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壳聚糖对几种农作物病害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壳聚糖的抑菌实验和几种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及其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了相同分子量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稻瘟病菌、玉米黑穗病菌、小麦条锈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3种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对3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75%脱乙酰度壳聚糖在3个不同浓度时对3种植物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强于85%和95%脱乙酸度的壳聚糖;75%脱乙酰度壳聚糖的抑制效果强于85%和9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其对3种植物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是0.06g/L、0.05g/L、0.06g/L。  相似文献   

2.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对黄瓜常见病原菌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试验和活体黄瓜幼苗染病试验,研究了壳聚糖不同脱乙酰度、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使用次数对黄瓜4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壳聚糖对不同病原菌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抑制效果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浓度呈正相关,脱乙酰度越大,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好;壳聚糖对活体黄瓜幼苗染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效应与壳聚糖的使用次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铜盐(CuCl2)和锌盐(ZnCl2)与壳聚糖反应,生成壳聚糖金属配合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4个因素对合成两种配合物金属离子质量分数的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壳聚糖与金属盐的质量分数比>络合时间>反应温度;得出壳聚糖金属铜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2 h、氯化铜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2∶1,反应温度为45℃;壳聚糖金属锌配合物的合成条件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85%~90%,络合时间5 h、氯化锌与壳聚糖的质量分数比为1.4∶1,反应温度为55℃。壳聚糖铜、锌配合物合成条件的优化为木材防腐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D-近似最优设计法研究了NaOH质量分数、碱处理时间及温度对制备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乙酰度随着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出现峰值,当碱液质量分数增加时,脱乙酰度增加但其速度却在减小,当碱液质量分数达到40%时,脱乙酰度达到90%左右,而后增加碱液质量分数时,脱乙酰度反而下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其脱乙酰度几乎线性递增,当温度达到200℃附近时,曲线趋于平直且脱乙酰度达到最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脱乙酰度开始呈线性增加,当反应时间超过50min后,脱乙酰度有下降趋势;在一定碱液质量分数(40%)条件下,脱乙酰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需获得较高质量的壳聚糖必须提高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碱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壳多糖转化为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脱乙酰度随碱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结果表明,壳多糖用40%NaOH,在100℃处理6.5~7h,其脱乙酰度可达70%以上。同时发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NH2%含量)大小与其在稀酸中的溶解度有密切关系。NH2%<45%时,壳聚糖只部分溶解;只有当NH2%>70%,壳聚糖才有较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高脱乙酰度、高黏度的壳聚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甲壳素品种和粒度、碱液浓度、碱处理方式、温度5个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利用优化条件制备壳聚糖后,测定其黏度和脱乙酰度。[结果]不同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依次为碱处理方式>碱液浓度>温度>甲壳素粒度>甲壳素的品种。优化的壳聚糖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方式1+1+1、碱液浓度50%、温度110℃、甲壳素粒度20、甲壳素的品种为东海小虾壳。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黏度分别为94%和2760 mPa.s。[结论]将得到的壳聚糖制成壳聚糖醋酸膜,对活性橙的染料废水有明显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对6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并建立了毒力回归方程,求出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结果]壳聚糖铜对棉花褐斑病菌、黄瓜灰霉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壳聚糖,壳聚糖对黄瓜镰刀病菌、凤尾兰炭疽病菌及辣椒根腐病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壳聚糖铜。[结论]壳聚糖及壳聚糖铜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但根据植物病原菌对Cu(Ⅱ)的敏感性不同,应选择合适配比的壳聚糖铜。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了如何控制反应的均相条件来制备水溶性壳聚糖 ,并对水溶性壳聚糖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研究发现随着乙酸酐的用量的增加 ,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随之降低 ,而反应时间对脱乙酰度没有影响。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5 0 %脱乙酰度的水溶性壳聚糖与 90 %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在分子结构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5 0 %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的水溶性的提高可能是部分脱乙酰化对晶体的破坏作用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对肉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选1日龄健康肉鸡19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及基础日粮中添加(0.15%)脱乙酰度为73%、81%和90%的低分子(6.75~8.84 kDa)壳聚糖日粮,试验期42 d。试验末袁每组随机抽取6只鸡(每重复1只)采集血清样品并屠宰,取肝脏、腹脂样品。结果表明,各组的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均差异不显著。90%脱乙酰度的低分壳聚糖组肝脂率和腹脂率分别显著降低6.08%、6.53%,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也显著降低;各处理组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差异不显著袁但腹脂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上升趋势。可见袁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对其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高脱乙酰度的低分子壳聚糖可显著降低肉仔鸡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及体脂沉积,壳聚糖可能通过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而调节肉鸡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甲壳素在不同NaOH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反应温度下,制备得到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并作为烟草薄片的粘合剂.研究了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与烟草薄片主要性能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壳聚糖脱乙酰度<90%时,烟草薄片抗张强度、耐水性和内在品质随脱乙酰度升高而增加;当壳聚糖脱乙酰度>90%时,则两者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β-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β-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的特性与α-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的X-衍射图谱都可以用来表征甲壳质,但只有X-衍射图谱可以区分其α和β型结构;β-壳聚糖和α-壳聚糖在高浓度(大于0.0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面在低浓度(0.001%)下,由于本试验所用的β-壳聚糖兼有高粘度和高脱乙酰度,抑菌作用强于α-壳聚糖。  相似文献   

