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诱变处理对小麦体细胞组织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供试材料为52份冬小麦品种。以其中7份先行干种子30KRγ射线照射处理,然后从M#-1成株中取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M#-1的平均出愈率比对照提高40%,分化率保持不动,分化历期延长10天,得苗率显著增高。对4份材料的成株分别在原胚期及幼胚期进行1KR照射处理,取未成熟胚离体培养,原胚期的出愈率比对照成倍提高,分化率却降低一半,得苗率随之下降;幼胚期的出愈率不变,分化率提高,得苗率增加。用12份材料的愈伤组织进行1KR照射处理,分化率显著下降。其它29份材料用5-100KR不同照射量处理,发现5KR是抑制分化的照射量,25KR是抑制生长的起始照射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逐步提高培养基中NaCl浓度的方法,对寒地粳稻长白3和龙稻9成熟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进行选择培养,研究NaCl对愈伤组织生长量、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规律以及对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量均下降,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再分化率减少;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长白3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及丙二醛积累量都高于龙稻9,且在较高NaCl浓度处理下,长白3愈伤组织再分化率低于龙稻9,证明长白3愈伤组织耐盐性低于龙稻9。  相似文献   

3.
NaCl和Na2CO3胁迫对枸杞愈伤组织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NaCl和Na2CO3胁迫下对枸杞愈伤组织生长量、放氧速率(O2-.),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及比较。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O2-.、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增加;Na2CO3胁迫下O2-.、MDA含量、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增加,但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枸杞愈伤组织抗碱性远小于抗盐性。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柑橘愈伤组织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小东  黄颖  曹文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93-2495,2501
以温州蜜柑品种国庆1号的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盐处理(0、25 、50及100 mmol/L NaCl)对柑橘愈伤组织生长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愈伤组织生长量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试验为在细胞组织水平上阐明盐胁迫对柑橘的伤害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籼稻为材料,研究了γ-射线对水稻不同外植体(成熟胚、幼胚、幼穗等)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和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胚和幼穗在培养之前,进行γ-射线处理,照射量不宜超过0.258C/kg;用γ-射线7.740C/kg照射后的M_1植株幼穗作外植体,可提高培养力;成熟胚在培养前进行辐射处理,会降低出愈率,但分化率却明显提高,其照射量以0.645~1.290C/kg为宜,如果直接辐照愈伤组织,则以6.45×10~(-2)C/kg为佳.辐射处理会促进意伤组织老化,缩短分化历期,一般幼穗愈伤组织的有效分化期为接种后150~180天.  相似文献   

6.
以苹果属植物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 和富士(Malus pumila cv. Fuji)为材料,在含0和150 mmol/L NaCl的MS培养基中培养15 d,研究盐胁迫对2种苹果属植物愈伤组织及组培苗生长和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累积的影响,明确其耐盐适应性机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八棱海棠和富士愈伤组织及组培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升高,相对生长速率(RGR)降低,且愈伤组织生长受影响更大。其中八棱海棠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上升380.6%、25.5%和130.2%,组培苗分别比对照上升7.1%、9.0%和449.0%;富士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上升30.1%、27.5%和385.0%,组培苗分别比对照上升22.0%、90.0%和412.4%。以上结果表明,2种苹果属植物愈伤组织和组培苗均可通过诱导渗透调节物质的累积来适应盐胁迫,其中八棱海棠愈伤组织以可溶性蛋白累积最显著,而富士愈伤组织以及2种苹果属植物组培苗均以脯氨酸累积最显著,其愈伤组织生长对盐胁迫比组培苗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以‘黑比诺’葡萄试管苗叶片诱导并继代1a的愈伤组织作为试验材料,接种后分别添加0、0.1、0.2、0.3、0.4mol·L-1的NaCl溶液,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及细胞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葡萄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逐渐升高,当NaCl浓度为0.3mol·L-1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到80.76μg·g-1,此时SOD活性也达到最高,为53.7320U·g-1·min-1;较低浓度的NaCl有助于PPO与CAT活性的升高.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葡萄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均与CA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OD、PPO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程度NaCl胁迫下,细胞膜保护酶间的相关性也出现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北海道黄杨叶片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增殖培养试验,同时开展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愈伤组织培养,探讨外源激素对叶片离体培养的影响及其愈伤组织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6.3 g/L,有利于愈伤组织增殖的激素为2,4-D0.5 mg/L;0.2%NaCl胁迫对愈伤组织生长影响较小,NaCl浓度高于0.4%时,随盐浓度升高愈伤组织脯氨酸含量增加,生长量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麻黄愈伤组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中麻黄愈伤组织在0.1%(A)、0.2%(B)0、.4%(C)、0.6%(D)0、.8%(E)、1.0%(F)NaCl处理下,生长状态、质膜透性、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0.2%以下的盐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影响不大,其耐盐的极限值在0.6%-0.8%.随NaCl浓度的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膜透性增强;脯氨酸含量在前期(10 d)和中期(20 d)变化不明显,胁迫后期(30 d)明显增加;MDA含量在前期、中期增加,后期处理A、B、C、D的MDA含量降低,但在0.8%和1.0%盐浓度下继续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但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处理下积累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杂交种郑22×综3的幼胚愈伤组织为材料,在加有NaCl和羟基脯氨酸(Hyp)的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5代,获得耐NaCl和耐Hyp的愈伤组织变异体.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变异体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和较低的渗透势;(2)在相同盐浓度的培养基上,脯氨酸含量和K+,Na+含量均为影响耐盐变异体耐盐性的影响因子,经比较排序为Hyp变异体>耐NaCl变异体>对照,耐Hyp变异体表现了最强的耐盐性;(3)耐Hyp变异体的高脯氨酸含量特性比耐NaCl变异体稳定.用Hyp筛选耐盐变异体的的方法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沙枣愈伤组织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和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低浓度NaCl促进沙枣愈伤干物质积累,但当培养基中的NaCl含量超过0.7%时,生长即受到抑制。蛋白质含量随NaCl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脯氨酸含量、膜相对透性,MDA 含量和SOD 活性都随NaCl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对SOD 同工酶酶谱没有影响,仅使迁移率小的酶带染色程度加深。本文对在盐胁迫条件下沙枣愈伤组织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及SOD 与其耐盐性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的筛选及耐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玉米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选用4个适于玉米组织培养基因型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继代5次后,分别用200 mmol/L NaCl和5.5 mmol/L Hyp连续筛选3次,获得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分别称为rn变异体和rh变异体,以普通继代培养基上培养的愈伤组织为对照。经一代回复培养,分别在200,250和300 mmol/L NaCl胁迫下,分别测定了rn变异体r、h变异体和对照愈伤组织存活率,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K+、Na+含量;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测定了rn变异体、rh变异体和对照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rh变异体愈伤组织的分化频率高于rn变异体,Hyp的选择频率是NaCl的2倍左右;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rh变异体具有较高的愈伤组织存活率和K+、Na+含量;在300 mmol/L NaCl胁迫下,rh变异体的生长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最高,表现出了较好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3.
高粱体细胞克隆变异辐射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Co辐射进行了高粱体细胞人工诱变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0.1~0.5 KR为处理幼穗较为适合的辐射剂量,辐射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为3 KR左右。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辐射对高粱愈伤组织的生长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会显著降低,愈伤组织大部分变褐死亡。  相似文献   

