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茶叶長期大量的发生着嫩芽,必然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有些人却主張“干旱地种茶”,好象茶叶不需要吸收水分似的,这当然  相似文献   

2.
茶叶大田生产需要水分,但如何才能因地因土制宜,保证土层内为茶树吸收利用的有效水的稳定供应,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求,从而有利于茶树生育,并获得茶叶的优质、高产,是一个值得认真研讨的问题。我省位于长江以南,地处北纬28度29分,年降水量为1450毫米左右,3~10月的降水  相似文献   

3.
长炒青茶叶中的烟焦味,是茶叶品质上的大忌,如何防止产生茶叶烟焦味,是广大茶农所孜孜以求的。长炒青的烟焦味,主要产生于初制过程中。一是茶叶被炒焦,及炒焦的茶叶未能分开加工、贮存,使其它茶叶被污染;二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随着水分的不断散失,茶叶逐渐变得干燥、疏松且富有孔隙,其内具吸收异味能力的稀疏类物质,一旦遇到环境中的烟焦气时,就会被茶叶吸收进来而污染为烟焦味。杜绝长炒青的烟焦味,关键在于杜绝产生烟焦气的污染源。据在乡村初制茶厂调查所得,茶叶被炒焦可成为污染源的,几乎在设有炉灶的初制工序中,都有可…  相似文献   

4.
前言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早已被制茶师所认识和应用,如水分常作为加工工艺掌握的工艺指标和茶叶收购,贮藏,产品出口时一项重要的品质检验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现,降低含水率,不仅保持茶叶品质稳定,而且使茶叶审评品质提高。同样的原料,含水率低的茶叶香高,味浓。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变化最主要的因子,但对其作用机理尚未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品质化学的影响机理至今尚无报道。水分活度表示茶叶水分存在的真实状态,它表达了水分能为化学  相似文献   

5.
小包装又称销售包装。是一种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携带方便,既能保持茶叶品质,又便于陈列展销,装饰美化的包装。因小包装使用材料不同,又可分为听装、纸盒装和袋泡装(即称袋泡茶)。凡是小包装盛装的茶叶统称小包装茶叶。小包装茶叶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发现茶叶水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袋泡茶水分增加0.3~2.5%;纸盒装的茶叶水分增加0.3~1.0%;听装的茶叶水分增加0.1%,其中以袋  相似文献   

6.
茶叶干燥过程水分变化的表格预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的水分,是茶叶干燥作业中体现质量指标的一个主要物性参数,近年来,制茶工程技术人员为控制制茶品质,开展了对茶叶干燥过程水分变化规律的预测研究,以建立预测数学模型,为计算机自动控制茶叶加工机械提供理论依据,但是,至今所建立的水分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还不十分完善,模型中也包含了与环境因子和茶叶本身特性有显著关系的水分扩散系  相似文献   

7.
前言水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早已被制茶师所认识和应用,如水分常作为加工工艺掌握的工艺指标和茶叶收购,贮藏,产品出口时一项重要的品质检验指标,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现,降低含水率,不仅保持茶叶品质稳定,而且使茶叶审评品质提高。同样的原料,含水率低的茶叶香高,味浓。茶叶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变化最主要的因子,但对其作用机理尚未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品质化学  相似文献   

8.
郭载德 《茶叶》1989,(4):51-53
一、烘干原理(一)茶叶中水分的扩散;茶叶烘干是利用热空气作为介质来进行的。水分蒸发于周围的介质之中,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是叶子内部的水分向叶表扩散,再自叶表逸出向其周围介质扩散,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关联而连续的。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小于被干燥茶叶表面水蒸气压时,茶叶中的水分不断向叶表面扩散,并逸出叶表到达周围的介质  相似文献   

