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农业部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那么,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有着怎样的背景?"小土豆"主粮化将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起到怎样的作用?实现马铃薯主粮化,还面临哪些挑战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年初,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让马铃薯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主粮作物。随后,马铃薯主粮化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国外专家是怎么看待中国的马铃薯主粮化的呢?2015年春,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林啸,对瓦格宁根大学植物育种组前系主任Evert Jacobsen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直辖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补贴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农业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马铃薯成为小麦、玉米、水稻后的第四大主粮。一向低调的土豆高调进入人们的视野,一跃成为了餐桌上的新星,那么,马铃薯凭什么能成为主粮?作为主粮的马铃薯将为我们的日常饮食带来怎样的影响?就让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一下土豆吧。土豆的营养价值超乎你的想象马铃薯有很多称呼,除了"土豆"以外,"山药蛋"、"洋芋"、"地蛋"、"番仔薯"都是它,在西方,它也被叫做"地豆"、"地苹果"、"爱尔兰豆  相似文献   

5.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余欣荣表示,将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把马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是中国"马铃薯主粮化"元年。1月6日,农业部正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国家战略,将马铃薯与水稻、小麦、玉米并列为中国四大主粮,并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全粉"来制作馒头、面条、煎饼等适合中国人膳食习惯的主食。在"马铃薯主粮化""、马铃薯主食化"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向来"不拿马铃薯当干粮"的中国人突然认  相似文献   

7.
<正>马铃薯(土豆)是菜还是粮?在2015年1月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产品,都颠覆着人们对马铃薯的认知。据介绍,马铃薯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000万公顷,年产鲜薯增加2亿  相似文献   

8.
最近,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议讨论了马铃薯主粮化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讨会提出推动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在发展目标上,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进步,逐步实现马铃薯生产品种专用化、种植区域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主食化,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河南农业》2015,(4):1
<正>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小土豆的认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土豆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将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成水稻、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内蒙古包头市海拔1050m,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马铃薯大面积种植。近年来,按照包头市政府"北薯南菜"的农业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国家马铃薯产业化示范基地,实现马铃薯产业转型,促进马铃薯生产逐渐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山北地区达茂旗、固阳县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般认为,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这间接地说明了马铃薯营养繁殖能力较强的特点。然而,传统的马铃薯种薯生产方法仅以其地下块茎(种薯)为材料,尚未充分利用地上枝条等可再生的营养繁殖器官。而普通的整薯播种方法又限制了种薯应有的繁殖潜力,加之马铃薯作物的繁殖系数比其它作物(如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低,种性退化又较快。所  相似文献   

12.
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标志着在小麦、水稻、玉米之后,马铃薯已"晋升"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主粮化,或将给香格里拉市马铃薯带来加快发展。该文主要结合香格里拉市马铃薯种植现状,就香格里拉市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对策与高效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今后,马铃薯将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这一趋势使我国马铃薯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马铃薯主粮化,对其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何影响?据资料记载,我国马铃薯栽培始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且宜粮、宜菜、宜饲、宜加工,是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之一,在我国一度形成了"南菜北粮"的食用局面。众所周知,马铃  相似文献   

14.
农业部农机化司有关负责人最近表示,今年国家将继续扩大农机补贴的范围和规模,按照突出重点和兼顾特色的原则,向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倾斜,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推进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作物的耕、种、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以其适应性广,耐储存、营养全面等特点得到广泛种植。2015年,国家正式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把马铃薯作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有利于提升国民健康素质和国家粮食安全,马铃薯产业将得到大力发展。马铃薯栽培方式多样,在本地区推广马铃薯早春栽培,收获早、产量高,还能种植下茬作物提高种植效益,受到农民欢迎,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铃薯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粮食作物,也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未来将逐渐成为中国继玉米、水稻、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阐述当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与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建议,未来中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着重于保持产需平衡、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机械推广应用以及提高产业化组织程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正>马铃薯是继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主粮作物,对稳定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自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精准扶贫、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耕作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种植十分广泛,与水稻、玉米、马铃薯并称为"四大主粮",保障小麦种植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做好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掌握细节,病虫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小麦种植高产的目的,为小麦作物的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继玉米、小麦和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马铃薯生长模型广泛用于指导马铃薯产量差缩减、水肥利用效率提升、栽培管理措施优化以及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本文系统综述了马铃薯生长模型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马铃薯生长模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将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表达为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响应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根据FAO统计数据,对1961-2010年间中国三大主粮及马铃薯的供应消费情况和单位作物产量的需地面积进行计算和比较,主要结论如下:1粮食消费需求不断上涨,近几年马铃薯相较于其他三大主粮市场需求变化幅度更大;2马铃薯的人均供应量已超主粮之一的玉米;3四大粮食作物单位产量的需地面积下降区间在不断减小;4单位产量马铃薯的需地面积和下降区间始终小于三大主粮;5马铃薯种植面积占耕地比例不足5%;6在假设年消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产出同等重量的作物,若用马铃薯来相应的替代水稻、小麦、玉米,所需耕地面积在2010年一年间仅需原有36.08%。建议加大对马铃薯的产业扶持力度和优惠政策的制定,研制出更多以马铃薯为原材料的食品,改变老百姓的消费和饮食观念,使得耕地节约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