14.
用0~100 Gy的60Co-γ射线对番茄品种'1479'的组培无菌苗子叶进行辐射,研究60Co-γ辐射对番茄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分化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射'1479'子叶后.其出愈率、胚性愈伤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的分化情况受到显著的影响.高辐射剂量(>50 Gy)显著抑制了子叶外植体的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并对胚性愈伤中芽的分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对胚性愈伤不定根的诱导影响较小.番茄子叶外植体半致死剂量为50 Gy左右.  相似文献   

15.
钙在玉米愈伤组织继代及盐诱导脯氨酸积累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筛选试验,将N6培养基Ca^2 含量从原来的1.13mmol/L提高到5mmol/L,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继代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一次继代过程中,Ca^2 含量5mmol/L的培养基培养的胚性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比Ca^2 含量1.13mmol/L的原培养基增加0.8倍。将愈伤组织接种于含NaCl的N6继代培养基上,其生长极显著受抑制,脯氨酸积累增加。培养基中同时添加5mmol/LCa^2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分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而且能明显促进游离脯氨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紫杉醇合成的前体物质,提高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和细胞生物量.在培养基中添加甘氨酸、L-丝氨酸、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培养40 d后,测定愈伤组织紫杉醇含量和细胞生物量.分析得到甘氨酸、丝氨酸、L-苯丙氨酸能提高细胞紫杉醇的合成能力,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苯丙氨酸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显著提高紫杉醇合成能力,愈伤组织中紫杉醇含量高达0.224%.  相似文献   

17.
在固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外植体来源、培养基、植物激素、接种量、培养时间对青钱柳愈伤组织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增长量茎段大于叶片,而黄酮含量叶片大于茎段;②8种基本培养基中,改良MS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增长量及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培养基;③促进青钱柳愈伤组织增长量和黄酮含量积累的最佳激素组合为:1.0 mg.L-1KT+0.5 mg.L-12,4-D+0.3 mg.L-1NAA;④愈伤组织增长量最大时的接种量为0.65 g;⑤愈伤组织培养至12 d增长量最大,培养16 d,黄酮含量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8.
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片愈伤组织为材料,对诱变后的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生根情况以及染色体数量变异进行了研究:经γ射线处理后,在10~30 Gy范围内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率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显著降低;染色体数量变异在10~25 Gy呈上升趋势。试验确定,愈伤组织的适宜剂量为20 Gy,该剂量的愈伤组织分化率为53.2%,染色体数量变异率为80.3%。10~30Gy剂量的γ射线处理后,愈伤组织再生植株染色体数量变异率均在79.5%以上,多数产生亚二倍体变异类型。当辐射剂量超过25Gy时,再生植株基本都变成了亚二倍体,γ射线对照射后的白桦不定芽生根具有推迟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孔凡岩  魏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20-16321
[目的]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百喜草耐盐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性。[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5、10、15、20 g/L)的NaCl 处理百喜草成熟种子,诱导产生耐盐的颗粒状愈伤组织和同种普通愈伤组织,研究其含水量、细胞膜透性、MDA含量、POD酶活性、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百喜草耐盐组愈伤组织与对照组愈伤组织在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含水量、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后者; POD酶活性、SOD酶活性亦均高于对照组。在提高愈伤组织耐盐性诸因素中,脯氨酸起着重要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百喜草耐盐突变细胞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研究了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主要受基因型的限制,同时也受培养基组成的影响;培养基中添加0.5mg/L的ABA不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幼苗分化率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形成量是建立小麦植株再生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