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为有效控制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的取食、繁殖及扩散提供借鉴。[方法]研究了利用无纺布旱育秧、薄膜旱育秧、防虫网水育秧、无纺布水育秧、水育秧5种不同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结果]水育秧处理在秧田期和大田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和取食斑数最多,分别达5.15头/百株、17.17头/百株、117.21个/百株和1.18头/丛、10.08头/丛、21.48个/丛,而其他4种育秧方式处理在秧田期和大田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和取食斑数均显著低于水育秧处理。[结论]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利用无纺布旱育秧、薄膜旱育秧、防虫网水育秧和无纺布水育秧都是控制稻水象甲繁殖、传播与危害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水稻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稻水象甲幼虫数量的差异,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对洗秧前后、育秧返栽田与移栽大田的稻水象甲幼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进行了稻水象甲幼虫在秧苗上的回接试验。结果表明:洗秧能洗掉稻水象甲幼虫,而洗掉于秧田的幼虫有42.00%~90.00%的能转移到返栽的水稻根上危害;水稻秧田期为稻水象甲的主要防治时期,育秧返栽田为重要防治田块。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利用无纺布旱育秧与两段式育秧技术防控,探究2种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为有效控制安顺市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的取食、繁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利用无纺布旱育秧与两段式育秧技术防控,探究2 种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为有效控制安顺市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的取食、繁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属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水象甲亚科(Baridinae)、稻水象甲属(Lissorhoptrus),是世界性检疫害虫。原平市稻区自2003年首次发现稻水象甲为害以来,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昆虫,是严重危害水稻的植物检疫性害虫。为切实做好水稻稻水象甲的监测防控工作,在孟连县6个乡镇水稻种植区进行监测。实时掌握水稻稻水象甲发生为害实况,及时指导防控,2017年孟连县水稻稻水象甲发生呈轻偏中等程度发生,共发生9750亩,防控21500万亩次,有效控制了稻水象甲蔓延发生为害,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就必须要做好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2015年镇海区连晚稻水象甲为害严重,在浙江省尚属首例。对连晚稻田稻水象甲发生分布、不同移栽时间和不同耕作类型晚稻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连晚田块的为害由田边向田中逐渐减轻,移栽迟的连晚稻水象甲发生严重,对连作晚稻的为害要重于单季稻。其成因可能与镇海地区1代成虫发育期推迟、连晚稻苗嫩绿和适宜的水、温条件有关。建议加强连晚田边区域稻水象甲成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本文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发生、分布、为害情况,重点分析了防治稻水象甲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现状和扩蔓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稻水象甲的普查与测报,提出了系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抗稻水象甲的水稻材料T03、中感稻水象甲材料辽粳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剪颖法获取二者杂交后代F1,将两亲本、F1及F2种植于田间,人工接入稻水象甲成虫,于6月25日及7月15日分别调查各试材叶片及根部受稻水象甲为害的程度,分析T03对稻水象甲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T03×辽粳9和辽粳9×T03的F1对稻水象甲均表现高抗性,而两亲本正反交的F2群体对稻水象甲的抗感表型分离均符合3∶1的比例,表明T03对稻水象甲的抗性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将其作为抗病亲本使用可大大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检疫虫害稻水象甲的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和发生消长规律的的分析研究,简要介绍了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Lissovhopitrns oryzopnilus Kuschel)、二化螟是我市早稻前期主要害虫。稻水象甲以成虫取食叶片,幼虫藏在土中为害根部,造成早稻分蘖减少、坐苗;二化螟以一代幼虫钻蛀水稻,造成枯梢、枯心。近年来,我市早稻一代二化螟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影响早稻生长和产量,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和田间试验,初步摸清了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在我市的发生特点、危害规律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3.
稻水象甲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发永  蔡恭民 《农技服务》2011,28(7):996+1104-996,1104
稻水象甲是为害水稻的毁灭性害虫,属国际性检疫生物,孤雌生殖,繁殖快,杂食性,主要为害水稻,其成虫食叶,幼虫食根。水稻受害减产20%~7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总结了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稻水象甲又名美洲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成虫食害叶片,而幼虫为害稻根最重,水稻受害后植株黄化枯萎。一般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减产40%~60%,少数田块基本无收。一、发生规律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该虫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型。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林带、沟渠、荒  相似文献   

15.
稻水象甲是能够严重为害水稻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稻水象甲的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灯塔市水稻面积2.7万公顷,稻水象甲为害严重.在省市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稻水象甲统防统治示范区和植保专业队.两年的实践证明,利用植保专业队对稻水象甲等重大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8.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展鞘翅目,象甲科,象甲属,是一种危险的检疫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稗等禾本科植物,以成虫取食嫩叶、幼虫咬食根部为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减产50%左右,对我县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正稻水象甲是一种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发生危害,下面对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白茅、稗、芦苇、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杂草及其他植物。成虫啃食叶片,沿水稻叶脉啃食叶肉,一般从正面取食,被取食的叶片仅存透明的下表皮,故在叶片上形成白色长条斑。幼虫咬食  相似文献   

20.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