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农业经济评价方法,对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经济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高,且它的生产能力比其他种植模式更具有稳定性和抵御外界变化的能力。因此,旱地全膜覆盖双垄沟播"一膜用两年"种植模式不仅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秸秆覆盖种植是一项新型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旱作农业种植技术。为充分规避秸秆全地面覆盖的低温效应对作物出苗、甚至产量的影响,通过采用秸秆局部覆盖的种植方式,研究确定适合旱作马铃薯增产提效的种植模式。在甘肃省定西市以传统露地平作种植为对照,设高垄秸秆局部覆盖(RM)、平作秸秆局部覆盖(FM)及地膜局部覆盖(PM)研究秸秆局部覆盖种植方式对土壤水热分布变化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覆盖较CK提高0~18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6.55%~16.81%,平均提高12.25%,覆盖间保墒效果RM>FM>PM。与CK相比,PM提高马铃薯全生育期0~2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1.24℃,秸秆覆盖的降温效应FM高于RM,FM及RM降低土壤平均温度1.82和1.25℃。覆盖较CK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覆盖较CK增产20.55%~22.65%,WUE提高23.25%~26.67%。可见,高垄秸秆局部覆盖(RM)是一种增产提效且适宜于西北旱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农田覆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艺生产措施,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业生产活动中。为了定量分析覆盖条件下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效应、改善农田覆盖模式和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了覆盖对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覆盖水稻田CO2排放量平均增加21.9%(置信区间2.6%~44.8%),N2O排放量平均减少43.9%(置信区间32.3%~53.5%),CH4排放量平均减少58.5%(置信区间50.8%~65.0%)。N2O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覆盖水稻田的平均减排率为湖南和江苏高于重庆和湖北;与一次性基施、地膜覆盖、部分地面覆盖、垄作和连作相比,基肥+追肥、秸秆覆盖、全地面覆盖、平作和轮作更有利于提高覆盖水稻田的N2O减排率。CH4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覆盖水稻田的平均减排率表现为四川>江苏>湖北>湖南>重庆;与基肥+追肥、秸秆覆盖、全地面覆盖、垄作和轮作相比,...  相似文献   

4.
肖继兵 《杂粮作物》2006,26(2):139-141
秸秆覆盖可减少地表面土壤水分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目的在于降低土壤水分消退速度,增强土壤保水能力,给作物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通过连续二年秸秆覆盖试验,以覆盖量7 500 kg/hm2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14.8%~19.6%。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6.
旱地双垄面集雨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3年在实施农业部《2003年旱作节水财政专项》项目中,针对旱作农业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而总降雨量的60%~65%无效蒸发,特别是一些微小降雨无法充分利用的现实。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起垄、覆膜、播种形式反复试验探索形成的。该技术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集雨蓄水、抑蒸保墒、增产增收的效果,是旱作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技术。为此,我们在马铃薯作物上进行了的试验,探索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产效果的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地区推广以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耕种模式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以玉米秸秆全量条带覆盖技术为核心,优化集成免耕(补水)播种、苗期斜式深松、养分调控、病虫害一体化防控与机械收获等技术,构建了秸秆全量条带覆盖耕种技术模式.依托吉林省中部和西部14个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开展技术模式实证与综合效益评价.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已成为长乐市冬季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但由于栽培技术与管理水平差异,年际气候变化较大,产量和品质也大不相同。马铃薯大棚套黑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构建温室大棚覆盖塑料无滴膜,起垄播种后覆盖黑色地膜,膜下铺设灌溉和施肥用的滴灌带等方法,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可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且比露地栽培提早一个多月上市,稳定增加农户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东北地区春玉米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及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和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在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上均表现出较好的态势.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的增产优势明显,与均匀垄传统种植相比,产量增加15.56%,并且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播种出苗阶段及苗期风蚀量降低562%和303%,田间养分损耗量明显下降.耐老化膜常年覆盖种植方式在东北地区是具有推广前景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山区旱坡地秸秆覆盖还田增产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浙西南山区全年三熟间套作秸秆覆盖还田3年定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还田比对照具有明显的增产能力,全年增幅达19.2%。秸秆覆盖还田不仅充分利用了秸秆资源,减少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且有效地调节了土温和土壤含水量。在低温的生育时期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在高温的生育时期则能有效降低土温;在少雨的季节,能有效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土壤含水量比对照高1%~2%,改善了作物生存环境。秸秆覆盖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肥力,起到保水、保肥、保土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作物轮作中利用豆类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最古老的农业种植形式。在半世纪初,豆类覆盖作物曾被广泛地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氮肥变得充足且廉价,轮作中利用固氮作物的必要性变小了。近来,对于豆类覆盖作物以及如何将其补充到保留着耕作的谷类生产系统中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由于这类作物可以在后续的各类作物生产前应用化学药剂杀除并提供一个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12.
棉花黄萎病农业防治措施王家玉刘玉涛张锐华李海①河南省鹿邑县王皮溜镇棉办4772001覆盖麦秸麦糠等有机物质,培殖拮抗菌种群在夏初黄萎病菌没有活动之前,在棉田内覆盖麦秸麦糠等植物秸秆或牲口粪,增加土壤表面新鲜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好气性拮抗菌有益微生物的生...  相似文献   

