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法探究生计资本对江汉平原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的机理和程度,以期为提升江汉平原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制定提供政策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计资本与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存在较强关联,其中人力资本(文化程度)、自然资本(地形以及耕地面积)、物质资本(机械化)、金融资本(农业收入)、人力资本(家中是否有村干部)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显著正向影响,自然资本(地形)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显著负向影响。由此得出结论:提升农户秸秆资源化认知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机投入、增加农户农业收入、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均有利于促进江汉平原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山西省117个县秸秆资源分布情况,选取了9个秸秆资源相对富集地区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农户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基本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4个角度,确定了15个相关变量对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了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性特征中的年龄、经济社会状况中的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基本认知中的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农业生产的好处、环境因素中的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补贴、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力度、对秸秆焚烧查处力度以及周边亲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8个变量与农户是否选择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呈现显著相关性,且均呈现正相关。基于此,提出了从提高农户基本认知、创优政策环境和建立长效机制3个方面对农户加以示范引导,以推动农户更好地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西省117个县秸秆资源分布情况,选取了9个秸秆资源相对富集地区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农户个性特征、社会经济活动、基本认知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4个角度,确定了15个相关变量对农户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因素构建了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个性特征中的年龄、经济社会状况中的是否从事非农产业、基本认知中的是否了解秸秆资源化利用对农业生产的好处、环境因素中的当地是否有秸秆加工或回收企业、是否有补贴、秸秆资源化利用宣传力度、对秸秆焚烧查处力度以及周边亲友是否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8个变量与农户是否选择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呈现显著相关性,且均呈现正相关.基于此,提出了从提高农户基本认知、创优政策环境和建立长效机制3个方面对农户加以示范引导,以推动农户更好地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资源化利用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利用Logistic模型,基于对浙江省84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是否参加合作社、是否有秸秆回收补贴、附近是否有回收地点、秸秆回收价格等是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驱动因素;人均农作物种植面积、人均纯收入、家庭非农劳动力占比等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呈现负向影响;户主性别、户主年龄、是否知道禁止焚烧制度等因素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不明显。为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应强化禁烧秸秆制度、法规的宣传,健全秸秆收贮运输体系,完善秸秆回收财政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5.
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特点,综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和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整体上呈现政府"热"和农户"冷"的特点。以山东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情况为例,从市场机制、秸秆价格、资源化成本、约束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困境。提出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出路,必须从政策、市场和技术上尽快实现秸秆定位资源化、秸秆利用产业化和秸秆产业集群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研究区,基于农户视角展开农村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以调查问卷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关键因子,分别是教育程度、秸秆禁烧污染环境认知、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机械化作业水平和焚烧秸秆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8.
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我国秸秆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如秸秆能源、秸秆工业加工、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等,并进行秸秆资源化效益分析,以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资源化综合利用,具有促进农业增效、环境保护以及构建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现实作用,而不断发展强化秸秆资源化利用也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推进方向。以山西省为例,探析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郭梦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254-257
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推进农业、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其较大且无法内化的正外部效应阻碍着政府秸秆资源化利用政策推进.首先利用熵权法对2008—2017年新疆南疆5地州棉花秸秆资源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南疆各地州棉花秸秆资源化能力的分布,随后运用外部理论构建博弈模型,计算了在强制命令型、经济激励型和混合型3种政策情景下的纳什均衡P1、P2和P3,分析政府行为选择对农户棉花秸秆资源化能力影响.结果表明:2008—2017年,南疆农户棉花秸秆资源化能力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在3种政策情况下,政府采取混合政策时求解纳什均衡解数值最小值P3介于P1和P2之间,因此农户进行棉花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概率越大,农户棉花秸秆资源化能力越强,政府为了效用最大化不采取措施的概率越大;③在3种政策的市场均衡条件下混合型政策的短期均衡条件与长期均衡临界相比于其他2种政策环境更易到达,混合型政策更有助于提高农户棉花秸秆资源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秸秆的合理资源化利用不但能够减少以至消除秸秆的危害,其本身也是宝贵的资源。计算了我国秸秆产量,对秸秆量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分别介绍了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和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秸秆资源化能力的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河北省秸秆资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对近5年河北省秸秆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秸秆资源指标和秸秆资源消纳指标,采用熵权法对河北省各地区秸秆资源化能力进行评价,明确河北省秸秆资源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秸秆资源化能力。结果表明,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秸秆资源量丰富,秸秆密度和强度较小,秸秆密度和强度最大的分别是廊坊和承德;廊坊、沧州、邯郸和邢台秸秆资源化能力最强,其次是石家庄、唐山、张家口和承德;保定和衡水秸秆资源化能力一般,秦皇岛最差。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各地区秸秆资源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田琪  杜欣  张恒铭  周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21-13823
采用河北省保定市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农机补贴对农户采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是否机械化秸秆还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机械化秸秆还田成本对其是否采用影响显著,农机补贴可以有效地降低机械化秸秆还田才价格,推动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普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继续加大对秸秆还田的农机补贴,减轻农机主的负担;加强对农机主的技术培训和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秸秆还田理念深入人心;健全农村保障机制,降低劳动力外移给农村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转化为社会财富,既可缓解农村肥料、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的紧张状况,又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秸秆焚烧、废弃及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矿化、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秸秆处理已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乡镇治理的视角,运用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有选择性的选取并系统调查了我国城市郊区和粮食主产区两个乡镇的秸秆生产利用情况,探讨了我国乡镇秸秆全量化、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了农作物秸秆政策支持、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中卫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提出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利用引导、严格禁烧监管、完善市场运作、严格作业要求、强化宣传引导、拓宽利用途径、探索秸秆还田影响监测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中卫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能源供应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农业秸秆过剩现象,田间直接燃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综述了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介绍了秸秆的基本利用技术,表明了秸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秸秆焚烧现状及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秸秆资源废弃焚烧的现状,指出了秸秆直接露天燃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提出具体建议,为农村秸秆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对策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该文估算了黑龙江省2011年的主要农作物秸秆量,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限制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对策,即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三套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作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附加值低、农户积极性不高、筹资难、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人才缺乏等问题,研究适合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发展策略及措施,以推动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的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的不当处置严重地危害了环境,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江苏省农户的实地调查,从农户的微观视角集中研究农户对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方式的选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资料显示,农户主要是通过焚烧弃置和综合利用两种方式处置农作物秸秆。运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的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在选择农作物秸秆的处置利用方式时受到了农户的个人身份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农户的生产经营特征以及农户所处的地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