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无法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的困境,克服该困境能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粮食安全和吸纳劳动力视角,通过经济学分析构建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特征,探讨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就业目标的策略。研究表明,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只有大中型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具有稳定的粮食种植倾向,新型农业主体在与农产品要素相结合时对农村劳动力具有显著的吸纳作用,建设销售型合作社可有效提高粮食种植的经营稳定性。合理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区分管理,是摆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有效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提出扶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种粮大户,严格限制下乡工商资本的经营范围,鼓励农户成立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规模经营下粮食经营主体的持续生产意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充分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培养新型粮食经营主体和保障粮食持续稳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陵城区、临邑县的220个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通过Logit模型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经营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经营主体年龄、兼业化、家庭收入、土地流转、对补贴满意度、政策支持满意度和参加合作社对粮食经营主体持续生产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加强农业政策补贴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建立综合性收入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收入进行补偿,巩固"收入路径依赖型"粮食经营主体的种粮意愿与积极性;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培养适应新时代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户粮食种植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对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了中国粮食增产背后农业科技的重要支撑作用,明确了未来发展阶段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并从大力提升粮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不断完善粮食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江西省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指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土地经营规模、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谓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粮食的产值和效益;另一方面,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对粮食安全有潜在威胁,对稳定粮食市场供求和粮食价格影响巨大。提出了稳定种粮收益、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科技社会化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挑战——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津农业科学》2014,(10):51-5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资源被占用,劳动力呈现"城市化"转移倾向,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比重下降,从而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许多挑战。因此,为保障城镇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山西省应该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山东中部LZ地区粮食生产实践,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粮食生产现状、成果和经验,并探析了该地区粮食生产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落实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龙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稳定粮食生产的实践策略,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生产之路。立足我国国情、粮情,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调动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近年来,河南省滑县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稳粮食生产安全责任,科学开展试验示范,做好农作物农情监测,提升统防统治服务水平,为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创新农技推广方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走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道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保证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和“米袋子”充足供应,为粮食生产安全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粮食生产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更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经营主体来看,我国口粮自给充足,种植结构持续优化,但面临生态资源约束趋紧、粮食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不高、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现实困境,给我国粮食生产仍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此,提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培育适应新时期的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以及提高风险防控和补贴保障能力等政策建议以保障我国粮食长期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安则天下安,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和经济安全的底线。乡村振兴必须从乡村产业发展入手,而乡村产业的发展又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粮食产业是安徽省无为市农业生产的基本产业,更是农业产业的核心。主要阐述了无为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初期的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系统性的调研情况分析当前无为市粮食产业发展仍存在粮价不稳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难度大、经营能力弱以及劳动力缺乏等方面的问题,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细化惠农补贴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加强投入品管控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优化了农户分化类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水稻单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农户响应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仅为47.4%,传统农户和专业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偏低。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水稻单产为7.087 t/hm2,高于未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这一结果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实现集约化生产、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和采纳新品种提升水稻抗病害性能的渠道来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粮食主产县、双季稻种植均显著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水稻增产作用。因此,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下,建议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地流转、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获取成本,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县和双季稻种植区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粮食、蔬菜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通过各种效率高低的分析不同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具有的优势,具体分析得出,在青岛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种植粮食作物时,专业合作社生产效率最高;种植蔬菜时,种植大户生产效率最高。综合比较发现,青岛市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粮食作物方面的生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相对较大经营规模,且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都相对较高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通常包括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构想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吉林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多元服务主体,对吉林省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技服务》2022,(1):90-91
黔南州是贵州省主要的产粮地区之一,做好粮食生产工作对保障该州及贵州全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黔南州粮食生产提供决策参考,从种植面积、产量及受灾情况方面分析2021年黔南州粮食生产情况,从责任落实、要素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总结当地保障粮食生产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中存在群众种粮积极性不足、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较低、抵御灾害风险能力弱问题,提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的培育、加大种粮农民补贴力度和加大政策性保险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专项河北项目区注重培育项目示范区的新型农业主体,使项目的创新成果扎实落地。对河北项目区培育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培育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对策与建议,旨为培育带动新型农业主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十一连增”主要因素贡献分析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并实现了连续8年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t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的提高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都是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将粮食"十一连增"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的提升、播种面积的增加以及种植结构调整三部分,并对三者的贡献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十一连增"期间,播种面积、单产、种植结构三者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分别是36.65%、48.27%和15.08%;分品种来看,稻谷、玉米和杂粮的增产主要由种植面积扩大而带动,仅有小麦的增产是由于单产的拉动,种植结构调整对我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贡献也不容忽视。鉴于资源约束日益趋紧以及新时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的可持续增产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措施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新型种业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型种业体系的重要意义种业发展有需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和消费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2004年以来连续8年粮食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达5.5亿吨,其中种业的发展为农业稳定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种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  相似文献   

17.
种粮大户作为中国农业经营结构下演化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金问题是影响种粮大户实现规模生产的主要约束因素,解决好种粮大户资金问题,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首先对种粮大户的资金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种粮大户融资困难的问题所在,最后基于种粮大户的角度,提出解决我国种粮大户资金短缺问题、促进我国种粮大户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业种植体系中,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来源,也是国家粮食战略储备的重要资源,因此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对于我国的粮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要针对不同的种植密度和品种进行分析,探索其对玉米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在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特别是对玉米的株高、穗长、空杆率进行因素探讨,探寻科学的玉米种植策略,也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提出更多的意见,提升玉米产量,保障我国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省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福建是粮食调入大省,粮食自给率低,稳定粮食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特别是引导和培育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粮食生产经营,将成为今后我省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任务。一、发展现状根据我们组织开展的全省种粮大户调查,沿海种植规模在50亩以上、山区种植规模在30亩的全省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需要发展多种形式进行规模化的经营,逐渐构建其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将传统农业的优势和现代农业的新特点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现代农业粮食经营的方向在逐渐的转变当中,由此粮食的经营主体也在逐渐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本文主要从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入手,对于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比较,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促进新型粮食经营主体良好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