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同批次播种的薄壳山核桃品种‘绍兴’实生苗为砧木,‘金华’、‘马罕’、‘波尼’当年生枝为接穗,于砧木苗生长的当年夏秋季节和次年春夏季节分别进行芽接和枝接试验,调查并研究其成苗率、苗高和穗条粗度。结果表明:当年夏秋芽接和次年春夏枝接最高成苗率分别为97.35%和84.97%,最低成苗率为82.11%;平均苗高最大164.94cm,最小为80.33cm;平均穗条粗度9.46~16.43mm。经分析,在同批次砧木中,当年夏秋芽接的成苗率显著高于次年春夏枝接;品种间成苗率差异不显著。嫁接方法和品种均对苗高和穗条粗度有显著影响,夏秋芽接苗高和穗条粗度均极显著高于春夏枝接;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和‘马罕’的苗高、穗条粗度均显著高于‘金华’。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的时间内分别进行春夏枝接和夏秋芽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朱力国  徐福成 《林业科技》2019,(1):15-17,38
以黑河种源山丁子为对照,对阿穆尔种源山丁子7个单株果实及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8个单株果实均为扁球形,桔色或红色,果粒整齐或较整齐,果味酸、涩。8个单株果实种子变异较为丰富,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单果重、最大种子千粒重分别超过对照283.33%、151.11%;阿穆尔种源7个单株间平均单果重、种子千粒重差异显著,最大平均单果重超过最小平均单果重95.65%,最大种子千粒重超过最小种子千粒重75.12%。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存在较大的变异,阿穆尔种源苗高变异系数为34.95%~57.07%,地径变异系数为17.39%~33.18%,对照苗高变异系数44.73%、地径变异系数33.49%;8个单株的1年生苗苗高、地径差异极显著,苗高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235.8%,地径生长最快的超过生长最慢的111.11%。  相似文献   

3.
高寒地区欧洲赤松引种苗期试验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赤松具有广泛分布和较大生态幅,适应多种类型土壤.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在我国高寒地区,欧洲赤松生长节律与樟子松基本一致,群体间子代苗高、针叶长度和针叶数量3个性状相关程度紧密,生长较快,子代的针叶较长、数量较多.群体间子代地径性状差异显著,苗高性状差异极显著;群体内地径性状变异较小、苗高性状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94%、42.59%.综合考虑群体间苗期生长状况、生长适应性及定植子代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筛选出CT、FL2优良群体2个.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天然群体家系种实和幼苗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岛石天然林山核桃自由授粉产生的44个单株果实与种子的表型及由种子实生繁殖1年生幼苗生长性状11个指标的数据,分别计算了各指标的特征值,并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其自然变异.结果表明,果实和种子各表型变异程度不一,其中以果实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1.22%;其次是种子质量和出籽率,分别为8.64%和7.66%;种实各指标在采样单株间的差异均极显著.除果实质量与果形指数和种形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各指标两两间相关均极显著.1年生苗木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达13.99%、10.28%,且各家系间差异极显著;苗高与地径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52,相关性极显著.2个苗木生长指标与9个种实表型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叶栎优树种子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7株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初选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种子长、宽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子代苗高、地径呈极微弱的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高、地径表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发芽率与其它性状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种子长、种子宽、千粒重对子代的苗高、地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香椿苗木质量和造林效果,开展了香椿大田育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育苗密度对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育苗密度的增大,地径逐渐减小,苗高总体减小,高径比与育苗密度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育苗密度对苗木生物量有显著影响(P<0.05).叶、根、地上部分与单株生物量随育苗密度的减小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7.
