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甘蔗地膜全覆盖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67m2新植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沟的半覆盖增产596千克,增幅12.4%,新增纯收益301.2元;比不盖膜增产1381千克,增幅34.38%,新增纯收益486元.667m2宿根蔗全膜覆盖比仅覆盖蔗蔸的半覆盖增产1131千克,增幅21.8%,新增纯收益558元;比不盖膜增产1706千克,增幅37.0%,新增纯收益642元.  相似文献   

2.
淀粉—PE膜是一种低成本,易降解功能膜。农田应用采取半覆盖技术,诱导期内增温保墒,对于中早熟玉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推进生育进程,获得增产。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为半干旱农区种植─—加工增值循环,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7,(5):272-277
为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马铃薯新品种‘定薯3号’为材料,采用黑、白地膜和玉米秸秆为覆盖材料,探讨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和露地栽培相比不同覆盖方式均可提早马铃薯出苗时间2 d以上,增强苗期长势,促进茎叶生长,生育期延长2~17 d,产量增加10.09%~30.26%。增产效果最显著覆盖方式为"玉米秸秆+黑膜"和"黑色地膜覆盖"。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淀粉、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各有差异。因此,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用途,采取相应的覆盖栽培方式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玉米秸秆高效利用和减少地膜污染,试验选择降解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黑色全膜覆盖3个处理,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降解膜的降解效果、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及对马铃薯的保墒增产技术。结果表明,黑色全膜覆盖处理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效果,全生育期平均0~30 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分别是11.15%和19.78℃,较降解地膜覆盖处理高0.30个百分点和0.51℃,较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高1.12个百分点和1.67℃,但增产效果低于玉米整秆带状覆盖;降解地膜覆盖处理的保温保墒和增产效果表现较差,也没有完全降解。各处理以玉米整秆带状覆盖处理的产量为最高,是33 538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处理增产1 379 kg/hm~2,增产率为4.29%;较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增产6 030 kg/hm~2,增产率为21.92%;较露地种植(CK)增产8 720 kg/hm~2,增产率为35.13%。因此,在安定区应继续加大对降解膜的试验研究,积极开展秸秆覆盖技术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增产效果“一膜两用”就是当年用地膜覆盖棉茬晚播小麦,来年再覆盖麦垄中套种的棉花。据1984年三个点次的试验,地膜覆盖的小麦,平均亩产477斤,比未覆盖的亩增产105.8~251.8斤。分别增产79.4%、43.6%  相似文献   

6.
玉米覆盖生物可降解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种生物可降解膜在玉米上试验可以看出,覆盖金发科技9 um、杭州和贸9 um及法国利马格兰公司生产的NLI09/44C10 um、NLI09/44B10 um等4种降解膜在保山中海拔坝区的增产效果较好,比对照普通地膜增产显著;覆盖黑色可降解膜则对田间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陕北地区田间"白色污染"问题以及实现该地区农作物增产目标,试验测试环保型麻地膜、塑料地膜和无膜在陕北地区保温、保湿和保持土壤肥力方面的性能,以及玉米在不同处理下生长和产量特性.结果表明:塑料地膜和环保型麻地膜的保温、保湿性能显著优于无膜覆盖,塑料地膜的性能优于环保型麻地膜;环保型麻地膜覆盖下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8.
安定区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保墒增产试验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安定区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县区之一,通过对地膜马铃薯不同覆盖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的试验研究,选择适宜安定区马铃薯栽培的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地膜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双垄全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保水保墒效果为最好。与对照(CK)相比,其株粒数、株粒重、大薯率分别增加1.5个、0.3 kg、62.5%;各处理产量以双垄全膜覆盖侧播的产量为最高,11 725 kg/hm2,比对照增产2 125 kg,增产率为22.14%。  相似文献   

9.
刘文萍 《中国棉花》2001,28(4):27-28
在山西特早熟棉区进行棉花双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能显著提高群体光合生产率,增加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并使之合理分配,最终获得早熟、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10.
三种PPC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采用普通白膜、黑色地膜和PPC1、PPC2、PPC3号降解膜等五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以露地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栽培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PC3号降解膜具有极好的降解效果,但增产效果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地膜覆盖栽培应有的增产增收优势;PPC1号膜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较露地栽培增产13.43%,达极显著水平,但较普通黑、白地膜及PPC2号膜覆盖栽培减产均达极显著水平;PPC2号膜具有较长的覆盖时间,较露地增产26.09%,达极显著水平,但较普通黑、白地膜减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覆盖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同朝  卫丽  田原  杜园园  马超  王燕  谭阳 《玉米科学》2009,17(5):108-112
在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非灌溉雨养条件下,2005~2007年两年两点大田试验研究了垄作覆盖、垄作、平作覆盖及平作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年垄作覆盖显著提高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对照平作相比,垄作覆盖冬小麦增产16.6%,夏玉米增产15.4%;平作覆盖与垄作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小麦子粒的淀粉含量,降低了冬小麦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夏玉米子粒中含油量和淀粉含量提高9.03%和2.1%,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或垄作覆盖处理下夏玉米子粒中15种氨基酸含量较对照较低,只有脯氨酸和蛋氨酸含量高于对照处理。因此,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旱农区在相对偏旱年型下,冬小麦种植仍采用平作或覆盖形式,不能采用周年一体化冬小麦-夏玉米垄作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2.
1年旱地新植甘蔗节水灌溉地膜覆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春植甘蔗干旱年景3月底种植时不灌出苗水,不论盖膜与否,均不能保证甘蔗出苗,产量较低。采用灌水宽膜覆盖技术栽培可起到显著的增温保湿作用,对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分蘖率、提高蔗茎产量、提高早期糖分具有明显的效果。宽膜覆盖蔗茎产量比半膜覆盖增产1537~1918 kg/667m2、增28.9%~38.1%,早期蔗糖分提高0.53~0.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加236~277 kg/667m2、增34.1%~44.7%;宽膜覆盖比不盖膜增产3635 kg/667m2,增109.6%,早期蔗糖分提高1.19个百分点,增糖507kg/667m2、增131%。  相似文献   