9.
茶叶水分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滕召胜 《茶叶科学》1999,19(1):73-76
在研究茶叶的阻抗—频率特性和阻抗—水分特征的基础上,发现了茶叶的导电浴盆别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茶叶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相应的仪器,初步解决了茶叶现场水分快速、准确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花茶的吸附特性和水分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茶叶单分子层含水量的测定,进而计算得出茶叶的比表面积>100米~2/克,这是茶叶成为较强吸附质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茶叶的吸附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在温度30℃,相对湿度为92%的实验环境中,当含水量>5.35%时,茶叶中的水分已具有溶剂性质。适量的水分有利于茶叶的吸香固香,而干燥过程含水量的控制应掌握在7%左右为好,花茶的吸附与水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家用微波炉在茶叶水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水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茶叶加工、收购以及贮藏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目前,茶叶水分的测定普遍采用国际标准ISO1573—1980和国家标准GB8304—87,俗称烘箱法。这两种测定方法因周期长(一般要5小时以上)、能耗大而较难在普通茶叶收购部门普及。 微波是一种不会发生电离现象的高频电磁波,由磁控管发出的微波能在一般食物内部产生每秒25亿次的分子震动,从而使食物内部迅速产生大量的摩擦热量。本文试用家用微波炉进行茶叶水分测定试验。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分是毛茶和成品茶变质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因此,水分测定已成为茶叶检验的常规项目。虽然,水分对茶叶品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普遍认识;但是,水分测定方法的复杂性还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水分测定的方法有普遍烘箱法、真空烘箱法、共沸蒸馏法、电测法(如电容法)、微波  相似文献   

13.
茶叶的水分扩散系数是反映茶叶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变化(脱水和吸湿)快慢的一个重要物性参数,日本研究者吉富均(1986)对蒸青粗揉工序中不同加工条件下茶叶的叶和茎的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作了测定,其数量级为10~(-7)~10~(-8)m~2/h.;董士林(1987)对绿茶揉捻叶的水分扩散系数测  相似文献   

14.
高档茉莉花茶窨制新工艺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茉莉花茶是我国主要茶类之一,年产销量达七万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传统的花荣誉制存在工艺繁琐、生产周期长、鲜花利用率低及能耗大等缺点,致使花茶成本增高,影响企业效益。近年来茶叶科技工作者对花茶客制理论和工艺改革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提出了不烘坯客花,湿坯连害等新工艺。这两年笔者在多签次高档荣莉花茶客制中应用新工艺进行探讨,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新工艺的理论依据传统工艺的客花机理是茶胚水分越低吸香能力越强,在理论上将水分作为香气的载体。在客制花茶时茶叶吸香也吸收水分,所以每各一…  相似文献   

15.
名优绿茶常温保鲜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郭桂义  王广铭  罗娜 《茶叶》2001,27(3):48-49
茶叶是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的产品,特别是名优绿茶集中在春季生产,一般具有较长的贮藏期.若贮运保管不当,极易发生褐变陈化.研究证明成品茶由于受到水分、氧气、温度、光照等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其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茶叶水分含量与茶叶贮藏品质最为密切.茶叶对光的反应也很敏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化学反应的速度,温度高,茶叶陈化速度快.  相似文献   

16.
一、茶园喷灌的目的: 灌溉是农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灌溉方法是衡量农业增产幅度的重要因素。茶树和其他农作物一样,不同时期对水分的吸收对产量有较大影响,灌溉方法则是茶树增产的重要因素,夏秋季节的干旱对茶叶生产有着严重的威胁,如78年大旱,我场1963亩茶  相似文献   

17.
水分是茶树赖以生长的基础,是茶树生活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子之一,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重大意义.我国长江中下游茶叶产区,7~8月间多为晴热干旱天气,旱灾频发,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为此,加强茶园水分管理,是夏秋茶生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茶叶的烘焙是茶叶加工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目的是促成茶叶中内含物的进一步氧化,高温杀菌,降低农药残留,提升熟香,使茶叶的品质更趋稳定,同时减少茶叶中的水分.便于保存。烘焙火候的控制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茶叶的色香味。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AM)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受控实验法,选用"乌牛早"为试验材料,研究丛枝菌根(AM)对盐胁迫下茶树生长、矿质营养的吸收、茶树叶片组织含水量和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可以有效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降低水分饱和亏、改善茶树生长质量和茶叶品质;接种AMF可使茶树生长受到的抑制作用得到有效缓解,表现为茶树体内N、P、K、Mg、Fe和Zn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8%、32.2%、20.0%、22.6%、10.2%和9.4%,K+/Na+明显提高。表明AMF可通过促进盐胁迫下茶树对矿质营养的吸收,促进茶树生长,增强茶树对盐胁迫的耐性,进而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不同保鲜剂对碧螺春茶保鲜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碧螺春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品质特点,相对于其他茶叶,为保持其品质特色,要求茶叶水分含量不低于6%。影响茶叶贮藏保鲜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水分、氧气、温度和光线四大因素,其中水是化学反应的媒介,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茶叶中生物化学成分氧化劣变的速度,是茶叶品质变化的内在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