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三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单瓜种子粒数、种子百粒重和种瓜重是西葫芦种子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三者与产种量均呈正相关,r在0.3168~0.6843之间,除百粒重外,其它均达极显著水平。种子粒数对产种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0.9619;百粒重作用次之(0.4403);种瓜重无直接正向作用,但通过种子粒数对产种量的间接作用较大(0.7204)。提高产种量,首先应着力增加单瓜种子粒数及种子百粒重,其次增加瓜重  相似文献   

3.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方法的商榷张存良,殷毓芬,吴祥云(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济南250100)作物产量的高低(以小麦为例)受三因素直接影响,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决定。三因素虽又受其它性状影响,而其它性状也只能通过三因素间接作用于产量,不...  相似文献   

4.
旨在明确江苏淮南和淮北麦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江苏省2019-2020年度预备试验101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淮南和淮北小麦品种(系)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739.1 kg/hm2和8560.3 kg/hm2.相关分析表明,淮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与...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田纪春  邓志英  胡瑞波  王延训 《作物学报》2006,32(11):1699-1705
以8个不同类型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3种类型超级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肥地力下,大穗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的产量高于多穗型品种;而中、低肥力下,多穗型品种的产量又显著高于大穗型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大穗型和多穗型品种的穗数、  相似文献   

6.
2001-2015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艳 《中国种业》2016,(4):41-43
为了解近年来河南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情况,揭示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对2001-2015年河南审定的109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52个弱春性小麦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半冬性小麦品种产量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顺序为株高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弱春性品种的相关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数株高。小麦新品种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产量三因素间的间接作用都为负值,这与简单相关的分析结果一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河南省生态条件及当前的栽培习性,今后在小麦新品种选育上,重点选择多粒型、千粒重高的大穗型品种,同时注意三要素的协调发展,尤其注重有效穗数与千粒重的协调。生产上根据小麦种性区分对待,在半冬性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弱春性小麦生产上重点通过提高穗粒数和有效穗数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白星花金龟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白星花金龟,[Potosia(Liocola)brevitarsis(Lewis)]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地区农作物、果树及林木上发生的一种新害虫,近年来其发生和危害逐年加重,为此,笔者通过大面积多点取样调查和定点、定时观测以及建立昆虫园等方法初步摸清了其生活习性和危害的各种寄主作物,并提出了适合昌吉地区的防治措施和对策,如人工捕捉、集中诱杀、粪堆处理、拒避成虫以及药剂防治等,为控制该虫的发生和危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帆 《中国种业》2017,(10):47-49
通过对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凤大麦7号产量构成因素中,与产量相关程度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最高茎蘖数基本苗千粒重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依次为: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千粒重。根据分析结果,结合云南省生态环境及当前的种植条件,凤大麦7号高产栽培策略应以提高有效穗数为主导,有效穗数的提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基本苗,合理控制最高茎蘖数等措施来实现,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不能一味追高,应注意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886059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盐都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和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试盐城点的试验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盐城市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并对本区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气象要素变化最大的降水量,其次是日照与积温,其中底墒水的变幅最大,其次是后期降水。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而言,关中期日照不足,前期气温偏高,后期降水过多,气温偏低,以及前期干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相关和通经系数分析方法,对两种杂交组合方式的小麦F1代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1代的穗粒数多于春、冬小麦杂种F1代的穗粒数;两种杂交方式的F1代单穗粒数与单穗粒重的关系极为密切,对其单穗粒重的贡献最大。为春小麦优质高产育种提供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全因果通径模型中主要因素的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自变量之间呈因果关系的通径模型,分析了经典方法在决策主要因素时的优缺点;提出了比较总效应和总决定程度的新方法,并以实例进行了印证  相似文献   

13.
钟声  阮培均 《种子》1995,(6):24-26
该文对1983 ̄1994年南方冬麦区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毕节试点6轮参试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构成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内育成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均较高,系丰产潜力提高的2个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性状与数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粒重〉穗粒数〉亩有效穗数〉千粒重,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份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24-28
为了研究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小麦产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2005-2008年陕西省长武县中科院长武农业生态站小麦品种‘长武89134’为试验对象,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各种农艺性状中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重和株高与小麦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每穗粒数与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地上部分总干重、籽粒干重和每穗小穗数与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每穗结实小穗数和株高对小麦产量的存在正向直接作用(r每穗结实小穗数=0.712**,r株高=0.848**,P<0.05),而地上部总干重和每穗粒数则对产量存在着负向直接作用(r地上部分总干重=-0.792**,r每穗粒数=-0.784**,P<0.05)。‘长武89134’产量受到每穗结实小穗数、株高的正向作用和地上部总干重、每穗粒数的负向作用,因此需要主要针对这四种农艺性状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再并且协调好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找出适宜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评价小麦持绿性状的表型指标,为快速筛选小麦持绿品系,加速抗旱、高光效育种进程提供数据支撑。以包含306个家系的RIL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灌浆不同时期旗叶叶绿素SPAD值、功能绿叶面积持续期(GLAD)以及衰老参数变化特征,并对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IL群体SPAD值、GLAD在整个灌浆期的变化动态复杂,衰老相关参数无法反映其动态变化过程。2种水分条件下,在灌浆后期(花后20、25和30d)SPAD值与粒宽、粒厚、千粒重以及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灌溉条件下花后10、13、16、19和22d的GLAD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GLAD与单株产量相关性则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旗叶SPAD值在灌浆后期(花后20、25和30d)相比于GLAD和衰老特征参数与产量性状具有更好的相关性,且测定相对简单,更适宜于持绿品系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根系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7  
1988~199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均抑制小麦根系的生长。干旱导致土壤表层根量减少,而深层根量所占比例增大。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单株次生根数明显减少;低于50%时,单株根量显著下降。根系活性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而下降,其中以扬花期的下降幅度为最大。小麦单茎伤流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根冠比与土壤含水量则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此外,研究还指出,4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是小麦生育后期重度干旱的极限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子粒中戊聚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统一供种,统一试验方案,对河南省有代表性的生态地点的8个小麦品种的戊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吉粒重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生态因素是影响小麦子粒戊聚糖含量,蛋白质含是,千粒重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品种遗传因素对小麦品种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戊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产量来看,以豫麦34号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来自全国各地的48个小麦品种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各生育期性状与千粒重、穗粒重等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基本呈显著正相关,与退化小穗数极显著负相关。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4y=0.5671),达极显著水平;“出苗-抽穗”天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负向显著(p1y=-0.2554),但经全生育期天数对产量有一个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p1→4→y=0.4499);“抽穗-开花”天数以及“开花-成熟”天数对产量直接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肥条件下旱地小麦水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肥条件对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施肥处理分别比相应对照增产39.2%~142.6%和34.2%~152.3%,同时补充灌水比不灌水各处理增产21.0%~40.2%。不同肥料配比以N1P1处理的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并以适当补灌效果最佳,补充灌水和不灌水每千克N分别增产小麦18.0kg和13.0kg。不同肥料配比处理灌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0.17~0.72kg/m^3,并以N1P1最高,为1.16kg/m^3。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用1989年从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中部晚熟冬麦区、北部春麦区的13个县(市)的不同生态区采集的181个叶锈菌菌株与山西省的33个生产品种、后备品种及亲本材料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叶锈菌群体具有不同的毒性.例如丰抗13在各生态区表现的抗、感反应不一致,即使在表现抗病的地区,其抗性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