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1月下旬以来,连续的雪、雨、阴、雾等气候条件,给食用菌生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危害,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绝大多数集中在制种及发菌阶段的高污染率、出菇管理阶段的子实体病害等方面。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发菌期间的杂菌及防治措施1.木霉(1)病原及危害俗称绿霉、绿霉菌等,这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并且发生的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地区曾发生毁灭性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2)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黑木耳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高湿度季节危害更大.因此,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以重视并作好防治工作. 一、常见杂菌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杂菌的侵染,常见杂菌有: 1、木霉:木霉污染,初期菌丝为白色,后逐渐产生绿色孢子而变成浅绿色,进而成为深绿色.木霉主要发生在菌种瓶(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扩大蔓延很快,病区木耳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培养基灭菌要彻底,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可先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再用0.2%或0.1%高锰酸钾或0.2%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  相似文献   

3.
曹德宾 《油气储运》2006,(12):28-28
蘑菇栽培中的杂菌主要有绿色木霉、曲霉等,是制种及熟料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杂菌之一。该类霉菌性喜高温、潮湿环境,如木霉菌孢子可长期存活于土壤及有机材料或棚内墙体缝隙中,通过空气、覆土材料、工具等传播。  相似文献   

4.
桂东南地区秀珍菇生产中链孢霉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桂东南地区秀珍菇大面积种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南方秀珍菇栽培的主产区。由于该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气侯环境,如果秀珍菇种植的培养料处理不当或出菇管理不善,就会遭受杂菌的污染,特别是链孢霉病毒孢子的感染,链孢霉是严重威胁秀珍菇菌丝生长的主要病毒菌,轻则减产,重则会造成绝收,给菇农带来毁灭性打击。笔者论述了桂东南地区秀珍菇栽培中发生链孢霉的特点及防治措施,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梅 《新农业》2005,(9):48-48
平菇抗杂菌污染能力虽然很强,但是生产上多采用生料栽培,许多杂菌往往在高温、多湿、偏酸性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大量繁殖,泛溢成灾。导致减产或绝收。为害平菇常见的杂菌有青霉、木霉毛霉、根霉等。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杂菌污染。  相似文献   

6.
木霉俗称绿霉.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对各种食用菌的致病力强,不仅危害菌丝体,也危害食用菌子实体,它是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杂菌之一,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生料,熟料、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个别品种如草菇的菌种在完成发菌后亦可发生该种杂菌,并且发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少地区的银耳、香菇,近年的平菇、鸡腿菇等生产中曾发生毁灭性的污染,木霉就是主要杂菌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续第9期第1 5页)5.病虫害防治大球盖菇抗性强、易栽培,据栽培的实践及推广的情况来看,尚未发现严重为害大球盖菇生长的病害。但在出菇前,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杂菌如鬼伞,较常见的害虫有螨类、蚂蚁等。鬼伞常在菌丝生长不良的菌床上或使用质量差的稻草作培养料时发生,主要防治措施如下。①稻草要求新鲜干燥,栽培前稻草要在烈日下暴晒2~3天,利用紫外线杀灭鬼伞及其他杂菌孢子。②栽培过程中掌握好培养料的含水量,以促  相似文献   

