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托农村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实现了"农村"、"农民"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解析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乡村旅游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并结合目前遇到的困境,试图找出乡村旅游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静  刘雪 《甘肃农业》2023,(10):81-84
结合甘肃省和陇南市2010—2021年11年间乡村旅游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数据,应用H指数法和综合区位熵,测算陇南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增长变化趋势,结果显示:陇南市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在逐年降低,产业集群呈扩散趋势,而且从下降趋势还可看出,在2010—2016年7年间陇南市乡村旅游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各区县乡村旅游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陇南市的旅游村、旅游休闲场地均略低于全省平均值,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区位优势不显著,最后分析了其时空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而乡村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者有着较为明显的互动关系。本文在研究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缩短城乡差距,加强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也逐渐受到了更多重视。基于此,本文对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解释了耦合关系及其内涵特征,并针对二者耦合关系建立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推动二者耦合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谭镜明 《甘肃农业》2006,(6):143-144
本文主要论述了西藏旅游市场从1980年起的两个阶段中。客源规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进状况。包括海外和国内游客规模在时间上的演进和海外游客规模在空间上的演进三大类规律。研究意义在于:探索西藏旅游业的历史进程.并为青藏铁路通车后发展西藏旅游业的产业形态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针对消极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产业结构面临转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动力也在转变,作者将泛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泛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阐述了二者的互动机理,并为泛旅游产业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建议,以期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新的城乡互动关系,就要将新型城镇化同乡村旅游高度结合起来,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科技进步为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乡村旅游业又与乡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婺源县江湾镇旅游条件优越,但仍存在如发展形式、教育普及、品牌建设以及资金来源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优势将其缺点补足,让江湾镇的乡村文化、科技复兴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驱动力,让城镇发展动力带动乡村经济的进步,推动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以提高江湾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了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分析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的关系,总结了美、法、日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关系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认为今后我国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研究考虑重点应在: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下带给乡村居民的"虚假城市化"和"再贫困";政府引导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成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模式产生的新问题;丘陵山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从1998年首次提出城镇化战略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于2016年达到了57.35%。然而,城镇化与农村土地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城镇化发展进程。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促进土地合理正常流转,必须明确土地的权利主体,才能保障农村社会、农民利益,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连云港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未纳入城镇化建设内容,实现农民向现代人转变的难度较大,生态环境及特色受到破坏,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并提出应通过以新型城镇化的高度开展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乡村旅游带动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相结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对策措施,旨在推动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是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本文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的形成机理,探讨了旅游开发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总结出丽江所代表的“塔台模型”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模式,阐述了旅游驱动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趋势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所遇困境,特别是城镇化给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基础上,就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与改进建议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乡村旅游、新型城镇化等概念内涵的梳理,结合徽州乡村旅游的内容与问题,提出徽州乡村旅游应立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通过保持文化的原生性、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升村落居民的参与性、挖掘文化的商业性、重视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等多途径探究徽州乡村旅游发展,以期全方位展现徽州文化的内涵,促进徽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苏州旅游业发展要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到2012年创建成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就必须大力促进以吴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大发展,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按市场化运作手段对苏州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促进苏州乡村旅游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259-260
旅游城镇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旅游城镇化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使得当地居民产生"趋"与"避"的双重心里。通过深入分析造成"趋"与"避"的主要原因,提出缓解趋避冲突,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7):201-202
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并因其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创造就业、提升地区形象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必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分析了旅游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对旅游产业驱动的新型城镇化的途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建设国际旅游名城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承德市目前发展战略中的两大主题。鉴于承德良好的旅游基础,走旅游城镇道路是非常明智之举。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承德市走旅游城镇化道路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