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芒果叶蝉是芒果最严重的害虫之一。芒果叶蝉是小楔形的,叶蝉若虫和成虫都吸取嫩叶、芽孢、花朵和花柄和果实的汁液,导致严重感染的芒果叶片变弯曲,花序也变干。最严重的是,叶蝉分泌出蜜露一样的物质,导致芒果产生煤污病。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水稻抗虫性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并综述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白背飞虱、黑尾叶蝉、稻瘿蚊、电光叶蝉、二化螟和三化螟抗性遗传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抗虫性遗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水稻矮缩病毒(RDV)是水稻普通矮缩病的病原。该病害主要依赖于黑尾叶蝉经卵以持久增殖方式传播,危害水稻。本研究旨在明确RDV对黑尾叶蝉存活、发育、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分析病毒对介体昆虫的间接影响。【方法】 采用室内实验比较了黑尾叶蝉在健康水稻及感病水稻上的发育繁殖情况,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并调查了RDV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 与健康水稻相比,感病水稻上叶蝉若虫期存活率更高,雌若虫发育历期显著缩短,雄成虫寿命显著延长,产卵量显著增加,其他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五个生命表参数仅净生殖率(R0)存在显著差异,感病水稻上叶蝉R0显著高于健康水稻。饲喂感病水稻的养虫笼内叶蝉种群增长更快,总成虫数量更多,在接虫后的第4、5和6月显著高于健康水稻上的数量。【结论】 水稻矮缩病毒可以提高黑尾叶蝉的存活率和产卵量,并促进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是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小绿叶蝉防治阈值的研究中,同时调查了不同的虫口密度和芽叶的被害程度对茶树芽叶重量损失率的影响,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作为小绿叶蝉对茶树为害造成芽叶重量损失预测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2):F0003-F0003
25%飞电(吡蚜酮、吡嗪酮)可湿性粉剂,属新颖的吡啶甲亚胺杂环类杀虫剂,是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孜口蚜虫、粉虱、灰飞虱、黑尾叶蝉等)的杀虫剂,国外已广泛用于农作物、蔬菜、观赏植物、棉花、果树、柑桔以及水稻等,该杀虫剂因其对害虫高度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水稻克螟稻对黑尾叶蝉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克螟稻1和克螟稻2及其亲本秀水11为材料,研究了转Bt基因水稻上黑尾叶蝉种群的表现。田间种群动态调查表明,转 Bt 基因水稻克螟稻2上的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种群数量比其母本秀水11高0.5~1.0倍以上。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克螟稻1上取食的黑尾叶蝉和克螟稻2上的相比,两者在卵、若虫发育历期、雌成虫寿命、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及种群内禀增长力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取食克螟稻1的黑尾叶蝉的雌成虫寿命、产卵量、产卵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或高于以秀水11为食的黑尾叶蝉。以克螟稻为食的黑尾叶蝉的净生殖率为以秀水11为食的黑尾叶蝉的4~8倍。  相似文献   

7.
假眼小绿叶蝉等三种吸汁型害虫的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俊庆 《茶叶》2003,29(2):109-110
该介绍了假眼小绿叶蝉、长白蚧、黑刺粉虱三种吸汁型茶树主要害虫的实用预测预报技术,可供基层茶树病虫测报站(点)参考。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水稻品种上的为害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均为国内各稻区的主要害虫。国内外有关稻飞虱为害发生的报道大多以单种飞虱为对象,然而这两种飞虱常年混合发生,且在水稻品种上的为害差异较大;因此,弄清这两种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为害特性及差异,对预测预报和合理防治稻飞虱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作者于1988~1989年在浙江省农科院养虫室及萧山和桐庐病虫观察圃对两种飞虱在一些已推广和即将推广的水稻品种上的为害和发生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 Gothe), 属同翅目 (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我国头号茶树害虫,以成、若虫刺吸茶梢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陈宗懋(1997)认为假眼小绿叶蝉源于林木上的一种非适生性害虫,当茶树向山区、半山区发展时,该虫侵入茶园。由于叶蝉类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嫩梢密集,柔嫩多汁,假眼小绿叶蝉逐渐成为茶园中一个优势种。朱俊庆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利用茶园间作圆叶决明诱集调控茶小绿叶蝉,进行了幼龄茶园间作试验与茶小绿叶蝉室内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间作圆叶决明的茶行其芽梢的小绿叶蝉与蜘蛛数量比临近未间作的茶行多;在间作茶行喷施唑虫酰胺,药后7~21 d内未能减少临近未间作茶行的虫量.在有寄主(茶树)的情况下,小绿叶蝉不会定殖于圆叶决明,饲养中小绿叶蝉对圆叶决明极少有刺探取食现象,观察表明,圆叶决明植株长有较密的长毫毛,不利于小绿叶蝉的爬行、取食与脱皮,圆叶决明并非小绿叶蝉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1.
在茶树害虫中,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发生的普遍性和为害程度均居首位。在四川,小绿叶蝉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30%,每年防治费用占茶树病虫总防治费的40%~60%,小绿叶蝉的化学防治是造成茶叶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及破坏生态  相似文献   

