90%,林内虫株率为25.70%;桑天牛总体虫口密度为0.6931头/株,其中林缘和林内虫口密度分别为0.72头/株和0.67头/株。该区桑天牛的危害程度为严重。采用不同方法测定桑天牛的空间分布型,结果均为聚集分布。提出桑天牛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东部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当年10月5日—10月25日,在塔河林业局对火烧迹地过火立木上新侵入的蛀干害虫种类、发生规律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蛀干害虫已经侵入了过火立木,其中有云杉小黑天牛(Monochamus sutor L.)、云杉大黑天牛(M.urussovi Fisch)、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 Motsh);平均被害株率11.87%,针叶树重于阔叶树,落叶松重于樟子松,桦树上几乎没有;虫口密度0.54头/100 cm~2,其中,天牛发生数量多,侵入快,属优势种;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经严重烧伤和中度烧伤后,蛀干害虫侵入快,被害株率和虫口密度都高。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系天9220—12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天882作母本,天选37号作父本,采用系谱法经连续5a的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在2004—2005年度天水市冬小麦川区组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6550.5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43.OO%;在2005—2006年度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6858.00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0.90%。该品系株高100cm左右,穗长平均9.0cm,千粒重36.3g,容重792~819g/L。籽粒含粗蛋白136.6g/kg、赖氨酸4.29g/kg、湿面筋211.4g/kg,沉降值33.2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高抗,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2号、水4、水14等小种表现免疫,对条锈混合菌的反应型为3/5/5。该品种适于天水市及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在酒泉市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是严重为害苹果、梨等果实的一种检疫性害虫。1989年由新疆传入甘肃省酒泉市,2006年全市发生面积100hm^2,占果树发生面积的80.8%,平均被害株率为51.2%,平均蛀果率15.50%,为了有效控制其为害,酒泉市从1990年开始进行了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技术研究,2006—2007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16—2017年对宝鸡西部山区核桃吉丁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核桃吉丁虫在宝鸡西部山区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2~3年生被害枝条木质部内越冬。该虫在管理粗放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有虫株率为29.20%~79.80%,5~15年生的核桃园虫口密度为4~26头/株。受害最重的是凤翔县田家湾乡核桃园。该虫每年5月中旬始发,至8月下旬幼虫开始在被害枝条木质部筑虫室越冬结束。针对核桃吉丁虫的发生危害程度提出了核桃吉丁虫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15—2016年对太白林区主要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华山松叶蜂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华山松叶蜂在太白林区中山区1年发生2代,幼虫老熟后下树爬行寻找场所结茧化蛹越冬。该虫在中山地带山坡、沟谷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5~20年生华山松有虫株率为16.70%~35.50%,虫口密度为63~536头/株。受害最重的是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太白河林场。该虫每年5月下旬始发,至10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下树结茧化蛹越冬结束。针对华山松叶蜂的发生危害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13.
卢强 《农村科技》2008,(2):27-27
一、发生情况 2005年在我场7连及6连棉田首次发现双斑萤叶甲,当时发生时间较晚,仅在个别棉田小范围局部危害,数量也不多。由于2005年在粘土地连队是零星发生,危害面积小,虫口数量低,危害不严重,未引起重视进行防治。2006年双斑萤叶甲在我场的6连104号粘土地的种群数量迅速上升。2007年,双斑萤甲发生面积大,扩散迅速。  相似文献   

14.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5年,对郑州市7条道路上的699株国槐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受本身习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作者还对国槐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抽样数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控制虫口密度,研究小麦育期蚜虫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蚜虫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危害不同,开花期为害最大,灌浆期次之。在拔节期,当害虫密度低于2头/株时,由于植株的超补作用,产量可相对增加,只有当累积蚜量达到51.5虫.d/株时,才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小麦不同时期的防治指标,拔节期51.5头.d/株。抽穗扬花期4.4头/穗,灌浆期7.8头/穗。乳熟期后,麦蚜数量急剧下降,不再造成危  相似文献   

16.
1979年7月20—22日、8月10—12日、9月10—12日分别从9、8、5块大豆田,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豆秆黑潜蝇田间分布型调查。按豆田大小分別规划出各包括5至16个小区的区组。区组面积为20×100M 至100×100M。每小区面积为25×25M(个别田的小区为20×20M)。在每小区内随机抽样4点,每点两排,每排5株。每区组抽样320株(8×40) 至640株(16×40)(个别田为5×40株)。将豆株携回室内进行剥查。所获资料应用电子计算器(Casio fx—140)进行频次分布适合性测定。7月代的低密度虫口符合潘松分布,而8月、9月高密度虫口符合负二项分布与核心分布。样点含量大小以及豆株不同部位的虫口数影响样本的分布。一些扩散型指数(如 Ca、I、L)以及平均拥挤度与平均数的回归关系在本文中应用并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湿地松粉蚧在湿地松林间呈聚集分布。湿地松粉蚧虫口密度在湿地松树冠东,南,西,北向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树冠上,中,下层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虫口密度大小是树冠上层>中层>下层,5种抽样方法中,以双对角线法最佳,其次为Z字形法,每1/15km^2湿地松抽查样树10株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2006年和2007年在抚顺地区夏秋作物上发生较重,局部区域内大发生.特别是蔬菜田虫口密度高,在大白菜、大葱、萝卜、辣椒、甘蓝等作物上危害严重,虫株率20%~40%,百株有虫80~200头,严重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塔城地区蝗虫种类多达46种,遇合适的自然环境就大暴发,给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虫口密度250~300头/米^2,聚集孵化区蝗蝻密度达15000~20000头/米^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