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速生化检验在动物屠宰检疫中能帮助判定动物产品是否来源于健康动物。黄脂肉、黄疸、病死动物肉、旋毛虫肉、猪囊虫肉的快速生化检验技术简便,在屠宰检疫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猪胴体、皮肤、脂肪、内脏和关节囊液等部位发黄的现象,导致发黄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黄脂;另一种是黄疸。两种肉虽然外观相似,但发生原因、对人体的危害及鉴别处理方法有所不同,检疫员在生猪屠宰流水线上,如何准确鉴别处理黄脂肉与黄疸肉,直接关系到上市肉品的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检疫员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鉴别处理黄脂肉与黄疸肉的技能。1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3.
生猪屠宰检疫中,动物检疫员经常会遇到黄脂猪和黄疸猪案例,如何鉴别处理、如何防治是关键。为了让广大检疫员对黄疸和黄脂猪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黄脂、黄疸两种案例的鉴别处理及如何防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生猪屠宰基本都是在夜间进行,尤其是在凌晨以后,在夜间利用普通灯光照明的条件下,如果车间厂房又高就会给卫生检验检疫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现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夜间对生猪检疫检验的鉴别方法。1猪的黄脂与黄疸病(黄膘肉)的鉴别因为屠宰车间灯悬挂太高导致光线不足,车间内水蒸气浓度过大视物不清,对病变不明显的患有黄疸及黄脂的肉尸很难看出。可以通过看、照、比、检的方法综合判断。黄疸  相似文献   

5.
宰前检疫很难排查出处于潜伏期或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猪,作为宰前检疫的重要补充和有效延伸,生猪常见疾病的宰后检疫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检疫人员通过感官检查(看、剖、触、嗅等方法)和剖检,对影响肉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病死猪肉做进一步排查,对阻止人畜共患病,如猪囊虫病、猪瘟、猪丹毒、黄疸肉等的流行和传播,确保食品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私宰肉就是未经检验检疫而屠宰上市的猪、牛、羊等鲜肉品,习惯上一般指猪肉居多。私宰肉的主要特征:①私宰肉的排骨切口歪歪斜斜,明显是用刀具砍出来的,而公宰肉是用机器切割,骨头切口十分整齐。②私宰肉没有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验讫凭证(不同的检疫部门均有不同的检疫编码),更没有工商部门的上市凭证。③私宰肉处理方法简单,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黄脂肉、黄疸肉、白肌肉,当遇到上述3种肉食时一定要正确区分各种肉的检疫标准,因屠宰厂流水线上的检疫速度快、时间短,既不能错检误判,又要保证肉食品的安全,常依肉眼和实践经验最终作出综合性判断,必要时进行化验室检验,确保人民群众肉食安全,确保畜牧业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黄脂肉、黄疸肉、白肌肉,当遇到上述3种肉食时一定要正确区分各种肉的检疫标准,因屠宰厂流水线上的检疫速度快、时间短,既不能错检误判,又要保证肉食品的安全,常依肉眼和实践经验最终作出综合性判断,必要时进行化验室检验,确保人民群众肉食安全,确保畜牧业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住肉孢子虫病都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对人畜的危害都相当严重,而且在宰前难以检出,必须经过宰后检疫才能判定。同时由于这三种寄生虫形态和寄生部位比较相似,因此在宰后检疫中很容易混淆。现将猪宰后检疫中囊尾蚴、旋毛虫、住肉孢子虫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生猪肉品检疫重点是屠宰检疫和农贸市场肉品检疫,目的是保证动物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防止畜禽疫病传播,促进畜牧业生产,维护出口信誉.通过在定点屠宰场多年来的检验经验和农贸市场的检疫工作,总结了一些对常见猪病害肉尸和气味异常肉的检疫鉴定和处理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阐述病死畜禽肉、黄疸黄脂肉、寄生虫肉、病变变质冷冻肉几种常见病害肉的感官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等检疫要点及各种病害肉无害化处理方法,并对市场上病害肉的来源、特点、危害及如何监督检查进行探讨,以期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现行市场白条猪肉的检疫程序不够合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实践提出的包括猪胴体感官检查,肌肉生化指标快速检测及综合卫生评定的白条猪肉检疫程序,能满足市场白条猪肉检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猪囊虫病是由猪囊尾蚴(猪囊虫)寄生于猪的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人们俗称患囊虫病猪的肉为“米猪肉”。该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肉品卫生检疫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阐述了囊虫病对人类的危害及如何进行检疫处理.并对该病的防治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在云南省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是由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有钩绦虫的幼虫在猪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病。鹤庆县当地百姓将患病猪称为"米心猪",将此肉称为"米心肉"。该县曾有很多被感染的病例(多数患有脑囊虫),本文就鹤庆县情况浅谈猪囊尾蚴病的检疫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5.
陈艳川 《云南农业》2003,(11):16-16
猪旋毛虫病,是旋毛虫形线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肉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除感染猪以外,狗、猫、鼠、兔、狼、狐狸及人等均可感染,人摄食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会发生感染,对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目前,在动物检疫中猪旋毛虫病是重点检疫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猪黄脂病是以猪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欲称"黄膘",有的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生猪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猪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黄疸肉".  相似文献   

17.
辽西地区猪防疫检疫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该文对辽西地区猪防疫检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猪防疫检疫工作稳妥有序开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猪黄脂病的预防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黄脂病是以猪体脂肪组织呈现黄色为特征的一种色素沉积性疾病,欲称“黄膘”,有的又称为黄脂肪病或营养性脂膜炎。在生猪屠宰后皮下脂肪变黄的猪肉,若因饲料引起的称为“黄膘肉”,因疾病引起的称“黄疸肉”,  相似文献   

19.
猪黄脂肉(黄膘肉)的发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猪脂发黄现象(黄膘肉)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其原因主要由营养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营养性因素主要是饲料原料中含有较多的黄色素和其他色素物质,病理性因素主要是猪黄疸病变。2008年在全国发生的猪黄膘肉以后者较多,是体内脂肪氧化和霉菌毒素引起肝、胆病变,从而造成黄疸性黄脂。不仅引起脂肪变黄,粘膜组织也会变黄。其主要是由于饲料中感染了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禽畜养殖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禽畜的肉产品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食材。近年来,由于多起肉产品导致的疫病问题,人们也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养殖户以及动物检疫人员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以此应对动物疫病类型复杂、传播速度快的局势,保证肉产品通过检疫,进而保证良好的养殖效益。本文从畜牧兽医工作中动物检疫现状和问题入手,并分析畜牧兽医如何做好动物疫病检疫工作,希望可以实现禽畜少得病、养殖户多挣钱、消费者吃到放心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