乌桕不同种源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桕27个种源85个单株子代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种源间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08%和25.21%;同一种源不同单株子代间乌桕的苗期生长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乌桕1年生苗地径与苗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无霜期、≥10℃年积温等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明显。抗寒性调查表明,广东阳春、福建建宁、四川广元和贵州榕江4种源冬季地上部分均遭受严重冻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明确锥栗杂交子代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和优良单株选择。[方法 ]以锥栗杂交F1代143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表型7个外形特征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多样性与变异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所有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杂交F1代坚果形状等6个外形特征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0.8,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数量性状中,变异幅度较大的为栗苞总质量、坚果总质量与单果质量,变异幅度最小为出仁率,单株间果实表型各性状差异极显著(P <0.01),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12个果实数量性状间共存在42组极显著相关(P <0.01)与6组显著相关(P <0.05)关系,可开展联合选择;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单株综合得分最高均为G-98,2种方法综合评选出G-98等10个优良单株。[结论 ]锥栗杂交F1代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与相关性,综合选优结果重合度较高,研究结果为锥栗新种质创制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和黑龙江的5个野生秋子梨群体的100个单株的果实性状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果实形态的地理变异,果实和花性状指标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我国野生秋子梨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我国野生秋子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秋子梨果型小于栽培梨,在野生秋子梨果实性状指标中果柄长的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3.26%;根据野生秋子梨果实的性状指标可以将野生秋梨分为‘红罐梨’、‘大苹果梨’、‘小扣罐梨’、‘红焦梨’、‘小红焦梨’、‘黄罐梨’、‘短把黄罐梨’、‘长把黄罐梨’、‘圆通梨’、‘小罐梨’;根据果实纵径/横径分为苹果型(果实的纵径/横径为0.9-1)和梨型(果实的纵径/横径小于0.9);根据果皮颜色分为‘黄皮梨’和‘红皮梨’;在野生秋子梨中内蒙野生秋子梨果型较长,果柄较短。内蒙古野生秋子梨群体中‘IM-QS’群体果型最大,果柄最长,而‘IM-RS1’群体果型最小,果柄最短;野生秋子梨的果实性状与海拔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1年生闽楠容器苗苗木质量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西3个闽楠苗木生产地,采用随机抽样法测定1年生闽楠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长度5cmⅠ级侧根数等生长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闽楠1年生容器苗苗木质量主要取决于苗高、地径、单株鲜重、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单株干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高径比和长度5cm的Ⅰ级侧根数可为辅助指标。结合生产实践,建立以苗高和地径为质量指标的闽楠苗木分级体系,得到闽楠合格苗木分级标准,即Ⅰ级苗木:苗高31 cm,地径3.0 mm;Ⅱ级苗木:31 cm≥苗高≥20 cm,3.0 mm≥地径≥2.5 mm。  相似文献   

11.
2013~2015年对38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优树子代球果性状和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优树子代家系之间的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苗高为7.22~16.35 cm,地径为0.11~0.19 cm,苗木成活率为24.44%~85.87%,苗高和地径的家系遗传力均在0.80以上,其苗期的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种子千粒重与子代苗木的成活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果长和果径均与种子千粒重有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的相关性。通过综合分析,初步选出了6个苗期表现较好的家系,入选率为15.8%,其苗高、地径和成活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3.96 cm、0.18 cm和59.50%,苗高遗传增益和地径遗传增益均值分别为16.54%和14.7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核桃果实发育规律及影响坚果品质的因素,为核桃果园生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陇核5号’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形态变化进行拍照记录,测定果实三径、果实质量、果皮厚度、坚果三径、坚果质量、核仁质量、出仁率、壳厚等指标,利用Logistic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等模型对各指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通过疏果和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分析不同处理对核桃坚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在发育过程中,果实(坚果)大小和质量均表现为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果实质量分别在花后50 d时和花后100 d时出现了增长高峰,坚果质量在花后110 d时出现了增长高峰。花后30~40 d时果实缓慢增长,随后迅速膨大,果实质量快速增加,花后50 d时开始出现水状核仁,花后70 d时硬核开始出现;花后70 d后,果实大小和质量增长变慢,果壳开始形成并逐渐硬化变厚;花后90~120 d时,坚果质量、果壳厚度、核仁质量及出仁率等指标均快速增加;花后120~140 d时,坚果大小增长速度变慢,坚果质量开始下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坚果三径外,其他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3.
对江门市新会区会城镇都会2、3.5、12.9年生40个桉树(Eucalyptus urophylla)杂种子代/亲本家系和1个对照CK无性系进行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的性状生长在家系间、胸径和在单株材积基本都达到显著到极显著差异水平,除少数性状存在异常与林分的保存率有关而未达到显著差异;10.9年生有19个家系的单株材积量超过总体平均值。‘32号’‘40号’50号’和‘55号’4个家系均排名前10且在林分早期和晚期生长中均表现优良,是稳定生长的家系。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随着林龄的增长具有一致性,表明桉树在生长上随时间具有一定稳定性,为优良家系/单株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综合分析表明,‘21号’作为母本、‘2号’作为父本更易产生优良后代,这两个参试亲本值得杂交育种的长期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沙地播种的不同种源、不同育苗方式的核桃楸苗期(1年生)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核桃楸沙地育苗苗期各性状有较大差异,辽东核桃楸苗木质量明显好于苗圃核桃楸,地径最高可达8.02mm,苗高可达21cm,但种源内变异较大;苗期各性状除根长外,其他各性状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中地径和上径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87),苗高和根长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5);沙地核桃楸育苗采用容器杯方式育出的苗木根长明显大于裸根苗,且须根多。  相似文献   

15.