8.
<正>在滑菇的生产中如果不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一些杂菌和害虫会大量发生,常见污染霉菌有木霉、青霉、连孢霉和曲霉。这类霉菌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迅速繁殖蔓延,后期在培养料表面形成绿色、青绿色、桔红色、黄色或黑色霉状物。此时霉菌与滑菇菌丝争夺营养,有的分泌毒素,影响滑菇的生长和发育,其中以木霉菌危害最为严重。对滑菇的生长造成很大危害。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草菇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菇的病虫害主要有竞争性杂菌、寄生性杂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菇蝇和菇蚊、线虫、菇螨等,概述了广州地区草菇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袋栽黑木耳生产中杂菌污染及流耳问题直接影响广大菇农的经济效益.分析了袋栽黑木耳杂菌污染及流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所谓无病害栽培,系指在平菇生产中,基本不发生病害,并使产菇量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上,从根本上保证菇农的生产效益。平菇是食用菌生产中比重最大、从业人员最多、总产量最高、消费人群最广的主要品种。但近年来生产中的杂菌、病害逐渐增多,菇农损失严重。据不完全调查,平菇栽培总体投料量因杂菌、病害损失约20%~30%。平菇生产中的主要病害,系指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和出菇阶段的子实体病害两大部分。研究发现,杂菌及病害的发生,均有其各自一定的自然规律,其中各品种又有其各自的发生特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基质配比不当,营养…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生产中,无论制种还是栽培,均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污染现象,如山东长清一位菇农,投料1万千克棉子壳栽培平菇,发菌期间全部污染。由于污染料在处理以前已被杂菌等分解吸收了部分营养物质,其中含有大量杂菌或病原菌孢子,并含有杂菌及病原菌分泌出的对食用菌菌丝可发生拮抗、抑制等作用的代谢产物,因此。该种污染料营养水平相对较低,毒素或病菌孢子基数较高,二次利用中表现为二次污染几率高、食用菌菌丝弱化、抗性低、栽培发病率高以及产量水平低,所以,建议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平菇无病害栽培,是指在平菇生产中,基本不发生病害,并使产菇量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从根本上保证菇农的生产效益。平菇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是指发菌期间的杂菌污染和出菇阶段的子实体病害两大部分。研究发现,杂菌及病害的发生,均有其各自一定的自然规律,其中各品种又有其各自的发生特点。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基质配比不当,营养严重不足或失衡,使得菌丝不旺、不壮,抗逆性差,杂菌乘虚而入;这与人体营养不良导致体质差、易患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此其一。其二,培养出菇时间过长,一般出菇期为3个月左右,部分栽培长达半年之久,出菇后期…  相似文献   

14.
香菇菌和香菇生产中主要杂菌的生长发育条件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对杂菌的防治主要是从原料的精选、加工、配制,栽培袋质量的检查、装袋、灭菌、接种、培菌到转色出菇,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及时消除和杜绝可能造成杂菌侵染的各种隐患,提高袋栽香菇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生态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在采菇期间杜绝用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或技术管理不当造成的病害和畸形菇(如红脚菇、地雷菇、大球菇、鳞片菇等),以及杂菌(如鬼伞菌等),应以综合防治为主。主要措施:一是培养料的配方要准确,材料搭配要合理;二是发酵均匀,水分管理要恰当;三是覆土要仔细,消毒要严格;四是管理要规范,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适时调节好土壤的酸碱度及温度、湿度环境条件。目前危害双孢蘑菇的主要害…  相似文献   

16.
袋栽平菇是一种高效立体种菇模式,近年来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袋栽平菇杂菌污染严重。经过调查,针对平菇污染杂菌原因,摸索出十项防治措施。1.控制环境平菇栽培场所环境是袋栽平菇污染  相似文献   

17.
<正>杏鲍菇是一种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严的大型肉质食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在杏鲍菇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袋料杂菌感染、发菌缓慢、畸形菇、子实体过小和菌丝旺长等问题,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一、菌袋污染菌袋污染是杏鲍菇栽培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菌袋污染会导致杏鲍菇受到杂菌干扰,影响正常生长,导致种植效益下降。导致菌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莆田市袋栽香菇得到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菌棒杂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据调查,一般菇区的香菇菌棒杂菌污染率都在15%左右,而老菇区的污染问题就更为严重,菌棒杂菌率达20%-30%,超过50%的感染率也并不鲜见,造成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极大挫伤了广大菇农的种菇积极性,并严重制约了香菇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实践,针对袋栽香菇菌棒污染杂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杂菌的对策,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仅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发菌期各种霉菌发病机理及综合防治办法 (一)常见病菌 1、木霉.木霉是香菇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竞争性杂菌.木霉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绿色木霉、康氏木霉、多孢木霉、长梗木霉.发病后呈灰绿色.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易发病,培养料呈酸性易感染,一般通过孢子传播.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极易引起病、虫及杂菌的发生.因食用菌比较娇嫩,又是蔬菜和健康食品,病虫杂菌一旦发生后,给药剂防治带来很多困难,用药时既要避免药物对食用菌本身引起的药害,又要禁用对人体有毒性残留及污染菇体的药物.因此,在食用菌病虫杂菌的防治上,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以保证食用菌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