13.
覆盖栽培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地力,走有机农业路子的有效综合措施之一。我地1992~1994年秋播在仁和、朱坝、岔河的一些村组进行了大麦田覆盖稻草试验、示范,对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补充钾源,培肥土壤,促进全苗、壮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达到持续增产之目的。1994年秋播又完善了旋耕大麦田覆盖灭草和化除灭草的配套技术,把灭草效果提高到90%以上,深受农户欢迎。1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效果。生态环境之优势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秸秆覆盖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1.1保墒和调控田间温、湿度。稻草覆盖对土壤有良好的保墒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人多地少,沿海滩涂是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本文基于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思路,对江苏沿海滩涂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沿海滩涂秸秆覆盖快速脱盐技术,耐盐饲草品种的筛选及规模化种植技术,饲草青贮技术。最后,对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进行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德宏蔗区以宽膜双沟覆盖为处理,常规地膜半覆盖为对照,进行6个示范点同田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宽膜双沟覆盖与常规半覆盖相比,甘蔗出苗率增加14.7%(绝对值),分蘖率增加17%(绝对值),总苗数增加43980株/hm^2,株高增加6 cm,茎径增加0.09 cm,有效茎增加4755条/hm^2,产量增加18842 kg/hm^2,增17.8%,蔗糖分增加0.49%(绝对值),含糖量增加2888 kg/hm^2,增22.6%。每公顷农业增收8478.9元,工业增收12959.1元,工农业纯收入增加20716.35元。  相似文献   

16.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农田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张兴义 《大豆科学》2011,30(1):56-61
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干旱区农田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技术,为研究其在冷凉区域的适用性,于2004~2009年,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免耕秸秆覆盖、少耕和传统旋耕3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轮作制度下,实施免耕秸秆覆盖和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连续3 a免耕大豆产量均表现...  相似文献   

17.
外文摘译     
▲88.108 灰化土茶园行间某些农业措施研究结果[刊,俄]/塔巴卡里∥亚热带作物。1987(1)P.52~56. 1977年,格鲁吉亚亚热带农学院在埃茨实习农场,对8年生的茶园,进行了泥炭覆盖茶行、黑色薄膜覆盖茶行、茶行深耕45cm、深耕45cm埋泥炭、常规管理(对照)等五个处理。1981~1985年,五年中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8.
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04,18(3):127-132
介绍了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形成发展过程、近期研究结果、生产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采用绿肥作物或作物残茬覆盖的免耕栽培是保护性耕作的最有效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甘蔗除草地膜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蔗除草地膜对单、双子叶杂草都表现出较好的防除效果。覆盖后90 d,除草地膜防治蔗田杂草效果达93%以上,已完全能满足蔗区杂草防治要求。它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建湖县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需要,大力开展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200个行政村中,2013年已建成17个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计划2014年实现村村全覆盖。今后将从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公益性职能、加强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村级农技服务站人员结构和全面提升农技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扎实做好工作。1建湖县村级服务站建设现状1.1站点布局合理服务站都是建在生产一线,建在农民走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