13.
黑色膜及除草膜覆盖花生效果的研究潘秀美,姜官恒,刘永泉(潍坊市农科院,潍坊261041)花生覆盖普通地膜是一项新的增产措施,但是生产上往往因覆盖质量等问题造成杂草滋生严重,与作物争肥争水,一旦杂草繁茂无法控制时,不得不揭膜除草,使覆盖栽培遭到失败。为...  相似文献   

14.
棉田覆盖地膜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特别是盐碱地覆盖地膜,效益更为显著,可以保全苗、促早发、高产优质。但是,膜下杂草为害严重,在盖膜有效期内又不便人工除草。在覆膜棉田进行防除杂草试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以干热变性莲子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变性淀粉用量、甘油用量和干燥温度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及加权评价函数法对膜性能指标进行综合优化,得到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变性莲子淀粉用量为3.53%,甘油用量为1.51%,干燥温度80.61℃。本研究成果将为干热变性莲子淀粉可食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西北旱作大豆田不同地膜覆盖模式保墒增温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覆盖栽培是缓解干旱和春季低温等西北地区大豆生产制约因素的有效措施。为比较不同地膜覆盖模式在旱作大豆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中黄41为材料,选用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平作、全膜平铺、半膜覆盖平作4种覆盖播种模式,以露地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模式对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影响明显。大豆苗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含水量略高于全膜覆土平作和全膜平铺,显著高于半膜覆盖平作和露地平作;分枝期至结荚期,处理间土壤含水量差异更加明显,全膜覆土平作、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平铺处理的含水量分别为15.6%~16.8%、15.1%~17.1%和14.4%~16.3%,比露地平作高2.5~5.1个百分点,较半膜覆盖平作高2.0~4.2个百分点。苗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温度较半膜覆盖平作高2.0~4.6℃,较露地平作高2.9~5.1℃;分枝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温度较半膜覆盖平作高1.6~2.9℃,较露地平作高2.6~4.5℃;开花期,全膜双垄沟播土壤温度较半膜覆盖平作高0.9~2.3℃,较露地平作高3.5~5.2℃。地膜覆盖处理的产量均高于露地平作,其中以全膜双垄沟播最高,较露地平作增产45.78%。可见,不同覆盖模式均可起到保墒增温增产效果,其中全膜双垄沟播实现了雨水的富集叠加利用,保墒、增温效果好,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单垄半膜覆盖栽培方式对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有一定促进作用,较对照可增产36 kg/hm2,增效522元/hm2,同时较单垄全膜覆盖栽培方式可减少50%地膜的使用量,降低能耗50%,减少“白色污染”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甜菜全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与常规半覆膜栽培技术比较,甜菜全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具有节水、保墒、提高前期土壤温度、有利于中晚熟高产品种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全膜覆盖种植的甜菜较当地大宗作物小麦、啤酒大麦增加纯收入30%以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该技术非常适宜在西北干旱荒漠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旱作区不同降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及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降解地膜在安定区马铃薯生产上的降解情况和增产效果,减少地膜对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安定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选择全生物黑色降解地膜6号、7号、8号、9号、11号,以普通黑色地膜覆盖为对照(CK)进行降解膜的降解特点及对马铃薯的保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降解膜的保温保墒效果、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不如黑色全膜覆盖(CK),各处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各处理的降解都没有达到完全崩解期和完全降解期。各处理以降解膜9号处理的产量为最高,为36 261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4 078 kg/hm~2,减产率为10.11%;其次是降解膜6号处理,产量为34 128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6 211 kg/hm~2,减产率为15.40%;最低是降解膜11号处理,产量为27 756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12 583 kg/hm~2,减产率为31.19%。因此,在安定区应继续加大对降解膜的降解机理和对马铃薯增产效果试验研究,减少地膜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