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对油松母树林和种子园良种基地营建和管理技术的详细总结,指出了油松良种基地在营建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和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油松人工林100块临时标准地资料的数量化分析,得出了影响油松人工林高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海拔高度、基岩母质、坡向,而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则不显著。我们利用海拔高度、基岩母质、坡向和土层厚度划分了26个立地类型。通过打分的办法,对各种立地类型作出了Ⅰ、Ⅱ、Ⅲ、Ⅳ级评价,得出油松应种植在立地级为Ⅰ、Ⅱ级的各类型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过去,我场苗圃对油松幼苗越冬防寒,一直采用盖土、盖草和设防风障等办法,效果虽好,但消耗人力、物力较大。1970年以来,我们研究配制了1:1.5的加大石灰量的1%波尔多液,加浆糊乳剂,在11月初土壤结冻前给油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内相关因素,研究其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促进了油松的生长,增强了对赤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赤松毛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林业工程中使用油松良种的必要性,油松良种基地建设是实现造林良种化的基础,对造林工程使用油松良种提出了新思路,并对油松造林良种化的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一块红板"制服"了一度猖狂危害6万余亩油松的延庆腮扁叶蜂,保证了延庆区乃至周边怀柔区以及相邻的河北省境内的十余万亩油松的生态安全。小小红板"制服"大名鼎鼎的延庆腮扁叶蜂前日,记者跟随北京市林业保护站站长朱绍文带队的林业有害生物一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造林良种化,良种生产基地化,落实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1972年全国林木良种协作会议以来,我省开始了油松母树林营建工作。几年来,我省采用改建人工幼林和天然林的办法,共建成油松母树林8766亩。目前,这些母树林生长健壮,有的已开始大量挂果  相似文献   

9.
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等不同类型林分中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朝阳地区的松毛虫发生区,混交林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38.0%和74.8%;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43.9%和80.8%,3种油松林分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顺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0.
王立方 《绿色科技》2013,(8):170-171
指出了油松是常绿乔木,属于暖温带树种,抗旱、耐寒、耐瘠薄,是北方土石山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对立地条件要求并不苛刻,但由于油松人工林的树种大多比较单一,加之近几年气候干燥,雨水缺乏,造成病虫害种类繁多,导致油松免疫能力比较低。各类病虫害对油松的生长带来了严重阻碍,已成为油松的第一大威胁。通过对油松病虫害的相关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卢龙、抚宁两县油松天然更新种源、种子繁殖特性、油松封山育林地区天然更新状况的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论证了在燕山低山丘陵开展油松封山育林、恢复和扩大油松资源的可行性。认为在有油松母树的地段,应大力开展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进行了飞播油松种子萌发特性、油松幼苗生根特性、油松的适应性等因子对油松成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子自然落种时多为种子珠孔与地面平行,便于吸收天然降雨和地表水分;油松种子浸水8 h吸水率达到16.4%,之后吸水速度减缓,其发芽吸水率为164.3%;油松种子萌发后根系生长迅速且直根系发达;油松种子在高温下进行适当时间的暴晒和干热处理,均可提高种子发芽率。油松种子的这些生物学特性均表明其适宜飞播造林。  相似文献   

13.
临汾地区从1953年以来,在东、西山广泛地开展了大面积的油松荒山造林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安泽、古县、乡宁、吉县、大宁、蒲县、汾西等县早期营造的人工林、有的已郁闭成林或能生产小径材。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搞好油松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加速幼林生长,促进林分速生丰产的重要环节。在林分的生长过程中,通过抚育间伐,代替自然稀疏,不断地调整单位面积内活立木的数量,保持适宜的密度结构,是成林集约经营的主要内容。我们对油松人工林郁闭前、后的抚育及间伐技术摸索到一些办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文献资料的查阅及总结 ,摸清了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的历史 ,现状及进展情况 ,提出了油松飞播林经营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辽西地区油松纯林适宜的改造方式,对封育、不同阔叶树种混交改造后的油松林分的生长、土壤物理性质、植物多样性及天然更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封育油松纯林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油松-刺槐、油松-毛黄栌、油松-山杏混交林。封育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油松-毛黄栌混交林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封育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油松-柠条混交林各项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封育油松纯林天然更新树种种类及油松幼苗幼树数量最多,油松-柠条、油松-刺槐、油松-元宝槭混交林林下基本无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油松、华山松直播造林是营造大面积用材林、加速荒山绿化步伐的一种好办法。终南林场从1959年建立以来,坚持植苗、直播造林相结合,共营造油松、华山松人工林36500多亩,其中植苗造林28000多亩,占75%左右,直播造林8000多亩,占25%左右。1961年直播的油松林现在平均树高5米,胸径8.9匣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葫芦岛地区油松结实量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表明,油松阳坡近熟林的结实量最高,不同龄组、不同坡向对油松结实影响较大,坡度对油松结实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对陕西陇县八渡林场油松种子园14个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试验确立了提取油松嫩梢DNA方法,提取的DNA可用于RAPD扩增;通过对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建立了油松扩增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用筛选出的8个引物对14个油松无性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个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条带为14条,占总扩增条带数的60.8%,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4个油松无性系具有较丰富的DNA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栾川县油松飞播林抚育间伐工程实践,系统总结了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技术,对今后进行大面积油松飞播林的抚育间伐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观察、调查及实验测定,主要研究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及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与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发现,油松枯梢病于5~7月发病,发病初期的症状是油松针叶枯黄,部分油松针叶尖端逐渐枯死。至10月份,油松感病的枝干上会出现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进行越冬,分生孢子器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是次年侵染油松的主要病原。土壤肥力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油松枯梢病的病害程度加深;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测定无明显关系。立地条件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坡向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并无明显关系;坡位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坡下的发病率较高,坡上的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