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可以帮助减少和消除病虫害,实现稳产,但是农药的残留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利用微生物实现对于农药残留的有效降解,可以解决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结合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的基本原理,对其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保鲜与加工》2008,8(1):38-38
农药残留是指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杂质的总称。如果果蔬清洗不彻底,可能会对食用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据食品安全委员会介绍,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果蔬农药残留中毒多见于慢性中毒。以下6种方法可有效降低地果蔬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多种农药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然而现阶段农药毒性和所引起的抗药性现象非常严重,农药残留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备受瞩目。现阶段食品中使用的农药种类越来越多,食品中多农药残留的检测难度也越来越大。对近年来食品中常见农药种类进行了归类,并对多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化学计量学在食品多农药残留分析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食品多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和途径提供参考,并对其进行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4.
江苏通州市果蔬生产规模较大,已成为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果蔬生产在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的基础上正逐步向名特优、向出口创汇发展,对果蔬的营养、卫生、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广无公害果蔬生产技术,把好农药残留关,对开展绿色果蔬工程项目研究,加快全市3 ̄  相似文献   

5.
农药属于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使用中可有效提升农作物收成,保障农业发展。但蔬菜上残留的各类农药会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的缺陷入手,阐述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优化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药作为一种快速、高效而经济的防治病虫害的武器,在保障农业丰产丰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过度的化学农药使用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将白菜浸泡在有机磷农药溶液中模拟农药残留,分别使用酸性电解水、碱性电解水、果蔬清洗剂和清水对其进行洗涤,测定洗涤后白菜中农药残留量,比较几种洗涤溶液对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碱性电解水去除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效果最好,在室温条件下洗涤5 min,对乐果和敌敌畏两种有机磷农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31%和88.55%,效果显著优于清水洗涤。同时,碱性电解水对白菜表面乐果农药的去除率受到洗涤溶液温度和洗涤时间的影响,温度越高、洗涤时间越长,农药残留去除率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日前称,2016年一号文件于近日发布,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对农药行业发展也将深入影响。现将其中与农药关联较为密切的内容归纳如下:一、农药残留及农药产品安全文件中第12点提到:"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为农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此次发布的新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483种农药在356种(类)食品中7107项残留限量,与2016版相比新增农药品种50个、残留限量2967项,涵盖的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均首次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数量,标志着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迈上新台阶。据悉,2019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全部覆盖了我国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解决了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有业内权威人士分析认为,未来我国农药发展应认准四大方向:一是生态、绿色农药尤其是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传统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并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随着人们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步增强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将逐步退出市场,高效、低毒、低残留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珏 《种子科技》2020,(6):83-83,85
农药残留检测是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但与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几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消费者在果蔬农药残留问题上的风险认知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以便在果蔬农药残留事件上做出更恰当的处理。以广东为例,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消费者对果蔬农药残留问题有普遍了解,对果蔬的安全性和新鲜度十分在意,对于超市售卖的果蔬信任度更高。针对果蔬农药残留知识的宣传和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对某有机蔬菜合作社进行蔬菜标准园创建时遇到一个问题,要不要建立农残速测检测站,开展对有机蔬菜的农残速测?笔者认为不需要。农药残留分析是指对待检测样本中微量农药残留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检测的方法。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是一种定性检测方法,是目前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前所要求的,必须达到农残合格才能上市销售。该检测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杀作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中国热带农科院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新技术研究团队在农药检测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该团队将分子印迹技术及纳米材料技术引入传感器的制备,得到新型分子印迹农药残留传感器,成功实现对果蔬中的多种农药残留实现高灵敏度及特异性检测。其相关成果先后发表在Biosen-  相似文献   

14.
杨智会 《种子科技》2023,(10):127-129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其出现病虫害,需要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含有化学成分的农药。使用大量农药不但会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农产品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在销售前,应当对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防止农药残留量大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安全。文章分析和论述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前处理技术,研究了促进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前处理技术发展的途径,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曹茉 《种子科技》2023,(17):136-138
文章研究了作物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及当前发生作物农药残留的原因,为了削弱农药对食品安全的消极影响,加强农药残留风险管理,可以从宣传机制、检测技术、销售监管等方面对农药残留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保障食品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农药的发明和使用,对于保障和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长。2013年,中国农药使用总量达到178.7万吨,是上一年总量的101.6%。与此同时,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忽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也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目前,降解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包括浸泡清洗、日光照射、去皮、吸附、贮藏、辐射、超声波等)、化学方法(包括水解、臭氧降解、次  相似文献   

17.
<正>据悉,为了加强农药风险评估研究和学术交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欧亚食品安全可持续国际合作网(SELAMAT)和中国植保学会农药残留与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协办的"农药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农药残留与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近日在陕西西安召开。来自中国、荷兰、俄罗斯、韩国、美国、德国等6个国家的农药残留、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决策部署了“农药零增长行动”。农药不仅会污染土地和水源,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长期会诱发慢性疾病。农药残留中的化学物质属于致癌物质,含有剧毒,甚至会造成胎儿畸形,积极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广新型病虫害防控技术、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绿色除虫、除害手段,发展绿色农业,改善农药使用的现状。以温泉县为例,探讨了温泉县“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农产品农药含量超标问题。我国农业向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在生产中应采取先进的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避免农药残留,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健康。绿色防控技术受到了种植户的欢迎,既能保证农作物的健康,又能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论述了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0.
黎坚 《种子科技》2023,(13):102-104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保证质量安全十分重要,需要满足相关检测标准。充分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改善水稻农药残留现状。文章讨论了绿色防控技术理念,分析了水稻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方法,如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及人员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