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龙井,是地名,泉名,又是茶名。美丽的杭州西湖,素有“三面云山一面城”之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曰:“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里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在西湖面面的群山之中凤篁岭上,就是杭州旅游胜地之一──龙井。这里泉水淙淙,久旱不涸;重山叠石,树木葱郁;景色秀丽而清雅。有龙井泉、龙井古刹、龙井茶室等供海内外游客品饮龙井名茶。龙井,作为地名,一名“龙泓”,又名“龙湫”。相传在三国孙吴的赤乌年间(约公元238年…  相似文献   

2.
龙井问茶     
龙井问茶浙江省杭州市赵天相龙井茶与西子湖今天已齐名中外。当人们提到“西湖龙井”时,已分不清是指景抑或指茶了。但是脱胎于南宋画院画卷题名的老“西湖十景”中并没有龙井。1986年杭州举行了“新西湖十景”群众评选,西湖龙井受到应有的重视。有趣的是,经过许多...  相似文献   

3.
到杭州《湖畔居》茶楼喝杯“虎跑水,龙井茶”,花了一百多元!值。我没看过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但他给《湖畔居》的题词:“湖畔品龙井,人在天上行”是大家风范,其言不虚。登楼品茶,窗轩四面,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莫怪古人都想把西湖比成或浓妆、或淡抹的人间美女西施呢!后来的人,如果在《湖畔居》品完茶,也想把西湖比美人儿,就得从天上找个仙女作比才是!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话龙井浙江省杭州市地方茶叶协会赵天相在我国众多的名茶中西湖龙井恐怕是最名闻中外老幼皆知了。风光秀丽的出生地,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与众不同的外形,清香和淡、雅俗共赏的品位,使她的魅力历久不衰。但从历史上看,龙井茶的产销也随着社会经济状况变化而起...  相似文献   

5.
有关周总理重视、关心龙井茶的情况,《茶人之家》及其它茶报茶刊已多有介绍。最近笔者从周总理写给邓颖超的一封家书中,看到一段周总理与邓颖超谈及龙井茶的文字,写得幽默有趣,特摘录出来供大家参考。此信写于一九五一年三月三十一日。当时邓颖超正在杭州小住,她曾给周总理写信并寄赠西湖印本等印刷品,为此周总理给她写了回信。其中写到西湖龙井茶的文字是这样的:“西湖五多,我独选其茶多,如能将植茶、采茶、制茶的全套生产过程探得,你才称得起‘茶王’,否则不过是‘茶壶’而已。”周总理酷爱龙井茶,从一九五六年起,他曾五到龙井茶区,可谓踏遍茶山路,情满西子  相似文献   

6.
龙井的魅力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7,(5):249-251
“龙井茶,虎跑泉”让茶人着迷。20多年前,我就梦想有一天能亲临杭州,亲眼看一看龙井茶、虎跑泉。这不,机会来了12007年7月14月,在龙井魅力的召唤下,我单枪匹马,直奔龙井路而去,来了个“龙井自助一日游”。那日留恋于茶博馆,徘徊于茶树旁,驻足于龙井边,好不惬意!早在1999年10月的某一天,单位组织所属人员赴千岛湖、桐庐旅游,也曾“到过”杭州。  相似文献   

7.
西湖龙井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茶叶为扁形,叶细嫩,条形整齐.宽度一致.为绿黄色,手感光滑.一芽一叶或二叶:芽长于叶,一般长3厘米以下.芽叶均匀成朵,不带夹蒂、碎片.小巧玲珑。龙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龙井茶则多是清草味.夹蒂较多.手感不光滑。  相似文献   

8.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叶科学专著《茶经》上就有记述:“杭州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到了宋代,上天竺香林洞出产的宝云天茶,香林茶和天下竺的云峰出产的白云茶,更被列为贡茶,向皇帝年年朝贡。西湖龙井茶外形和内质俱美。高级龙井茶,要把采摘来的嫩芽、经过精细加工,在特制的锅中炒制,炒制工有一整套炒制手势,随着鲜叶老嫩和锅中茶坯成熟情况,适时变换,归结成十大手法: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因产地不同,炒制技术稍有差异,产品也各有特色:传统的西湖龙井茶有“狮”、“龙”、“云”、“虎”…  相似文献   

9.
茶乡见闻录     
近年来,我常去外地出差,断断续续,曾走访过几个颇负盛名的茶乡。工作之余,我在夜深人静的灯光下,斟一杯香茶相伴,将自己在茶乡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以便奉献给善于茶事的朋友和诸君。一、色香醇美龙井茶龙井茶,产于美丽的浙江杭州西湖区。这里常年泉水淙淙,重山叠翠;树木葱郁,景色秀丽而清雅。据当地的茶农介绍说:西湖南山,原有龙泓一水,一年到头流水潺潺。古人认为地下水与大海相通,因有龙井而得泉水,故名。至今,龙井之西仍有一村庄“龙井村”,四周山石峥嵘,古木参天,十分清静而幽雅。从唐朝开始,该村茶农也世代繁衍,…  相似文献   

