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柠条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元芳 《中国林业》2010,(10):53-53
柠条为豆科锦鸡儿属几种灌木饲用植物的俗称。主要栽培种是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柠条耐高温、干旱和瘠薄,抗严寒,造林极易成活,是青海省民和县重要的灌木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祁连山饲料灌木林树种的生物量调查分析得知:饲料灌木林地的地上生物总量是纯草场地上生物量的5~11倍,可食生物量是纯草场产草量的2倍以上;通过灌木枝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探讨了灌木树种的牲畜饲用价值,结果表明饲用价值的排列次序为:栒子、高山绣线菊、小檗、沙棘、银露梅、锦鸡儿、金露梅。由此说职在祁连山区逐步发展饲料灌木林,是草场改良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优若藜适宜干旱草原地带,人工栽培容易,成活高、生长快、见效早,是饲用价值很高的灌木。  相似文献   

4.
云南豆科蛋白饲料灌木的研究现状和利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豆科灌木树种具有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采收等特点, 是比较理想的植物蛋白质资源。云南山地广阔, 豆科蛋白质饲料灌木资源丰富, 但开发利用尚不充分, 仅有木豆、马鹿花等少数几个种做过较为深入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研究。广泛栽培、采集、加工利用豆科灌木中有饲用价值的灌木, 代替饲料用粮,是云南省解决粮食问题和畜牧业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枝子应用价值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胡枝子是一种起源于东亚的多年生豆科植物.耐旱、耐酸、耐瘠薄、生物量大、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饲用灌木树种。本文介绍了胡枝子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抗性强的特点.综述了胡枝子在水土保持、改良土壤及作为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国内外对胡枝子在优良品种选育、发芽和种植等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建议对胡枝子的刈割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总结出一套饲用型胡枝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小黄柳属杨柳科柳属旱中生落叶灌木。是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固沙树种。生长在沙质疏松的沙丘、沙链和沙层厚的平地上,常和丘间洼地湖盆边缘生长的沙杞柳、小红柳组成沙区灌木柳林。小黄柳的叶,很适合冬季牲畜饲用。覆盖度50%左右的林地,每亩可产干叶240~280斤。枝干可用于筑棚、插篱,或做燃  相似文献   

7.
四翅滨藜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具有速生、耐干旱、耐贫瘠、抗盐碱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牧场改良和水土保持中。1989年,中国林科院首次引进四翅滨藜,并分别在青海、内蒙古、新疆、辽宁等地引种试验,效果优于其它灌木滨藜品种。四翅滨藜的引种成功,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丰富了物种资源,同时因其枝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必将成为牧草改良中不可多得的饲用灌木植物。乌兰察布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  相似文献   

8.
<正>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豆科锦鸡儿属灌木,又称毛条、白柠条,为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株高为40~70厘米,最高可达2米,适生长于海拔900~1300米的阳坡、半阳坡。柠条是旱生植物,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能力,且耐贫瘠和耐盐碱性,再生能力强,生命周期长,常被用作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的灌木树种大面积种植。柠条也是一种优质饲料,富含粗蛋白、  相似文献   

9.
在对云南 7种豆科灌木树种分布和适生环境生态习性了解的基础上 ,测定了这 7个树种叶片的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的含量 ,并进行了动物饲喂试验。结果表明 :7种豆科灌木树种叶片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谷物类饲料 ,其叶片粗蛋白含量高于 13% ,且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 ,钙磷比适宜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7种豆科灌木的叶粉按 5 %比例用于 0~ 30日龄肉用仔鸡日粮中对雏鸡的健康无不良影响 ,可直接用于鸡的日粮当中。其中 ,多花 艹抗 子梢、波叶山蚂蝗、毛叶猪屎豆、毛叶秧青和白花羊蹄甲叶粉的蛋白质利用率较高 ,表明其蛋白质品质较佳 ,具有较好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沙生饲用灌木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对5个沙生灌木对种的引种、生物量、抗旱笥、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作了测试和分析,并与乌兰布和沙漠传统饲用灌木、牧草、农副产品饲料进行了比较。表明;花棒、梭梭和乔木状沙的另枣不同产地间在高生长,地径生长两个性状上差异显著;乔要森太沙拐枣和杨柴的地上生物量低于多枝柽柳10.69%和 18.87%,花棒梭梭、毛条分别于对照16.98%和27.04%和2.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