12.
小绿叶蝉 [Empoasca flauescens(Fabricius) ]属同翅目 ,叶蝉科 ,俗名浮尘子、叶跳虫。是我国茶区的主要害虫。成、若虫集中刺吸茶树嫩梢汁液 ,受害芽叶卷缩、硬化 ,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 ,芽梢生长缓慢或停止 ,新芽减少 ,甚至不发芽。为害严重时 ,常使夏、秋茶严重减产 ,甚至绝收。小绿叶蝉在四川、重庆一带年发生 1 0代左右 ,由于常规农药在茶园中长时期使用而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影响防治效果。为寻求适合茶园使用的新农药 ,我们引进年丰对小绿叶蝉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1 )供试农药 :年丰为四…  相似文献   

13.
正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国茶区主要害虫之一,其分布较广,我国各茶区普遍发生较严重,印度、日本、斯里兰卡等产茶国也有发生。长期以来该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为了快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为害,有的茶区增加喷药次数,甚至使用禁用农药,致使茶叶中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近年来,为了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茶树植保工作者在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的筛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也筛选出了一些较合适防治假眼小叶蝉药剂的水溶性化学农药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茶园中利用黄(蓝)色粘虫板对茶园害虫的诱捕效果,通过利用黄(蓝)色粘虫板连续对茶园中的主要害虫种类,发生量,时间动态变化以及不同颜色板的诱捕效果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黄、蓝色板对茶潜叶蝇、茶细蛾、黑刺粉虱、小绿叶蝉、广翅蜡蝉的诱捕效果明显,黄板对小绿叶蝉的诱捕效果比蓝板更佳。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茶园昆虫种类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小绿叶蝉在茶园昆虫中所占比例逐渐变少,而黑小壳虫、黑刺粉虱、茶刺蛾相继出现。实验中出现的蜘蛛、瓢虫、蜗牛,寄生蜂类,以及一些数量很少的其他害虫,很有可能是偶然因素被捕获。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叶蝉求偶鸣声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自己研制的昆虫鸣声采集装置,对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Sogatella furcifera)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的求偶鸣声和行为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我县茶区主要害虫之一。据观察分析,在小绿叶蝉受害区,一般年景夏秋茶产量损失达15%以上,重 可达60%以上。1980年以来,我们建立了茶树病虫害测报点,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6—1989年杂交稻种质资源抗褐飞虱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飞虱(Nilaparuata Lagens stal)是我省水稻上的大害虫,亦为我国南方稻区及东南亚国家的主要害虫。特别从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后,高群体栽培,田间小气候更宜稻飞虱的繁殖。实践证明,栽培抗性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褐飞虱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了杂交水稻“三系”资源抗褐飞虱的鉴定研究,至1989年共鉴定2429份材料,表现高抗—一中抗( 0~3级)的材料为400份,占16.47%,为选育杂交水稻抗褐飞虱的新组合,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一、试验技料与方法一,—,- (一)供试品种: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资源室提供,其中恢复系2041份,…  相似文献   

18.
来福灵属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为探讨其对茶树主要害虫的防效,我们于新民、三桥茶场等单位对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进行小区示范防效试验。一、试验材料和设计参加试验的农药有:5%来福灵(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出品)、20%速灭杀丁(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出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园小绿叶蝉的种名是小贯小绿叶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强 《茶叶科学》2015,(6):604-604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西北农林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5年多来分别采集了来自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茶园的数千头小绿叶蝉标本,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研究明确了中国茶园主要害虫小绿叶蝉的种名为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1952,与日本茶园小绿叶蝉是同一种,也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奈良县农业试验场茶业分场(奈良市矢田原町),采用颜色诱杀茶叶害虫(茶绿叶蝉)的“诱杀法”。利用害虫趋向黄色的习性,建立了有效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的防治体系。这分场,在茶园各处悬挂涂有粘着剂的黄色尼龙带的“诱杀带”,进行驱除试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