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蹄类动物为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分布的雪豹、狼和猞猁等捕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为了掌握该地区主要野生有蹄类动物的种群密度,于2009年2~3月通过车行样线和步行样线2种调查方式,采用距离取样方法,对岩羊和北山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车行样线调查获得的岩羊密度为1.791~6.751只/km~2,北山羊密度为0~0.140只/km~2。步行样线调查获得的密度较低,岩羊和北山羊分别为0.008~0.698只/km~2和0.023~0.252只/km~2。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岩羊和北山羊种群密度较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环颈雉种群密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瑞 《野生动物》2009,30(4):201-202,228
2005年4-6月,作者在辽宁省实验林场、灯塔市铧子林场和建平县罗福沟乡对环颈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样带法。辽宁省实验林场环颈雉种群密度为2.0只/km^2,灯塔市铧子林场种群密度为3.2只/km^2,建平县罗福沟乡种群密度为6.8只/km^2。造成环颈雉种群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境质量、猎捕压力和天敌数量。辽宁省调查地区的环颈雉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省市和欧美地区,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栖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Cervus elaphus)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维护内蒙古贺兰山的生态平衡。于2017年11—12月,2018年4—6月、11—12月,2019年4—6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马鹿进行调查,采用Distance R进行数据分析,估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并对种群结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马鹿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452(1678—3578)只,种群密度为3.705(2.539—5.048)只/km2,遇见率为1.943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12,P=0.98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雄性群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132);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查清新疆乌鲁木齐南山山区天山马鹿(Cervus elaphus songaricus)种群的现状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马鹿资源,2010—2011年采用截线抽样法对新疆南山山区天山马鹿的栖息地和种群现状进行了考察。共调查35条样线,总长度78km,遇见马鹿158头,平均密度为0.52512±0.064758头/km2,栖息地面积697km2,估计马鹿总数为366.0±45.1头。雌雄比例2.5:l,亚成体和成体数量明显大于幼体和老体数量。研究区域内马鹿的种群密度和资源总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但从性比和年龄结构来看该研究区域马鹿种群有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8~2009年实地考察研究结果,着重就该区2种有蹄类动物的分布、种群数量以及有关问题作概要性探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老虎台盘羊分布区盘羊平均密度=8.49/8=1.06只/km^2,黑英山盘羊分布区盘羊平均密度=5.34/3=1.78只/km^2。整个分布区盘羊种群数量1 488只,其中,老虎台分布区种群数量=480×1.06=509只,黑英山分布区种群数量=550×1.78=979只。(2)老虎台北山羊分布区北山羊平均密度=14.59/5=2.92只/km^2,黑英山北山羊分布区北山羊平均密度=7.01/4=1.75只/km^2。整个分布区北山羊种群数量5 604只,其中,老虎台分布区种群数量=1 200×2.92=3 504只,黑英山分布区种群数量=1 200×1.75=2 100只。以上数据为该区2种野生有蹄类动物开展狩猎与保护提供了对策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野生马鹿种群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多阶抽样方法 ,研究了黑龙江省野生马鹿资源现状。结果表明 ,1 990年该省林区野生马鹿种群数量为 ( 4 430 0± 3972 )头 ,平均分布密度为 0 2 5头 /km2 ,总栖息面积约为1 789 6万hm2 。与 1 975年全省野生马鹿调查结果相比 ,野生马鹿种群数量略呈增长趋势。1 5年间种群数量增长了 1 5 39%,年增长率为 0 95%,而分布区面积减少了 30 %~ 40 %,出现了明显的分布区退缩现象 ,初步形成了新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1996~2000年采取样带法实地调查和分布区社会调查相结合方法,对辽宁省黑熊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查清了黑熊在辽宁省分布于3市6县(市、区),具体分布地点有20个乡镇,分布面积3594.21 km2,种群数量总计347只,平均种群密度0.10只/hm2.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黑熊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保护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永春  肖林  李学友 《野生动物》2013,34(5):253-255,306
中华鬣羚是CITES附录I物种,已被IUCN列为近危种,是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国内鲜有鬣羚种群数量的报道。2011年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白马雪山鬣羚的数量进行调查,共在白马雪山叶日片区布设9条样线总计48.3 km。研究表明,叶日片区为鬣羚的理想栖息地,区内鬣羚种群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58±1.25头/km~2,整个叶日片区约有鬣羚140头,80%的置信区间为72~208头。本研究还发现,鬣羚在叶日片区内具有来自狼等肉食动物的捕食风险。在生境选择上,鬣羚偏好利用高山栎林带,样线调查中鬣羚的主要粪堆(76%,n=251)都分布于高山栎林生境内。该类生境的特点为高郁闭度和高隐蔽性,鬣羚的这种选择模式可能是为了躲避捕食者。研究区内,鬣羚与高山麝、毛冠鹿、中华斑羚、岩羊和水鹿等具有生态位重叠,这些有蹄类动物在生存环境严酷的高海拔地区的竞争及共存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花尔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黑琴鸡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琴鸡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但该区黑琴鸡种群数量统计的资料较少。2007年12月15~26日,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黑琴鸡越冬期种群密度进行了专项集中调查,结果表明:整个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黑琴鸡种群密度为(0.052±0.0188)只/ hm^2。