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桑枝条蚕粪栽培黑木耳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蚕业资源极其丰富.2005年全国共有桑园面积71.3万hm2,每年剪伐桑枝条干物约372.5万t,桑枝条是再生资源,如都能用于食用菌栽培,年可生产156亿袋菌菇. 相似文献
2.
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是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关键。开发利用蚕桑生产的副产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桑枝和蚕粪,是掌握在蚕农手中的两宗主要副产品,一亩桑园春伐可得鲜枝条400~600kg,夏伐可得鲜枝条500~700kg,一盒蚕种在饲养中可产生鲜粪140kg左右。我省现有桑园125万亩,年发种量290多万盒,每年生产中产生的数量可观的桑枝和蚕粪, 相似文献
3.
一、金针菇栽培 (一)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金针菇又名朴菇、冬菇、构菌等。是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它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特别丰富,有增加智力的功能,尤其是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故被人称做“智力菇”、“一体范”等。在医学上。金针菇还有降低胆固 相似文献
4.
<正>缙云县是浙西南规模最大的蚕桑生产县,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开展蚕桑副产品桑枝条综合利用,增加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提高蚕农经济收入,我们于2008~2009年进行了桑枝条培养生产桑 相似文献
5.
6.
7.
蚕茧生产中发生的小蚕是指群体中发育特别缓慢、体躯显著瘦小的个体。我市近年来蚕茧生产中小蚕发生情况有增加的趋势,由于小蚕体质弱,在与大批混合饲育时,蚕儿发育不齐,易于感染蚕病,影响蚕茧产量、质量和蚕农收益,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影响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就其主要原因分 相似文献
8.
桑枝条是蚕桑生产最大的副产物,近年来已有部分专家和试验站开展了桑枝食用菌、桑枝板材的研究和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三五”期间,作者承担桑枝叶加工岗位相关工作,在桑枝叶活性成分及功能研究、健康食品开发和饲料化利用方面进展较顺利,但在桑枝条产业化利用方面进展缓慢。借此机会,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希望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加快桑枝条的产业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设高效蚕业,淮安市楚州区蚕桑站不断加大创建高效蚕业示范园的工作力度,普及推广蚕业科技新成果.从2005年4月起到2006年10月止,以全面推广优良新蚕品种"群丰×富·春"和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为抓手,不断提高蚕茧质量和单产产量,以优质求高效,蚕茧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每亩桑园平均纯收入超2000元,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基本实现了建设高效蚕业示范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新昌县澄潭镇历来是全县第一蚕桑大镇,产茧量占全县总产量30%左右,现有集中成片桑园基地430多hm2,饲养管理精细,是优质高产的蚕桑重点镇。由于现在农村普及液化气,每年桑树夏伐与冬季剪稍达3100t以上枝条失去作为燃料的主要用途,基 相似文献
11.
该栽培模式综合考虑了短、中、长期效益的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了土壤、空间、光能和养分 ,提高了土地综合经济效益 ,经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 2 1 4公顷银桑套栽六年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蚕桑生产已逐步走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化,现有的常规养蚕方法已满足不了蚕业发展的要求。大棚条桑育养蚕技术,因其投资少、工效高、适应规模经营、利于人蚕分离等诸多优点而在蚕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从2000年起我市试点推广大棚条桑育技术,2005年全面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稚蚕期用湿叶饲养情况下对蚕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稚蚕龄期延长,体重减轻,对蚕儿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16.
我镇是大埔县种桑养蚕的示范镇之一,为了确保农民的增产增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出了以下几点种桑养蚕生产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18.
家蚕种质资源的开发和育种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蚕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性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及人类和未来子孙的宝贵财富。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动脉。开展种质资源的研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种桑养蚕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扩大对外联系和交往上有过辉煌的历史。蚕桑业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其效益高,但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技术已逼在眉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