10.
江南春早,一年一度的西湖龙井茶又进入了春茶采摘期,可当地的许多茶农仍是高兴不起来。自浙江省有关部门决定向国家工商局申报涵盖全省“龙井茶”产区的“龙井茶”证明商标以来,他们就开始担心,如果有了“龙井茶”的证明商标,喧宾夺主后的西湖龙井茶又会怎样?  相似文献   

11.
1956年4月26日,正是春茶见新季节,周恩来首次来到西湖梅家坞。看到新茗勃发、青葱翠绿的茶园风光,周恩来谈笑风生,连声称赞道:“好地方,好地方!”在听取汇报并视察茶区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龙井茶是茶叶珍品,国内外人士都很需要它,要多发展一些”。1957年9月的一天,他在梅家坞整整停留了4个小时,亲自与干部群众座谈制订龙井茶发展规划,他亲切地对群众说:我要和你们做朋友了,以后要经常到梅家坞来”。 1957年春天,周恩来陪同外宾去梅家坞访问,接待人员端出最好的“明前龙井”招待贵宾。周恩来喝了清香鲜爽的茶汤后,不忍将嫩绿的龙井芽叶倒掉,便风趣地说:“龙井味道好,芽叶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  相似文献   

12.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继承西湖龙井茶生产、质量、品牌的历史传统,保护好西湖龙井茶的崇高声誉,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职责,如何进一步保护好龙井茶品牌,发挥这一名特产业的优势,尤其是发展以此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对加快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雅玲 《农业考古》2000,(2):148-150
福建产茶及饮茶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茶类的产生与发展、茶叶品评活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饮茶风习源远流长。唐冯贽撰的《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习俗始于唐。(1)宋代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闻名于世,北宋·丁谓(962-1033年)《咏茶》;北宋·范仲淹(989-1052年)《和章服从事斗茶歌》;宋·蔡襄撰(1049-1053年)《茶录》;宋·宋子安撰(1064年前后)《东溪试条录》;宋·熊蕃撰(1121-1125…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名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井茶龙井茶是高贵名茶之一,因其产于杭州龙井而得名。龙井茶因产区不同,炒制技术略有不同,在品质上也稍有差异。过去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级。现改为狮峰龙井、梅乌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级,而各个品级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其品质特点:条索扁平坚实挺直,外形匀齐光滑,  相似文献   

15.
石中神品南京雨花石南京市雨花台区熊庆荣南京雨花石古称“纹石”、“锦石”又叫玛瑙石。相传,公元6世纪梁武帝时,高僧云光法师在南京中华门外石子岗(又名聚宝面)设台讲经,精诚所至,感动苍天,落花如雨。北宋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有人根据这一神话故事将云...  相似文献   

16.
肖克之 《农业考古》2001,(1):279-280
《菊谱》著者颇丰,自宋以降延清达十几位。至今存谱约半。笔者知见宋菊谱四存三,明菊谱四存二,清菊谱七存四。存者宋:刘蒙菊谱,史正志菊谱,范成大菊谱;明:黄省曾菊谱,周履靖菊谱;清:叶天培菊谱,秋明主人菊谱,吴升菊谱,爱菊山人菊谱(此本笔者未见据《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记载,只有抄本)。佚者宋:马辑菊谱(据《降云楼书目》记载);明:文应鲁菊谱(据《湖南通志,艺文志》记载),吕天遗菊谱(《艺菊志》中提到“钱谦益题吕天遗菊谱”);清柳灏菊谱(光绪《山东通志·艺文志》记载),张汉超菊谱(光绪《山东通志·艺…  相似文献   

17.
(一)香港茶市历史,早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开埠,已有150余年。香港经营的茶叶,以普洱茶为主,乌龙茶次之,花茶(俗称香片)、白茶(主要是寿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名茶数量不多,海南红碎茶和英德红碎茶叶的高档产品,逐步进入市场。香港经营茶叶的茶商,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进口商,又叫头盘商;批发商,又叫二盘商;另售商。香港以中国人占大多数,普遍喜欢饮茶,本港自销和出口欧州、美国、加拿大、日本及东南亚等国,销量甚大,而且进口量在逐年增加,1993年从国内进口茶叶达24429…  相似文献   

18.
蜚声中外的中国十大名茶南京市雨花台区商业局技教科熊庆荣一、龙井茶古人云:“龙井茶真品,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过后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沧齿颊之间,此无味及至味也”。龙井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畔的西湖乡。龙井本是个地名。在峰峦环峙的山林...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文化渊源流长,对东方人文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茶是物质,也是精神,长期以来人们逐渐把自己的思想情趣溶入到了饮茶过程中而成为艺术化的品茶。淡淡清香,犹如梦痕留在人们的记忆,留在当时人的文字中,也应留在绘画作品里。老画家林晓丹新作《西湖春茗图卷》由《龙井问茶》、《西子佳茗》、《虎跑泉品》三部分组成,该手卷高0.46米,长3.30米,纸本着色,作品追求山水意境之美。“深山藏名泉,秀山出名茶”。“不是人间香味色”(欧阳修句)以达到意境隽永、韵味无穷,而…  相似文献   

20.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00-303
“酒壮英雄胆,茶引文人思。”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与酒作伴;多少文人墨客,与茶结缘。“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此为茶诗;“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为茶联;更有茶匾,如“陆羽遗风”;茶碑,如“龙井问茶”。以茶为题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