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地区黑琴鸡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该地区天然火灾、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和偷捕偷猎活动有关。该研究对制定黑琴鸡的保护管理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掌握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的分布、种群大小及与生境适宜性的关系是对濒危马麝开展可持续就地保护的前提和基础。2021年7月1日—8月25日,采用样线法和粪堆计数法对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麝种群进行调查,分析马麝的分布和种群大小与保护区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保护区分布有马麝922~1 480头,主要分布在适宜生境内,平均种群密度为(4.00±0.93)头/km2;随夏季生境适宜性的增加,马麝的种群密度也呈上升趋势,高适宜区生境种群密度可达(18.01±1.36)头/km2。兴隆山保护区可通过生境保育提升其非适宜区的生境质量,扩大马麝的分布范围,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于2003—2016年采用样线法对鄱阳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鄱阳湖周边三市13县72个子湖泊及周边草洲。结果表明: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5. 5±38. 5)只,其中2005年数量最多,为145只。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际波动较大。共在15个子湖泊记录到黑鹳,主要分布区域为鄱阳县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鄱阳县湖区黑鹳记录总数量为371只,占鄱阳湖区历年黑鹳分布数量总和的74. 6%。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呈聚集型分布,只有17. 3%的黑鹳分布在鄱阳湖区主要的候鸟保护区内。本研究表明鄱阳湖越冬黑鹳主要分布于鄱阳湖重要的候鸟保护区范围之外,为有效地保护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建议加强黑鹳种群监测,建立健全黑鹳种群就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狍的种群数量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7月~2009年2月,在吉林省狍主要分区域东部长白山区,根据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长白山区的地形、地貌、林型等特征,结合走访调查,在狍的适栖面积内随机布设样带196条,每年冬季调研。对样带内狍的活动痕迹、实体进行综合分析,统计样带密度。然后用DPS 7.0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狍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狍在长白山区种群数量2007年约为(40200.43±2725.45)只、2008年约为(41084.09±2773.61)只,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分布面积扩大。同时提出对狍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动态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分析种群季节变化规律,构建种群年动态数学模型。结果:密度阻滞型的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高原鼠兔的年度种群数量变化,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高原鼠兔以密度阻滞效应来调节其种群数量,即呈“S”型变化为主的曲线,密度很小时则表现为指数方程(dN/dt=rN)式变化。  相似文献   

15.
调查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分析种群季节变化规律,构建种群年动态数学模型.结果密度阻滞型的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高原鼠兔的年度种群数量变化,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高原鼠兔以密度阻滞效应来调节其种群数量,即呈"S"型变化为主的曲线,密度很小时则表现为指数方程(dN/dt=rN)式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位于昆仑山余脉布尔汗不达山区的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智玉村地区的雪豹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设32条样线,在其中的4条样线上发现了雪豹的痕迹(足迹、刨痕、尿迹、粪团和食物残骸),通过调查数据的取得,对该地区雪豹的种群密度做出了初步的估计,同时分析了该地区雪豹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提出了针对雪豹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1 ~2014年,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驼鹿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研究.采用三阶抽样及大样方法在6个林业局和1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驼鹿种群密度为0.051 2±0.003 05只/km2(置信区间80%),种群数量2 648±158只,调查精度78.37%.与2008年该区域内的3 015±290只相比较,减少率12.2%,年均减少率为2.16%.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获得了驼鹿的分布范围,内蒙古大兴安岭驼鹿分布区总范围约88 512 km2,栖息地总面积约51 715 km2.与1989年对比,减少24 730 km2,缩小21.8%,年递减率0.98%.与2008年栖息地面积比较,减少2 665 km2,减少率4.9%,年递减率0.83%.最近6 a的数量、栖息地下降趋势减缓,说明了经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懈努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与天保工程等国家、地方宏观保护政策密切相关.但亟待寻求除森林禁伐、限伐、管护之外的驼鹿栖息地生态恢复与有效管理措施,遏制驼鹿种群和栖息地继续下降,从而使这一珍贵的濒危物种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期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姣  施大钊 《草地学报》2008,16(1):85-88
依据1983-2004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捕尽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资料。该鼠在植物生长期的种群波动特征为:不同密度年度间增长幅度差异显著,其高密度年份的增长率137.39%,低于其他密度年份206.63%,且秋季田鼠种群下降幅度34.09%,小于其他年份37.20%;布氏田鼠春季种群密度将显著影响当年高峰期(r=0.643,P<0.05)以及越冬鼠数量(r=0.769,P<0.05);年际与季节波动密切相关,高低数量年可从季节波动中反映出来。布氏田鼠季节消长曲线为单峰型,峰期在7-8月;在高密度年无明显波峰,为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6月运用路线法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常见鹭科鸟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常见鹭科鸟类的最大种群数量为4274±92只,其中池鹭1949±41只,小白鹭1098±25只,牛背鹭994±19只,夜鹭243±12只.  相似文献   

20.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