为给澳洲坚果的授粉品种搭配提供依据,选用4个澳洲坚果品种(‘HAES816’、‘HAES294’、‘HAES863’、‘HAES918’)的花粉给‘O.C’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观察其对坐果率、果实形态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花粉对‘O.C’授粉,在坐果率、果顶乳头状突起、果柄长度和粗度、壳果横径、果形指数、出仁率及果仁中氨基酸组成、天门冬氨酸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和总糖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表现出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果皮颜色、壳果纵径、单个果仁质量、一级果仁率、除天门冬氨酸外的氨基酸含量、除油酸和亚油酸外的脂肪酸含量、粗脂肪、水分、粗蛋白、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坐果率和反映果实品质的出仁率、油酸及总糖含量等重要果实性状存在花粉直感效应,可在澳洲坚果园品种搭配和果实品质提升的研究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薄壳山核桃是优质用材树种和木本油料树种,为了解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在江苏地区的早期生长及结实特性,该文以2008年种植于江苏常州地区的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马罕’、‘碧根源3号’、‘碧根源5号’和‘斯图尔特’)为材料,调查分析了树体生长量、结实率、干果特性及果仁品质。结果表明,5个品种薄壳山核桃生长正常,年平均生长量树高为0.74—1.13 m,地径为0.97—1.47 cm;波尼’、‘马罕’、‘碧根源3号’2年生嫁接苗定植后第5年开始结实,第9年单株产量为8.35—11.62 kg;果仁总脂肪含量65%—70.88%,总蛋白质6.14%—12.53%,总纤维2.46%—3.87%,可溶性总糖2.12%—2.83%。综合比较各品种早期结实丰产及果仁品质特性,认为‘碧根源3号’、‘波尼’和‘马罕’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7.
油用牡丹‘凤丹’果实性状及其脂肪酸组分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油用牡丹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筛选选择育种的重点选育目标,以8年生‘凤丹’牡丹为材料,根据结实量采集果实,对其单株产量、果实、籽含油率、脂肪酸成分等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平均单果质量、小果数量、平均小果质量、最大小果质量、最小小果质量、干果质量、干籽质量、干籽出仁率等与产量相关指标在高产组和低产组间差异显著,且单株产量与其余差异显著指标间均显著正相关;干籽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中,以单株产量作为重点选育目标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濒危植物厚叶木莲不同天然植株间种实和子代幼苗表型性状变异规律,促进厚叶木莲物种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首先对云髻山自然保护区5个厚叶木莲单株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其次对不同单株间种实和幼苗生长的差异进行分析,再次对各表型性状开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株厚叶木莲15个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39.70%,其中每果种子数量的变异系数(95.24%)最大,种子长度变异系数(12.53%)最小。种实表型性状和幼苗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YJS03种实饱满、发芽早且发芽率高,幼苗生长情况表现更优;YJS05种子数量少,发芽慢且发芽率低; YJS04的表型多样性(33.31%)最高,YJS08的(15.48%)最低。果实表型性状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种子和幼苗无显著相关;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种子厚度、种子发芽率四者总体上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和地径与发芽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P<0.05);厚叶木莲种实和幼苗的15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厚叶木莲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果实性状变异大于种子和幼苗生长性状;种子越大萌...  相似文献   

19.
对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江西种源的12个优树家系1年生实生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从子代苗期测定方面进行半枫荷优树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半枫荷不同优树家系苗期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5号优树家系的苗高最大,为72.04 cm,高出苗...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大花序桉家系生长(苗高、地径)性状,为大花序桉苗期遗传变异与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大花序桉为材料进行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变异分析、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选择优良家系。大花序桉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其重复力为0.895和0.985。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分别为44.01%和65.96%。苗高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894和1.605,地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85和2.9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一般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一般配合力高的家系差异较大,难以进行联合筛选,需进一步分析。大花序桉家系幼苗生长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有较好的遗传改良潜力。大花序桉幼苗苗高和地径具有独立性,可进行单独定向选择。针对育种目标,利用隶属函数法最终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39、19、38、25和13),其中家系39和19地径增益巨大,分别为254.47%和123.59%,可作为优良亲本选择或定向培育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