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惠莉 《猪业科学》2017,34(4):62-65
"生态养猪"我们提了很多年,但什么是生态养猪,生态养猪的范畴是什么,生态养猪的前景又如何,我们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也有人对生态养猪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态养猪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无污染的适宜猪繁殖生长的环境下和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把养猪业与农、林、渔及其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开发利用饲料资源的再循环,以降低生产成本、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实现养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体系,是养猪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湖南有这么一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提出了"从安全到生态把控每一个饲养环节"的口号,她就是湖南鑫广安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广安"),本期,我们一同走进鑫广安,来看一看她是如何践行生态养猪理念的。  相似文献   

2.
<正>如何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环保相兼容已成为养猪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辽宁省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倡导"低碳、环保、高效、健康"的养殖理念,综合运用生态与环保技术,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型养猪模式",有效地解决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生态循环及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养猪污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化",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辽宁省根据当地实际,大力倡导"低碳、环保、高效、健康"的养殖理念,综合运用生态与环保技术,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型养猪模式",有效地解决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生态循环及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养猪污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化",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特将三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的生态环保型养猪模式推介给大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动物、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现代生态养猪(简称生态养猪)是破解传统养猪业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率、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河南省浚县探索并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浅谈发酵床养猪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床养猪"这一技术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懒汉养猪、自然养猪、生态养猪等等。说到底都是本着为猪只创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为思想,以发酵床为主体,以生态养殖、福利养殖为指导的一项养殖技术。它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它是工厂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1,2])。我县也有部分养殖户从事"发酵床养猪",通过近几年对从事发酵床养殖的养猪场实地走访观察,现将发酵床养猪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养猪污染治理,突破制约养猪业进一步发展瓶颈,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迫在眉睫之事。生猪养殖产生的污粪、尿可以适量排入山、排入田,但绝不能排入水、排入溪流。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给我们山区县发展养猪业提供了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发展"猪-沼-草"生态养殖,在山区县是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外养猪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发挥重要影响。我国与国外养猪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是猪场数量减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正逐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但我国养猪生产水平滞后,肉产品安全形势严峻,环境与生态污染严重。深入分析国外养猪强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对解决我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养猪业中,有一种新的养殖技术一生态养猪技术在国内各地得到推广.该技术不仅能较好的解决环境污染、疾病防控、劳动强度等养猪业"顽疾",还可以降低饲料消耗、缩短养猪周期、改善猪肉品质.现已在山东、福建、吉林、河南、北京、黑龙江等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从而带动全国出现了"生态养猪热潮".  相似文献   

9.
生态养猪是一种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省饲料、大幅减排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养猪业,也是保护生态环境与持续健康发展的养猪业。它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的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资源良性循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发展的养猪模式,当前我国规模化、产业化与区域化养猪生产应向这个方向发展。本文就当前影响生态养猪的主要环境因素与控制对策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猪法也叫自然养猪法、生态养猪法、快乐养猪法或懒汉养猪法.该法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从而建立起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技术体系.此法从源头上解决了养猪业粪污污染问题,为清洁化生产、健康养殖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升级、效益提高创造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内养猪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猪肉产品,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需求,但同时养猪业产生的大量粪污对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能有效破解养殖粪污治理难题,同时提高猪肉品质和生产效益,促进养猪业壮大和环境友好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推行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伴随国内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态养猪正在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在养猪业中,家庭养殖这一传统模式已经渐渐为专业化、规模化的饲养模式所取代.养猪业的发展,带来的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畜产品安全同样也引起广泛关注.在养猪模式中,生态养猪不但投入少、产出高,而且污染程度较小,对于养猪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具有妥善解决的作用.本文就生态养猪技术进行了基本分析,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经济、环保、生态"是我国农业生产主旋律。近年来,余江县养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养猪粪便污染问题也日益显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如何防治养猪粪便污染,探索"经济、环保、生态"的养猪业模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山区由于山大人稀,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建立较大型的养猪场,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因山区主要产业是农业,农副产品产量丰富,建立家庭牧场式养猪场,能充分利用农副产品,降低养殖成本。为顺应这一现状,结合"生态养猪、福利养猪和环保养猪"新理念,总结出了"531"家庭牧场式养猪新模式,该模式规模小投资少,管理方便,设计科学,适合广大山区发展小规模的养猪业生产,能显著提高养殖户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日本养猪业发展现状及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主要特点,提出要借鉴日本推广发酵床等环保养猪技术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我省我市实际,出台扶持政策,增加投入,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多措并举,在加大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推广的同时,着力推广种养结合、放牧养猪、沼气利用、工业治污等环保养殖模式,实现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当前养猪市场波动和新环保法的执行,以及养猪发展进程的必由路径,克服我国养猪业存在的问题,生态养猪被提上日程。当前生态养猪主要有原生态、生态链、零排放3种创新模式,各有优劣,适宜适度规模的养殖场采用,随着技术发展,生态养殖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国内养猪硬件条件不断改善,但养猪水平却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变革期,2014年养猪行情的持续低迷导致养猪业的亏损。2015年的养猪行情会怎样,养猪业今后该如何突围和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成为业界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2015年4月11日,"第二届中法猪业高峰论坛"邀请了养猪业享有盛誉的法国养猪研究院的专家、国内知名养猪行业的专家、企业家,以"把握养猪形势,提高养殖效益"为主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0—2015年云南养猪业6年生产情况、 养殖规模及养殖主体情况、 猪用饲粮来源等方面的数据,阐述分析了云南省养猪业具有体量大、 山地分散性、 养殖饲粮本土自给化、 养殖周期较长、 出栏体重较大、 猪粪尿废弃物就地还田等生态特征.指出云南山地养猪业为我国生态养猪业的重要组成,可为我国健康、 优质、 环保养殖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为近几年来新兴的环保养殖技术,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及农业发达省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朝阳县是国家生猪养殖大县,养猪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结合微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的众多优  相似文献   

20.
生猪集约化养殖的高污染,成为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适应养猪业集约与分散协同的农畜结合生态循环经营机制,使养猪业发展走上循环经济道路,对解决当前集约化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猪生产及农业综合经济效益,提供安全的绿色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意义重大,是实现中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1构建能够实现集约与分散协同的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