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疫病之一,主要能感染牛、羊、猪等多种经济动物,造成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疾病,在牛的病原学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将该病列为三类动物疫病~([1])。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确定BVDV包括2种基因型,即BVDV1型和BVDV2型。该病广泛流行于全球  相似文献   

2.
<正>牛病毒性腹泻(BVD)可引起牛黏膜感染,腹泻,及母牛流产等症状,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自限性的传染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一种主要感染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的重要传染性病原体,由于BVDV在全球广泛流行,给全球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BVDV的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治意义重大。近年来,BVDV诊断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BVDV诊断方法进行了概述,为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牛的一种病情较为复杂的疾病,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性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性感染称为黏膜病。本病于1946年在纽约首次发现,目前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血清阳性率在30.0%~42.4%,病死率30%左右[1]。本病主要感染牛,尤其是犊牛,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将牛病毒性腹泻定为三类疫病。  相似文献   

4.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1],牛感染BVDV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进行性消瘦,脱水,严重的可引起死亡[2]。BVDV可以导致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母畜流产和奶牛产奶量下降,以及生产性能下降,每年都给全球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近几年来,我国BVDV的感染情况日益严重,为了掌握青海  相似文献   

5.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BVD- 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引起牛的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 ,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在自然条件下 ,可感染家养和野生的反刍兽 ,主要侵害 6~ 1 8月龄的幼牛 ,患牛表现为发病急 ,体温突然升高至 4  相似文献   

6.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简称病毒性腹泻(BVD)或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全球分布,各养牛业发达国家均有流行。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该病目前在我国也呈流行趋势,对牛群的危害与日俱增,给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情况BVDV的天然宿主包括牛、羊、猪和多种反刍动物,可引起易感动物发热、黏膜糜烂、腹泻,严重影响牛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的病原,感染后可造成牛腹泻、流产、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症状,且急性BVD致死率较高,对我国乃至世界养牛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国内外对BVDV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其结构蛋白方面,对于在BVDV复制、转录、翻译中起重要作用的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较少,缺乏对BVDV非结构蛋白的功能进行系统的总结。论文对BVDV非结构蛋白功能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总,以期对今后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致病机制、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腹泻和消化道黏膜坏死、糜烂或溃疡为特征,感染牛也可表现肺炎、流产、出血综合征、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等多种临床症状。病毒引起的急性疾病称为牛病毒腹泻,引起的慢性持续感染称为黏膜病。发生该病后会导致产奶量下降、产肉率降低、繁殖障碍、生长迟缓等,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4年,对我省3市8个养牛场(户)和1个屠宰场的检测结果发现,采样阳性率总体在20%~  相似文献   

10.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并且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疾病[1-2],其病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员,可分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型(BVDV-1)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BVDV-2)。研究证明:BVDV会引起牛的急性感染、持续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PI)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感染的一类重要传染病,给世界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以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阐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国内外流行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防治概况,以期为我国防治该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牛病毒性腹泻病(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呈现出多种临床表现,如咳嗽、发热、腹泻、黏膜溃疡或糜烂等,感染牛表现白细胞减少、持续感染、免疫抑制与耐受,对怀孕母牛流产、产畸形胎或死胎等,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不仅感染牛,也能感染山羊、绵羊、鹿等反刍动物,给防制本病带来很大的挑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发病必须上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牛,呈世界性分布,由于持续性感染及母牛的繁殖障碍,给世界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防控该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接种,由于传统疫苗存在不足之处,对预防该病仍存在较大难度。为了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新型核酸疫苗受到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膜脱落、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胎,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与免疫抑制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许多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我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该病流行,并且有较高的感染率。携带BVDV的牛是牛源生物制品及生物活性材料的潜在污染源,给畜牧业生产及相关领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学分类与分型、感染与流行情况、国内外现状及防控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牛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引发的以牛为自然易感宿主的、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传染性疾病,也称为黏膜病。自1946年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在世界各国都有比较普遍的发生和存在。该病在临床上除了引起病畜腹泻、高烧发热和黏膜病外,妊娠母畜感染还能引起流产、仔畜先天性缺陷、产弱犊和个体偏小犊牛、发育不良及高空怀率、繁殖紊乱等繁殖障碍性疾病,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陈新诺  张斌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1):3137-314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导致牛腹泻的重要致病病毒之一,BVDV感染不仅能造成严重的临床症状,且可导致患畜的免疫力降低从而感染其他病原,致使患病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增加,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损失。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相关理论及技术不断发展,对于BVDV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了解,作者主要从BVDV的病毒粒子结构组成及功能、国内外的流行情况和BVDV基因的遗传与变异情况3个方面阐述近几年BVD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玉树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牛的腹泻、咳嗽、发热、黏膜糜烂溃疡、免疫抑制、怀孕母牛流产、死胎等多临床表现类型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于1980年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每年都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我国养牛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上海嘉定、崇明地区奶牛病毒性腹泻血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BVDV除感染牛外,还可感染猪,也会感染鹿、羊、骆驼、兔及其他野生动物,宿主相当广泛。近年来也有人感染BVDV,以及从生物制品中分离出BVDV的报道。病牛临床表现为腹泻,急、慢性黏膜病,持续性感染与免疫耐受,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本病世界广泛流行,自1980年李佑民首次报道BVDV  相似文献   

19.
张淑琴  谭斌  武华 《畜牧与兽医》2012,44(1):100-103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危害养牛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疾病,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引起该疾病的病毒除感染牛外,还可以感染野生动物。本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野生动物的临床表现和病毒分离、血清学变化、基因型变化以及病毒在牛宿主与非牛宿主之间的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BVD)是牛的主要疾病之一,可引起牛的生产性能下降而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含有一段从5'~3'端约12308个硷基非翻译区(UTRs).各毒株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多型性、抗原多变性和生物学特性差异,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和5'端非翻译区核酸序列不同,BVDV可分为基因1型和基因2型,各毒株的致病力以及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均不相同,牛感染BVDV后可表现为胃肠道粘摸损伤,因免疫抑制而引发继发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和繁殖机能障碍.妊娠母牛之间极易发生水平传播,导致流产、胎儿畸型和产出持续性感染带毒犊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