13.
对β-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的特性与α-甲壳质及其脱乙酰衍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的X-衍射图谱都可以用来表征甲壳质,但只有X-衍射图谱可以区分其α和β型结构;β-壳聚糖和α-壳聚糖在高浓度(大于0.0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面在低浓度(0.001%)下,由于本试验所用的β-壳聚糖兼有高粘度和高脱乙酰度,抑菌作用强于α-壳聚糖。  相似文献   

14.
甲壳素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甲壳素又称几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不分枝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在甲壳素酶类作用下或用其他化学方法可产生一系列甲壳素衍生物,如脱乙酰几丁质(又称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羟乙基几丁质、几丁寡聚糖、氨基葡萄糖等。这...  相似文献   

15.
以黑水虻蛹壳作为试验材料,采用6因素3水平、以脱乙酰度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蛹壳中几丁质提取及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5%,脱蛋白NaOH浓度12%,脱蛋白温度90℃,脱蛋白时间2h,脱乙酰NaOH浓度40%,脱乙酰温度9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壳聚糖脱乙酰度平均值为82.76%;在该6个因素中,脱钙时盐酸浓度对最终结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蟹壳制备壳聚糖的改进工艺,对脱乙酰度、粘均分子量2项主要指标进行测定.经过极差分析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100℃脱蛋白1 h,浓度为15%的盐酸25℃脱钙4.5 h,浓度为45%的氢氧化钠130℃脱乙酰反应3 h.在改进工艺条件下,壳聚糖脱乙酰度在85%以上,粘均分子量大于70万,免去氧化脱色阶段,避免在氧化脱色过程中造成壳聚糖的降解,产物色泽呈灰白或肉色,保证了壳聚糖的质量.这表明,利用盘锦河蟹壳制备壳聚糖,从而改进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的抗菌性及其对果实病害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壳聚糖的抑菌性及其在果实保鲜中的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综述。壳聚糖具有广谱的抑菌性,能够抑制真菌孢子产生、萌发、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其抑制效果与壳聚糖的分子量、脱乙酰度、基团修饰等分子特征直接相关并受溶液浓度、pH和溶剂类型的影响,其抑菌机理与其对细胞的直接损伤或作为信号物质直接或间接干扰细胞代谢过程相关。壳聚糖对多种果实采后病害具有防治效果,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提高果实抗性和延缓果实衰老等途径发挥作用。外源物质配合或采前采后应用技术的综合使用能提高壳聚糖对病害防治的效果。本文还对壳聚糖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甲壳素脱乙酰酶在壳聚糖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种资源极其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甲壳素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其经脱乙酰化的产物-壳聚糖因具独特的物化及生物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而采用甲壳素脱乙酰酶能制备出性能独特的壳聚糖。本就甲壳毒脱乙酰酶在壳聚糖制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pH值、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浓度对抑制板栗褐变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试验比较丁壳聚糖和传统试剂的防褐变效果,结果显示壳聚糖对板栗褐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脱乙酰壳聚糖对水萝卜进行涂膜保鲜研究。以水萝卜失水率为指标,考察了稀醋酸浓度、脱乙酰壳聚糖浓度、浸涂时间对保鲜效果的影响,并测定保鲜前后水萝卜的呼吸强度、颜色、硬度及表面褶皱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保鲜工艺为脱乙酰壳聚糖浓度为1.5%、醋酸浓度为1.0%、浸涂时间为30s。此工艺处理对水萝卜具有可靠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